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书记载: 《元和姓纂》说:殷王帝乙長子微子啓受封於宋,弟微仲衍曽孫愍公生弗父何,何生宋父周,周生世父勝,勝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子孫以王父字為氏。 《姓氏寻源》说:《广韵》云:孔,殷汤之后,本自帝誉次妃简逷#卯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 《万姓总普》说:《姓源》云:姓子的商殷后代微子启分封于宋国,到了宋湣公第六世孙,开始以孔为姓。 《集韵》说:殷汤的后代中,有帝嚳次妃简狄吞乙卵(鸟蛋)生契,赐他姓子,到了成汤,因为他的祖先是吞乙卵而生,所以取名履,字天乙,后代将子、乙合在一起,开始姓孔。到了宋湣公第六代孙孔父嘉一代,突遭灾难,他的儿子逃往鲁国,这也是孔子生于鲁的原因。 《姓考》说:《左传》记载说:郑国有孔张,他是孔子的后代;卫国有孔悝、孔达,他们都出于姬姓,陈国有孔宁,他是妫姓的后代。齐国有孔虺,他是姜姓的后代。孔子后代情况详见《阙里志》,这里暂且不载。 《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东鲁郡。 《姓氏考略》说:殷汤之后。汤名履。字天乙。后世以自加乙。始为孔氏。见《广韵》。又《家语》说:正考甫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故以孔为氏。望出鲁国。 张澍云:黄帝史孔甲作盘盂之戒。是孔姓不起於以子加乙。 《姓考》说:《左傅》郑有孔张。出於子孔。卫有孔悝。出于姬姓。陈有孔宁。出于妫姓。与孔子子姓之系不同。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 二、山人说姓: 1、子孫以王父字為氏。依《元和姓纂》说:殷王帝乙長子微子啓受封於宋,弟微仲衍曽孫愍公生弗父何,何生宋父周,周生世父勝,勝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子孫以王父字為氏。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姬孔悝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3、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孔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记载,春秋时陈国(今河南淮阳)有个大夫叫妫孔宁。 4、源于姬姓,据史籍《姓考》、《通志·氏族略》、《左传》等的记载: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君主郑穆公姬兰有后人名姬孔张,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郑国孔氏。 5、齐国有孔虺,他是姜姓的后代。 注:2、3、4、5孔姓与孔子子姓之系不同。 6、依《集韵》《姓氏寻源》、《广韵》云:孔,殷汤之后,本自帝誉次妃简逷#卯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 三、孔姓郡望:《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东鲁郡。《家语》说:正考甫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故以孔为氏。望出鲁国。 四、得姓始祖:孔父嘉、妫孔宁、姬孔张、姬孔悝。 2014年5月1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