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自我发展心理学》对改变的步骤总结20190616给未来的自己

 个人感悟日记 2022-03-15

        最近几天面对自己的“困难”,想要寻求改变,但是自己改变过很多次,总是执行了几天又回归了。之后发现了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中提到的改变的专栏文章,进行总结形成一个具体的行动步骤来指导自己改变的行动。以下就是自己对改变的方法步骤总结。

        在改变之前要做两个准备动作,一是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心理免疫的X光片;二是针对心理免疫的X光片中的重大假设进行验证,这样来判定改变是否可以进行下去。

        心理免疫的X光片,对自己进行问题透视,说简单一点就是问自己四个问题分别是:1.你想要改变的行为目标是什么;2.你正在做那些跟行为目标相反的事;3.这些事带给你了什么好处(通常是隐含好处);4.这些好处成立的内心重大假设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环扣一环的之后的问题的基础都是前一个问题的答案。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问这四个问题时是不能够跳过某一个问题的,必须按照顺序一一回答。对我这种有跳步骤倾向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

        然后在得到了你的内心的重大假设之后,便是开始第二步的准备工作,设计方案去验证你的重大假设,来确定你的重大假设是存在问题的,让你有勇气进行改变。到此改变的准备工作才算是完成了。

        那接下来便是改变,怎么改呢?你需要知道怎么迈出这第一步,你可以问你自己一个问题,假设你最后改变成功了,你想想你的第一步会是什么?通过不断问这个问题,让你开始行动起来。

        随后便是提供动力的两个步骤,一个是将新行为转变为新习惯;一个是让改变自动发生。

        第一个将新行为转变为新习惯的方法是建立“场”,这话怎么说呢?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学习时你就到图书馆,回到家之后就处于休息状态。这就是“场”,也就是说回到家之后便不去学习,想要学习的时候便去图书馆。这里的“场”,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特定环境,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你去做特定的事,这个学习就去图书馆便是你建立的“学习场”。

        第二个让改变自动发生,怎么去做到呢?方法是使用情感激发,具体怎么做呢?这里使用的情感可以使用是恐惧,也可以是爱。提供方法的作者建议不要使用恐惧,虽然恐惧的力量巨大,但也很容易出现问题。尽可能的使用爱的力量。

        最后改变完成了,我们需要评估一下改变的成果,因为种种原因很多改变可能是无效的。而判断改变是否有效的标准是改变对你的状况是改善了还是没有影响,还是更糟了。这样就会进入下一个改变的循环。

        总结一下,改变总共分为6步,1.进行心理免疫的X光片;2.验证内心重大假设;3.假设提问如果改变成功自己的第一步会什么,来迈出改变的第一步;4.建立“场”,将新行为变成新习惯;5.使用情感触发;6.对改变进行评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