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两位皇帝,为喝腊八粥有多拼?一个与耗子争食,一个造大铜锅

 江山携手 2022-03-15

今天是腊八节,在古代的春节,是从农历十二月初八就开始了。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其由来是古人习惯称这个月为“腊月”,初八就成了“腊八”。

一直到清末民初,我国很多地方还称过“腊八节"为过“小年"。现在民间仍普遍有过“腊八”的习俗。

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由来已久,大概始于周代的一些习俗。这些习俗来自祭祀祖先。夏时岁末祭祖称为“清祀",殷时称为“嘉平”,周代称为“腊”或“大腊”。关于“腊”,《周礼》上说得明白:“腊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有的古籍中说:“腊者,猎也,因猎取兽以祭”。据史料记载,周代时人们要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去打猎,用猎物祭祀祖先和鬼神,已形成风俗。这种活动称之为“腊"。

也有的古籍讲,秦代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这个月的初八称为“腊八"。唐代时这种习尚似仍存在,如杜甫就曾有“古庙杉松巢水鸟,岁时伏猎(腊)走村翁”的诗句。

有关“腊八”举行“大傩”活动的记载,汉代以后就很少见了。代之而起,流传至今的习俗,则是腊月初八这天喝“腊八粥”。

每逢腊八,全国很多地方的家家户户,都事先选米挑豆,剥果备粮,作为煮粥的原料;腊八这天的五更前就将粥煮好,天不亮全家就围坐在一起喝粥;亲友邻居之间还互相赠送;有的地方吃前不光先敬神供祖,还给猫儿、狗儿尝尝;有的地方还有在山石和树上抹点粥的习俗,抹时还叨念着:“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意思是祝愿来年丰收。民间也有谚语说:“腊八粥,香又稠,吃了腊八就丰收。”

吃腊八粥的习俗始于何时,众说不一。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始于唐代,普及于宋代,盛行于明、清两代。

它起于何因,也是众说纷纭,不过从民间传说中也可见一些端倪。

1、朱元璋与老鼠争食腊八粥

到了明朝,腊八粥的身价一下子上升了百倍,成了朝廷的珍贵食物,每到腊八节,皇帝要把它作为节令佳品赏赐王公大臣。至于民间,则对喝腊八粥更加重视了。据民间传说,明代腊八粥身价提高的原因,是朱元璋闹的。

相传,朱元璋幼时家境贫寒,只好给财主佣工放牛。朱元璋并非本分之徒,放牛的责任心不强,乱哄乱赶,把牛腿给摔断了。财主见他如此顽皮,又心痛牛,一怒之下就把朱元璋关了“禁闭”,不给他饭吃。朱元璋饥饿难挨,挖空心思找吃的,忽见一只耗子从洞中跑出,他灵机一动:“耗子洞里准有存食!”于是,把耗子洞挖开。不出他所料,耗子洞里果然吃的东西很多,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芋艿、红枣,什么都有。

虽然每样东西不算多,但加到一起倒也可观。朱元璋如获至宝,把这些食物一股脑儿煮了一锅粥。朱元璋已经好几天没吃上东西,这时只觉粥香扑鼻,吃起来味道更是甘美异常。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成天吃的是山珍海味,越吃越腻,总不顺口。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了被财主关“禁闭”时吃的那锅耗子食粥,顿时满口生香,忙叫太监找齐他能记起的东西,叫御厨熬了一锅粥。他一吃,果然清新可口,非常高兴。皇上吃的东西,总得有个好名称,不能叫“耗子食”呀。

据说,这天正赶上是腊八,朱元璋就给这种杂七杂八凑的粥定了个名字,叫“腊八粥”。并且作为珍品,分赐给王公大臣吃。从此,文武大臣仿着吃,老百姓也跟着学,越吃面越广,越吃越有经验,制法更多,也更好吃了。

这个故事大概和西太后吃小窝窝头一样,有些牵强附会,但也不无道理。也许是人们为了挖苦朱元璋而编造了这个故事;也许是朱元璋贪天之功,把古人早已命名的腊八粥,记在自己的名下以示“御笔亲封”,冀得“流芳百世”;也许是真有此事,而后人给渲染了一下。

2、雍和宫熬腊八粥的天下第一大铜锅

到了清代,喝腊八粥之风已普及全国各地,北方尤甚,其花样之多,排场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当时的皇宫几乎已视之为“圣物”。现在北京城内著名的大寺院雍和宫里摆着的大铜锅,就是一个“铁证”。

这口大铜锅,重七八千斤,大得吓人;口径直达两米,宽得惊人,深度为一米五,深得怕人。令人看了,无不咋舌。这恐怕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大铜锅了。这口大铜锅,就是清代皇帝为了熬腊八粥而令人专造的。这口铜锅是有来头的。

原来雍和宫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四个儿子胤禛的府邸,称为雍王府。胤禛成为皇帝以后,就将雍王府改成了行宫,故称“雍宫”。胤禛定年号为“雍正”。

为了笼络人心,就命人铸造了这口大铜锅,从他继位的第三年也就是1725年起,每逢腊八,就以敬佛为名,用这口大锅熬煮腊八粥,并请喇嘛诵经,然后供流并将粥分别赏赐各王公大臣食用。此后,几乎形成了一种大典的仪式,十分隆重。

每年一到腊月,清廷的内务府就要准备好各种熬粥的原料,其中仅杂粮一项,就有小米、黄米、江米、高粱米、薏米、菱角米、莲米等;干果一项中,就有红枣、栗子、核桃仁、杏仁、花生仁、瓜子仁、榛子仁、桂圆、葡萄干、青红丝及果脯等。据史料记载,每锅粥要下小米十二石,杂粮、干果各百斤,其他原料配比也有定数,而且要根据火候需要按顺序下锅,十分讲究。所以,熬出的腊八粥不仅非常好吃,而且色泽鲜美。

这种粥在熬制时,还有一套礼法:

腊月初七日一大早,有专门的监灶官员下令点火,一直熬到腊月初八凌晨,共熬六锅;到了佛祖成道的时刻,皇帝还要派钦差大臣,率领执事人等,庄严肃穆地奉行“佛前供粥典礼”;典礼时殿内钟声齐鸣,香烟袅袅,喇嘛们各就各位,齐诵经文,景况十分壮观。

届时,第一锅粥得作为佛前供品;第二锅粥由内务府派专门人员,送到皇宫内院,献给皇帝和后妃,这锅粥比献给佛的要讲究的多,粥上面除码上各色精美的果料之外,还得用枣泥等堆塑出寿星老人、八仙之类,象征福、禄、寿、禧等各种图案;第三锅粥由朝廷指派专门人员,赏赐给各王公大臣;其余三锅粥,也由专门的官员负责,分赐给寺里众人等,作为节日珍品享用。当时凡得粥者,大都引以为荣耀之事,有很多人还分出一些馈赠亲友。

另外,在河北省南部,旧时还有“请”家畜、家禽吃腊八粥的习俗,又是一番讲究和情趣。当地人每到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一定多煮些粥,除人吃之外,家中饲养的“马、牛、羊、鸡、犬、猪”六畜,也全给一份吃。

据当地老人传说,腊八这天,玉皇大帝照例要派牛魔王、弼马温、猪八戒等管理六畜的众神下界,查访人间对待六畜是否爱护。这些玉皇的使者见人们和他们的同类得以共享腊八粥便很高兴,回到天上奏明玉帝,玉皇就会给人们降福。这个传说故事虽然荒诞不经,但很具有人情味,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六畜的仁爱。

(正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