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案例,是百盛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和博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温州生态园三垟湿地西北入口-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其在机电工程上的BIM技术应用较为突出,成功在支吊架设计、预制装配式施工、生产线加工和智慧平台等应用上高度实现了BIM落地。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项目组是如何运用BIM技术实现科技与自然的相辅相成吧~ 本项目位于生态园三垟湿地西北入口,北接瓯海大道,南侧和东西两侧均环水。项目总建筑面27289.54m²,地上建筑面积6951.28m²,地下层建筑面积20338.26m²。 项目工程体量大,社会关注度高,基于出项目组提出BIM应用理念,发挥BIM可视化设计、协调设计、工程量统计等作用,多方向应用,为项目建设增值。▍ 安装总价高:项目安装总价约1400万; ▍ 标高差距大:项目地下室部分存有两个标高,高差大,且两标高区域地块不规则,增加管线排布难度; ▍ 机电深化复杂:项目机电专业较多,管线繁密,交叉众多,处理情况复杂。BIM技术基础运用 通过碰撞检查,迅速生成碰撞报告,在模型中直观发现问题,将碰撞位置进行综合调整,提出优化建议,在前期解决了各专业碰撞问题,减少后期返工情况。在建模的过程中,直观发现图纸轴1-7至轴1-9间均为稳压泵房,建筑及结构仅设置轴1-8至轴1-9为稳压泵房,导致给排水专业稳压设备无处安置,我们及时反馈给设计院,从而在施工前就完善了图纸。 通过BIM建模,事先发现图纸缺漏问题,提前解决图纸问题,减少后期因等待设计院回复而出现耽误工期的现象。对空间净高分析进行检测,通过Revit模型的三维可视化等特点,可截取空间净高剖面,进行净高检测,提前优化管道净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极大的避免了后期的返工。根据设计要求,运用BIM技术分段对预埋件、预留洞口进行测量放线,测量放线应执行测量“三级”复核制,精准定位,指导现场施工,避免返工现象发生,加快了施工进度。利用BIM技术对各专业管道进行综合支吊架排布,将原本单独设置的支吊架设计成一个组合,即可节约空间,也可节省成本,同时更加美观。 基于BIM参数化模型,只需要修改相应的参数,就能随时改变建筑的几何尺寸,然后就可以便捷生成专业深化图纸,直接指导现场施工。利用BIM应用技术生成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对比原图纸计算的统计量,复核成本,指导现场实际材料采购,减少材料浪费,大大提高成本节约率。BIM创新点应用 1.建立BIM模型。BIM模型完成后进行多次审核,以确保准确性; 2.利用BIM模型出加工图。将BIM模型拆分模块化,分别进行编号,保证每个部件的唯一性; 3.工厂生产。预制化工厂根据加工图进行零部件生产,生产完成后运输至现场; 4.现场组装。现场根据BIM图纸及零部件编号按照顺序进行组装。 通过BIM应用技术对管线编号,尺寸标注,生成风管加工单品图,再通过风管五线机进行加工,使风管加工流程更加快捷、准确。BIM技术三维可视化,将所有专业管线放在同一个模型中,全面检测管线之间、管线与土建之间的所有碰撞问题,进而反馈给各专业工程师进行调整。既能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整改的可能性,也能优化净高,优化管线排布方案。施工过程中定期巡检现场,使用手持设备(品茗CCBIM手机版)浏览模型及图纸,检验模型与现场的一致性,发现施工与模型不一致时,及时进行纠正。▍ 加工制造作业规范化:预制装配式施工所需要的支架和管段都会由专业的生产场所进行预制加工,而车间在加工此类材料时会严格遵守相关的质量控制标准,精准地按照加工图完成加工; ▍ 现场装配式施工,有利于减少安全隐患:预制装配式施工有效削减了现场施工的施工工序,这不仅降低了现场施工的风险系数,同时减弱了施工所造成的气体、光、噪声污染,对于施工现场周围环境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同时也能够最大化地提升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效率; ▍ 实现集成化的管线施工,提高美观度:利用BIM建模能够对管道进行综合排布,可以对各专业管道展开一体化预制加工。而这种集成化管线施工方式一方面能够使支架施工与各专业管线施工同时开工,有利于机电安装工程管线施工的有序推进;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的美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