外劳宫穴属经外奇穴,具有舒筋活络、和中理气之功效。根据其穴性,现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落枕、颈椎病、手指麻木屈伸不利等。
本穴出自《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外劳宫,在指下,正对掌心是穴。治粪白不变,五谷不消,肚腹泄泻”。因穴在手背,位置与手掌心的劳宫穴相对,故名外劳宫。别名叉气、项强、落零五、落枕。
【定位】
在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指掌关节后0.5寸(指寸)凹陷中,如下图

图来自梁繁荣王华主编的中医学教材针灸学第四版
【解剖】
在第二骨间背侧肌中。穴区有桡神经浅支的指背神经,手背静脉网和掌背动脉。
【针刺时针尖经过组织】
皮肤…皮下组织…第二骨间背侧肌
【取穴方法】
稍握拳,从2、3掌骨之间的近端由后向前推,其末端有阻碍处就是外劳宫穴。
【主治病证】
1、落枕及颈椎综合征;
2、手背红肿、手指麻木,指不能屈伸;
3、小儿热惊厥、脐风。
【操作方法】
直刺0.5~0.8寸。局部痠胀,有时麻及指端。可灸。
【常用配伍】
1、配养老、阿是穴治落枕;
2、配风池、颈部夹脊穴治颈椎病;3、配中脘、神阙、足三里治小儿消化不良;
4、配外关、后溪、十宣治手指麻木;
5、配风池、太阳、头维、率谷治头痛;
6、配阳白、夹承浆、四白治三叉神经痛;
7、配中渚、腰痛点、委中、手三里治急性腰扭伤。
【保健按摩】
用大拇指指端按揉外劳宫穴,每次3~5分钟,每天1—2次,可以有效缓解手背疼痛、腹痛、腹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