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板方法20190422给未来的自己

 个人感悟日记 2022-03-15

       1226周末参加《看板方法的培训》提到看板方法不仅在企业组织中能够发挥作用,而且对个人也是有帮助的。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描述一下看板方法的产生背景,看板方法的来源,看板方法的适用范围,看板方法的基本实践以及如何建立一个看板。

       看板方法的产生背景是我们的身处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要怎么应对呢,策略就是快速的响应变化。

       看板是源自丰田生产系统(Toyota Product System 简称 TPS)。在软件领域经过敏捷实践中应用,不断完善形成的一套方法论叫做看板方法。看板方法是一种增量、渐进式改变技术开发和组织运营的方法。这里面的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增量,一个是渐进式。增量表现在不破坏原有的业务流程,渐进式是在原有的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不是将原有流程推倒重造。这样一来好处是,减少了应用看板方法的难度。

       看板方法的适用范围,几乎对所有的知识工作都有帮助。这里不仅是适用于企业组织还适用于个人,这也是我进行分享的重要原因。

       看板方法的基本实践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我把主要的四个实践说一下分别是:可视化、限制在制品数量、管理流动和让规则明确。可视化主要就是将工作流程的步骤和工作流程步骤间完成的规则表现在看板中;限制在制品数(在制品:开始了但是没有完成的工作)就是一个任务在工作流中进行流转的数量进行限制,甚至在某些关键工作步骤设置正在做的数量;管理流动就是识别看板中的阻碍以及瓶颈,对这些阻碍和瓶颈进行解决。让规则明确就是看板上的规则尽可能的简单明确,不会让人产生歧义。

       说了这么多,如何建立看板呢?我总结了一下有5个步骤分别是:1.工作梳理;2.可视化工作流和工作项;3.设定每个工作项的完成规则;4.多维度的限制在制品数;5.对日常工作和紧急工作分类处理。工作梳理主要作用就是去梳理现有工作流程;可视化工作流和工作项主要就是将第一步梳理出来的工作流程填充到看板中,作用就是为了方便协作;设定每个工作项的完成规则主要就是要每一个步骤设定完成的标准,用来更好的跟踪工作的进展情况;多维度限制在制品数主要是为了防止同时做多件事而引起的效率低下;对日常工作和紧急工作进行分类处理,主要是应对突如其来的紧急事件而采取的策略。

       我今天实践了看板方法,发现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个是不要追求完美,就是第一步工作梳理时,觉得可以差不多就可以了行动。还有要针对紧急情况要有特殊的通道。今天我就根据画的看板,进行改进,才知道自己有些情况没有考虑到以及工作流程描述错误。下图就是自己改完之后大致的模样(图是来自百度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