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字有悟》之四十八号令天下

 思绪未果 2022-03-14

号令天下

文/生子

“号”,hào、háo,会意字。简体字从口、从亏,表示号,是拖长声音的大声喊叫。“号”的基本含义为名称,如国号、年号;引申含义为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称,如别号。《说文解字》:“号,痛声也。从口在丂上。”。大声痛哭叫喊是号之范式。如:哀号、号丧、号啕大哭。引申指“拖长声音大声呼叫”。如:呼号、号叫。由大声号叫,引申指“号令、命令”。如:发号、施号令、号召。

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起号之风,源于何时,文献资料上没有详细记载,大概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像“老聃”、“鬼谷子”等,可视为中国最早的别号。东晋时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南北朝时代有更多的人给自己起了号,唐宋时形成普遍风气,元明清达到鼎盛,不但人人有号,而且一个人可以起许多号。

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来取号,表达了典型的文人情趣;明朝风流才子唐伯虎,自号“六如居士”。“六如”,按他自己的说法即人生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号”也有叫“外号”、“绰号”或“混号”、“浑号”。它的表义性,不但可以增强人们对各类人物的记忆,是名、字、号以外的一种补充,而且往往是人物面貌性格特征的一种写照或折光。

2022年3月1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