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跟熊浩学沟通》讲的是关于政策辩论的内容。 提到怎么分析一个政策的框架。 这个框架有四个字组成,需,根,解,损。 什么意思呢? 需,需求性,简单来说就是有一个什么麻烦需要解决; 根,根属性,简单来说就是麻烦的根源是什么; 解,解决力,简单来说就是对策能多大程度解决问题; 损,损益比,简单来说就是对策带来的好处、坏处有哪些。 这个框架的主要作用,不是用来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而是面对一个想好的办法,看看这个办法是否能够有效解决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用来判断一个行动是否有效的分析框架。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框架? 因为他解决了我一直困扰的问题。 就是面对一个问题,自己想到了好几个解决方案,却不知道哪个好,于是只能凭经验直觉,选择行动,然后观察。 如果情况不乐观,再去换一个,直到问题解决,这种方式效率很低。并且有着有些限制条件,就是不可能同时进行多个改变(自己顾不过来),甚至因为时间太长,问题本身已经不存在了,自己还在尝试解决办法。 有了这个框架之后,在行动前,自己便可以先分析一波,如果分析发现解决不了问题,都不需要行动了。 这个框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顺序有要求,必须是需、根、解、损。 因为每一个步骤都环环相扣,前面的问题,是后面问题的前提。一旦前面的问题得到的是否定的答案,那么就没有必要去问后面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