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宝钗“脸若银盆”,到底长啥样?对比宝玉容貌,让人不寒而栗

 安阳源易缘 2022-03-14

薛宝钗“脸若银盆”,到底长啥样?对比宝玉容貌,让人不寒而栗

《红楼梦》十二金钗,一个比一个美貌。林黛玉被誉为仙柳之姿,薛宝钗就是容貌丰美,品格端方,“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宝钗长得有多美,把倾国倾城的林黛玉都比下去了?

第八回,宝玉去看望宝钗,掀开帘子进去,看到的宝钗是:“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宝钗的美,唇红齿白,眉清目秀,眼波流转,眉目传情,果然不可方物。唯一让人迷惑的,是她的长相,竟然是“脸若银盆”。


形容女子,多用小巧玲珑、可爱的物件形容,但曹翁送给宝钗这位大美女的容貌,却是“脸若银盆”。

用“盆”形容女子的脸,这脸得有多大?那得是个啥形象?

事有反常必有妖,曹翁用如此反常的一个物件,形容宝钗,曹翁在通过这个“银盆”,向读者传递什么信息?

笔者对宝钗这个“脸如银盆”的容貌,很长时间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重读曹翁对宝玉的容貌,才知道宝钗这个“银盆”大脸,竟让人不寒而栗。

无情:纯白如雪的“银盆”大脸,让人不寒而栗。

第三回,黛玉第一次见宝玉,看到的宝玉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画,眼似桃瓣,睛若秋波……项上璃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你看宝玉的容貌,脸的颜色是中秋之月,那是白里透红,色如春晓之花,那是蓬勃的春色,眉如墨画,那是浓墨重彩的黑,项上是璀璨的金璎珞,和五色的丝绦。


宝玉的容貌和装扮,都是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各种颜色,怪不得宝玉是“多情如此”,连他的容貌,都让人见之心生热爱。

宝玉的装扮,不仅颜色灿烂,而且很有温度,让人舒服。“中秋之月”,是秋高气爽,去除暑热时候的凉爽,“春晓之花”,是熬走严寒,春暖花开的温暖,宝玉之体贴、温和,全在这容貌里。

而宝钗呢?全书写到她,无非说她是“雪堆出来的”,“脸若银盆”,都是说她很白。

“雪”,本来就是冷丝丝的,又冷又白,而“银盆”,其实也是白,而且“银”也是冷冰冰,没有温度。

曹翁用“银盆”形容宝钗,第一层意思便是说她“无情”。

有读者说宝钗是个“冷美人”,从她没有温度的容貌上看,确是如此。

不过,天下高冷的女子很多,性格使然,也无须多做评价,但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宝钗“银盆”里的那个“盆”,非同寻常。


用“盆”来形容女子的脸,曹翁必定不是说宝钗有个大饼脸,而是说宝钗的脸肉肉的。

既然脸是肉肉的,整个身材当然也是肉肉的。金钏投井死后,贾环说她“身子这样粗,泡得实在可怕”。而宝钗的衣服竟然可以妆裹这时的金钏儿,可见宝钗有多丰满。

全书说到黛玉,都是“仙柳之姿”,“风流袅娜”,都是气质形的,从来没有具体眉眼、身材的描写。而宝钗则全在说她丰满而雪白,没有一丝温度,这是为什么?

冷若冰霜的美人,虽拒人千里之外,却没有攻击性。但宝钗无情,冷若冰霜,对人却有无法抵抗的欲望。


这就是为何宝玉去梨香院看望宝钗,宝钗以看玉、看金锁为由,让宝玉接近她,“宝玉与宝钗相近,只闻得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

既无情,又有让人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也是第63回宝钗抽到的花签:“任是无情也动人……”无情的宝钗,杀伤力很大。曹翁送她一个“银盆”的脸,真不是白给的。

银盆能装:看清宝钗的真面目,全靠一个盆——装。

薛宝钗姓“薛”。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曹翁多次暗示“薛”通“雪”。

四大家族都是以利益为纽带结合在一起的,为何在四大家族的结构中,“薛”家通“雪”呢?


其实“薛”,就是雪花银的“雪”。所以用“银盆”形容宝钗的容貌。

“银”不言自明,是没有温度,是六亲不认,也是雪花银,实际曹翁正在暗示宝钗和薛家,是只认钱财,不认“情”的冷酷无情的人家。

那么“盆”呢?

盆子的功用是什么?是装东西的用具,那么宝钗这个“盆”是装的是什么呢?

第一,当然是用来装银子的。所谓“银盆”

第二,就是装淑女,装端庄,装大家闺秀。

其实曹翁正是用“银盆”二字,让读者看清宝钗的真面目,是假千金,是以肉肉的脸,勾起欲望,借以用来装银子的。

薛家来到贾家之初,曹翁就明确地写出薛家的状况是:“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识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薛家刚到家时,就已经穷了,但王夫人对薛家的认知却是“她家不难于此”,邢夫人对薛家的印象是“现今大富”,所以说,薛家能够住到贾家,全靠一个字——装,装着自己还是有钱人,混进贾家,其实真实目的,是以宝钗为跳板,攫取贾家的富贵和钱财。

所以,宝钗嫁给宝玉,注定是宝玉的一场灾难,薛家攫取不到宝玉的钱财,就会虐待宝玉,攫取完钱财后,也会抛弃宝玉。

其实甄士隐在岳父封肃那吃的亏,就是宝玉娶了宝钗后的下场——被岳母家榨取完最后一点财产,就开始骂宝玉无能,直至把他逼得出家为和尚,甄士隐做了和尚,其实和乞丐无异,宝玉的下场,也是如此!

多情总被无情误,古今一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