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简史》:思考医学的未来

 白立平 2022-03-15

-1-

请进入下面这样一个场景:

一位60岁的老人去看医生,坐下来,向医生诉说自己近几日常发作胸痛,这让他很痛苦。

病人期望能止住疼痛。

医生为他做了必要的检查,开具了最新的诊疗方案,患者的症状解除了。

患者的期望由止住了现在的疼痛变成了永不再发作胸痛,彻底治愈疾病。

然而医生告诉他,他被诊断为冠心病。现在的医疗科技虽然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但不能治愈。要长期服药、要戒烟限酒、要控制饮食、要定期检查、要调整用药。

很显然,现代的医学没有让患者的期望满足,他开始焦虑、担忧、抱怨医学的局限。

如果这时医生宽慰他说:“您现在的状况已经很好了。现在的医疗水平比起几十年前,已经好了不知多少倍,那时人们受饥荒、瘟疫、战争的影响,平均寿命才不到50岁。冠心病不是什么新疾病,不过是因为那时人还来不及死于这种疾病罢了。”

如果哪位医生这样安慰患者,一定要遭投诉了。

“凭什么我要和那时的人比呢?为什么我就不能像xx老人那样,健康地活过百岁呢?”

人面对疾病,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个是生物因素,比如客观存在的症状,阳性指标;另一个是心理因素,我们对祛除疾病的期望。当医疗科技能完全应对生物因素,满足我们的期望,才能让我们的心理满足。

如果病人理智,会接受不能治愈的现实,遵从医嘱服药。如果病人听从欲望的指使,就很有可能被保健品的忽悠,占领了心理市场。

医学,在不断改善和解决疾病的生物层面,也在不断推高人的心理预期,科技发展带来的不是人心理层面的满足,而是更大的期望。

-2-

《未来简史》这本书,是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撰写的。他把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欲望,分别用中国哲学的“阳”和“阴”来解读,很有意思。

科学发展为阳,人类欲望为阴。阳,包含着理性、逻辑和实用主义,它给予了我们力量。阴,提供了人类的欲望、感受和体验,赋予个人价值。

科技与欲望像是一对总是跳着优雅微妙探戈的舞伴,互相推动,互相依赖。

人类崇拜理性和逻辑,但更崇拜生命、健康、情感和欲望,人的感受是一切意义和权威的源头。

我们承认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但又希望自己永远健康、永远长生。

我们痛恨上层社会的精英为富不仁,又抱怨自己为什么不是既得利益者。

我们无力改变社会贫富差距,但庆幸自己在疾病和死亡的问题上,和富人完全平等。

人们十分擅长应付理性和欲望间的矛盾,因为它可以赋予每个人价值。我们始终认同的是自己的内心系统,而不是外部的客观世界。

人的欲望,推动着社会和医学向前发展,而且永远不会停歇。

人总是期望能有更长的生命、更大的幸福、更高的生活质量,我们为了实现欲望,可以做任何事。

人类不会说,虽然疾病让我瘫痪在床,但我已经活到80岁了,很好了。医学不会说,发展到基因工程、纳米科技,已经到头了,可以歇一歇了。

欲望将怎样推动医学的发展?医学将会走向何处?

-3-

赫拉利提到了一个大胆的推断:随着人类的欲望裹挟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医学的概念将不是旨在治愈病人,而是逐渐走向让健康的人再升级。

请注意,这个“健康的人”,不是普通大众,而是精英的概念。

也许,这个推测让我们无法接受,因为它打破了我们普通大众对“生命权、健康权人人平等”的心理预设。

为什么将来尖端的医疗科技不是下沉到普通群众,而是服务于所谓的精英阶层?

不要急于愤怒,听听作者的见解:

第一,“治愈病人”代表的是一种平等。假设有个身心健康的规范标准,而人人都应享有这样的健康,如果有人低于标准,医生就该解决问题,让这些人能够像大家一样回到平等线上。

如果某种升级已经变得太廉价,太普遍,人人都能享有,那么等于把基线提高,拉低了一部分总是希望自己的记忆力比别人强,智商比别人高,各方面都要强于他人的精英阶层的标准。

医疗科技的突破从来都是从富人开始,当科技的发展能够达成这样的期望,那么首先受益的一定是他们。

虽然普通人,也可能享有比今天更好的医疗保健,但与富人的差距将更为拉大。

这意味着,我们将无限拉高对健康的心理预期,那些精英的健康标准让我们的欲望更加膨胀,然后是更大的愤怒和焦虑。

第二,医药之所以能在20世纪使群众获益,是因为20世纪是群众的时代。20世纪的军队需要几百万的健康士兵,经济发展也需要几百万的健康工人。

因此各国都建立起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确保国民的活力和健康,人类最大的医疗成就正是为群众提供卫生设施、疫苗接种,消灭流行病。

随着机器和人工智能走进军事、经济和人类的就业市场,越来越多的人沦为了“无用阶级”。

这种群众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而针对大众的医学也将随之走入历史,……至少部分精英阶层会认为,无需再浪费资源,为大量无用的穷人提升甚至是维持基本的健康水平,而应该集中资源,让极少数人升级到超人类。”

“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因为科技并不会带来确定的结果。

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通常会受限于当今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要以新的方式来思考或行动并非易事。

让我们从中松绑,以更丰富的想象力思考我们的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