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因为抱着一个观念,就是要去做减法,对于一些看起来没有什么帮助的书就不去看了,而是去看带有功利性目的的书。 昨天看到身边有很多书,还没看。于是产生一个问题自己抱有功利心看书真的好吗? 但真正让我产生这个疑问的是看吴军老师的《格局》那本书。提到很多看似没有用的东西,有时却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对于看书是否要功利心这个问题其实我心中已有答案,就是既要功利性的看书,也要非功利性的看书。 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呢?也算是我是试错后的结果。 因为最开始我看书就是非功利性的看书方式,什么书都看。并不断走向了非功利性看书这个极端。 随后发现,什么都懂一点,其实没用。于是开始走向功利性看书这个极端。发觉思维容易被局限在一种思维框架中,没有什么变化。 因此便有了现在的答案,就是找到一个功利性看书和非功利性看书的平衡点将两头兼顾。 当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新的问题又来了,就是怎么去平衡这二者呢?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怎么分配时间给功利性看书和非功利性看书? 我目前想到了两种方案:
其实我心中倾向于方案2,因为工作日是碎片化的时间,周末是整块的时间,这两种场景的时间形态不同。想着非功利性看书使用整块时间感觉有些浪费。 但我还是想要试试这个方案1,是不是真的就效果不好呢。因此这两个方案我都会去尝试,然后对比看看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