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减少相见恨晚的方法20190320给未来的自己

 个人感悟日记 2022-03-15

        2351今天想明白一件事就是对道理的相见恨晚只是一种错觉。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经历就是如果这个道理我早知道的话,我就不会……然后接着一声叹息。我为什么说对道理的相见恨晚只是一种错觉呢?我拿自己做摘要举个例子。关于怎么去做摘要的这个音频,我在一年前就已经听过,并且还不知听过一遍。现在的相见很晚其实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自己早在一年前就已经遇到过了。

        那么怎么减少这种相见恨晚发生的情况呢,有人会说这还不简单什么也不做,这种做法不在我的讨论范围内,我讨论的是一个在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中减少产生这种相见恨晚发生的概率,这个方法的灵感是来自《科技史纲60讲》中吴军老师多次提到科技的“预先要求”,什么是“预先要求”,比如飞机的制造有三个“预先要求”分别是空气动力学理论、轻质量的大功率发动机和高能量密度的燃料、控制系统。也就是说只有三个条件满足之后飞机制造就是必然会发生的事,只是早晚的问题。

        于是我思考我做摘要的“预先要求”,首先要有做笔记摘要的习惯,其次有一套完整使用笔记摘要的机制,再有标注笔记来源的习惯。我原来之所以没有觉得做笔记摘要的道理很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没有满足第二个条件,没有一整套使用笔记摘要的机制,因为没有这个机制的存在做笔记摘要做成什么样子差别并不大。而这个机制也是我今年才经过改进建立的。而听到关于做笔记摘要的道理便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事,但是这个做笔记摘要的道理是必然会发生的。这让我想到吴军老师的一句话,如果目的地是必然的话,那么偶然就是这个过程的变速器。

        针对这件事其实我们可以扩展一下,如果一个道理你觉得和你没有关系,是不是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道理想要实现的“预先要求”有哪些,自己当前是否满足这些“预先要求”。如果不满足是不是可以想办法去满足。

        总结一下,今天找到了一种新的看待道理的角度,就是这个道理想要实现的“预先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