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大面积的城市更新正在走向纵深,东外滩这个概念,已经在市场自然形成。
有人说:仁恒海上源11.5万/㎡是东外滩的天花板。
有人说:12.39万/㎡的房地联动价是打破东外滩天花板。
上海城央,未来只盯着价格,真的就俗了。都是拆出来的,保护条件又不一致,一盘一价的城央时代,正在大步走来。在这个意义上,东外滩没有什么天花板。

房地联动价是伴随着去年集中土地出让,进入公众视野的。
房地联动价,就是和拿地房企约定,未来新房入市,大致的参考价格。
于是,当一幅只有1万多平方米的杨浦内环内宅地,房地联动价达到12.39万元/㎡,微妙的涟漪就出现了。
此前,东外滩最高均价是仁恒海上源的11.5万/㎡,12.39万比之整整高出近9000元。
其实,12.39万那块地,是块难啃的骨头。地块上仅仅能盖130多套6、7层的低密度住宅,而且还有1450㎡的保护、保留建筑要照顾,这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微更新项目,开发难度不小。
数字不骗人,12.39万元/㎡联动价的出现,至少说明价格管控,不会因噎废食,不会削足适履。
我们来看看东外滩当下在发生什么。
半年前,当仁恒海上源以11.5万/㎡的均价入市时,一些人觉得惊讶,另一些人却觉得定价偏低了。
虽然是内环内,感到惊讶的人看来,东外滩只是个概念,下只角蒋家浜,烙印却很深。觉得定价偏低的人,看见的是仁恒的品质,东外滩的现实。
好在仁恒用两开两罄证明了地段和品牌的力量。第一次入围分50.68,第二次猛升20多分达到73.44分。
也许有人会说,仁恒是个案。那么,再来看其隔壁的金隅外滩东岸。

金隅外滩东岸区位示意图
金隅的楼板价达到8.6万/㎡,重压之下,这家来自首都的国企,没有选择建造庸品快速出货,而是潜心打磨一年半,旨在展现自身实力,为东外滩留下一个精品。
现在的金隅外滩东岸,已入选上海首批超低能耗住宅。整个小区占比70%的99㎡基础户型,全部做到了私梯入户,独立入户门厅。
据说,2000多组意向买家正在摩拳擦掌,等待它入市。好东西,就是房票堆出来的。
所以不管有没有创造所谓天花板,仁恒、金隅等品质房企,正在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夯实东外滩的品质底边线。
当我们摊开杨浦2035规划,一张满弓映入眼帘。最底下贴着江的那段粉色区域,叫做杨浦滨江南段。这也许就是东外滩的雏形。上海这座城,对南向有异常顽强的信仰,东外滩与北外滩一样,都是南向面江的。

西起与虹口的区界,东至上海的内岛复兴岛,东外滩是上海城市主中心的一部分,是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
这里还有大量百年工业遗存,见证城市文明的更迭。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这份历史馈赠的礼物,太珍贵,给未来预留了很多想象空间。
这片区域里,住宅不再占据滨江首排,而是退到杨树浦路以北;贴着江的,则是商业商务区和滨江绿化步道。如此,既能还江于民,又让更多杨浦纵深的土地,备受东外滩的恩泽,有了价值重塑的空间。崭新的规划,思考更前瞻。
我们每天在埋头工作,觉得世界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不经意间,这个世界在时时变化。
上海的城市更新,骨头越啃越硬,情况越来越多。从暴风骤雨的一刀切,到稳增长背景下的一盘一策、一盘一价,已经是大势所趋。
所以,为东外滩设置天花板的人,早晚会看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