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廉》

 zqbxi 2022-03-15

初集 

一、【大禹克儉】

夏禹治水。過門不入。菲食惡衣。儉勤莫及。

【原文】

夏禹、娶塗山氏。僅四日。不以私害公。卽去治水。後啓生。呱呱而泣。禹三過其門而不入。在外八年。功成後。受舜禪為天子。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孔子賢之。

孔子之稱禹。曰、吾無閒然矣。以禹之功高天下。德垂萬世。尊為天子。富有四海。而猶菲飲食。惡衣服。卑宮室。民到於今稱之。世人曷不以禹為法。克勤於邦。克儉於家。不自滿假。則惟女賢。

【白話解釋】

唐堯皇帝的時候。遍地發了極大的洪水。百姓們不能夠安居。所以叫大禹去治水。這時候、大禹新娶了他的夫人塗山氏。纔四天。他不肯為了私事。妨害公事。所以就抛棄了家室去治水了。後來他的兒子名叫啓的生下來了。小孩子呱呱地哭着。大禹仍舊努力做着公家的事。有三次經過自己家裏的門口。可是沒有一次走進去。這樣的在外面有八年。大水畢竟給他平治成功了。後來虞朝舜皇帝把天子的位置讓給大禹。所以就叫做夏禹王了。夏禹王的做人。對於自己喝的喫的。都是很菲薄。可是敬鬼神卻很盡着孝心。自己所穿的衣服很不好。可是對於祭服和禮帽。卻收拾得很美觀。自己所住的房屋很矮小。可是對於人民田閒的水路。卻盡力的講究。因此孔夫子很稱美他的。

二、【伊尹耕莘】

伊尹耕莘。一介不苟。湯使聘之。囂囂弗受。

【原文】

商伊尹、耕於有莘之野。樂堯舜之道。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繫馬千駟。弗視也。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湯使人以幣聘之。囂囂然曰。我何以湯之聘幣為哉。

伊尹一介不苟。無怪其不受湯幣。及湯三使往聘之。遂幡然而起。相湯伐夏救民。以天下為己任。其出也。非為湯也。為救民於水火之中也。一夫不獲其所。曰時予之辜。故孟子稱其聖之任者也。

【白話解釋】

商朝起初的時候。有一箇大賢人。名叫伊尹的。在有莘地方的郊野裏種田的時候。獨自一箇人很歡樂的、修行唐堯虞舜的大道。凡是有不合於義的、和那違背於道的事。就是給了他天下的俸祿。他也不肯回轉頭來看一看的。就是繫了駕着四匹馬的車子、有一千輛的多。他也不要看的。凡是有不合於義的、和那違背於道的。就是像一粒芥菜子這樣微細的東西。他也不肯給人家。也不肯拿人家一些兒的。湯王差了人。拿了許多綢緞一類的禮物、去聘請他出來。伊尹很自得其樂的說。我要湯王這些聘禮做什麽呢。

三、【劉寵錢清】

劉寵別任。僅受一錢。出境之後。投於深淵。

【原文】

漢劉寵、為會稽太守。簡除煩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及內調。有五六老叟。齎百錢送之。且曰。自明府下車以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吏。今逢棄去。故來奉送。寵選一大錢受之。出境。投之於河。後人因名其河為錢清。

簡除煩苛。禁察非法。郡中卽大化。蓋以身作則也。狗不夜吠。民不見吏。化亦深矣。有此德政。耆老送別。齎百錢以表微忱。寵勉選一錢。出境卽投諸河。名其地為錢清。永矢弗諼已。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劉寵在會稽地方做太守官。把地方上煩瑣苛刻的事。都除去了。把地方上非法的事。都禁止了。這一郡裏地方上的人。大大的被他感化了。等到朝廷裏把他調進京城裏去的時候。有五六箇老年的人。手裏拿了一百箇大錢去送給他。並且嘴裏說道。自從你到我們這裏來做官以後。境裏都沒有盜賊了。所以這些狗也夜裏不叫了。人民不為官事連累。所以百姓們也不看到縣裏的差人了。現在你丟了我們竟要去了。所以我們特地來奉送你。劉寵就在他們手裏、揀了一箇頂大的錢拿了。總算受了他們的人情。到得出境的時候。就把這箇錢丟在河裏。後人因此把這條河叫做錢清。

四、【孟嘗還珠】

孟嘗革弊。合浦還珠。流通商賈。民困以蘇。

【原文】

漢孟嘗、為合浦太守。郡不産穀食。而海出珠寶。先是宰守多貪。詭人採求。不知紀極。珠漸徙於交趾。由是行旅不至。貧者餓死於道。嘗到官。革除前弊。未踰歲。去珠復還。百姓漸反其業。商賈流通。稱為神明。

兩漢循吏之傳。其民熙熙。如登春臺。蓋由以德化之也。孟子曰、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觀於合浦古事。前守貪珠。以致行旅不至。孟嘗革弊。期年商賈流通。為人上者。何不自儕於鸞鳳。而徒效鷹鸇耶。

【白話解釋】

漢朝有箇孟嘗。做了合浦地方的太守官。合浦這一郡地方。是沿着海的。向來沒有生産五穀食物。可是海裏卻有珠寶産生出來的。從前在那地方做官的人。多貪婪的。責成別人去採求珠寶。貪心無饜。所以海裏的珠子。漸漸地遷徙到交趾地方去了。這樣一來。別地方的商人。也不再到合浦地方來了。於是境裏貧窮的人。因為沒有生計可做。很多在路上餓死了的。孟嘗到任以後。就把以前的積弊。統統革除了。果然不到一年。遷去的珠子又回來了。百姓們漸漸地恢復了從前的職業。商賈依然來來往往流通了。人人都說孟嘗和神明一樣的。

五、【楊震四知】

東漢楊震。公廉無私。王密夜贈。告以四知。

【原文】

漢楊震、為東萊太守。故所舉茂才王密為昌邑令。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震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嘗蔬食步行。

許止淨謂震之子秉。孫賜。曾孫彪。四世三公。皆賴震之四知自惕。善以清白遺子孫。故能世濟其德。世之真愛其子孫者。少必誨之以戒殺。俾完其仁厚之心。長必誨之以戒貪。令成其清白之操可也。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楊震在東萊地方做着太守官。有一箇姓王名叫密的人。從前楊震曾經舉他做秀才的。這時候已經做了昌邑地方的縣官了。在一箇夜裏。身邊藏了黃金十斤來送給楊震。楊震心裏就很不高興說道。老朋友曉得你。可是你卻不知道老朋友的心。這是什麽緣故呢。王密道。深夜裏是沒有人知道的。楊震說。天也知道。地也知道。你也知道。我也知道。那裏可以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聽了這番話。很慚愧地的走出去了。楊震的做人很公正廉潔。不受人家私下的謁見。他的子孫。常常喫着蔬菜。出門時候也沒有車子。祇是步行着。

六、【羊續懸魚】

太守羊續。卻獻懸魚。縕袍示帝。清介非虛。

【原文】

漢羊續、以功臣後。累官太守。清介自持。府丞嘗獻生魚。續受而懸之。丞又進。續乃出前魚示之。以杜其意。靈帝欲拜續為太尉。時進三公者。皆輸東園禮錢三萬。續乃舉縕袍示之。曰、臣之所有。惟此而已。

魯公儀休以嗜魚故。而不受客之魚。已為美談矣。乃羊續竟懸魚。而俟其復進以示之。於人不傷感情。於己不失清節。且可杜絕人之復進。一舉而數善備焉。今之不得已而受人餽者。盍仿羊續行之。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一箇姓羊名叫續的人。是功臣的後代。屢次做了太守官。可是廉潔的很。有一次、他的下屬官。送一尾生魚來給他。羊續受了。就把這條魚挂了起來。第二次、那箇人又拿一尾生魚送進來給他。羊續就拿出前次挂着的一條魚、給那箇人看。表示自己不要人家的東西。並且杜絕那箇人的意。靈帝要叫羊續做太尉官。這時候、凡是陞官到三公位子的。都要送給東園衙門裏的禮錢三萬。羊續因為沒有錢。就把自己穿着的一件破舊的布棉袍子。舉了起來。說道。做臣子的所有物件。只有這箇東西吧了。

七、【孔明潔身】

諸葛孔明。蓋世清貞。鞠躬盡瘁。不別治生。

【原文】

蜀漢諸葛亮、字孔明。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先君謂諸葛武侯。奇才也。後漢四十四年基業。非侯焉能創此。先主病篤。且謂之曰。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可。君可自取。是豈先主尚不知侯之廉潔耶。蓋深知後主昏闇也。自表之文。亦祇以悟之耳。

【白話解釋】

三國時候。蜀漢有一箇賢明的宰相。複姓諸葛。單名一箇亮字。表字就叫孔明。他自己在後主那兒表着說。做臣子的家裏。在成都地方有八百株的桑樹。有一千五百畝的薄田。子弟們喫的穿的。已經是很有餘了。至於做臣子的在外邊做官。凡是隨身穿的衣服。喫的食物。都是靠着官家的俸祿。另外不再辦別的生財事業。替家裏增長分毫的財産。假使做臣子的死了那一天。一定不使得家裏有着餘多的布帛。外邊有着餘多的錢財。來對不住你皇上的呵。後來等到他死了。果然照他的說話一樣。

八、【山濤封絲】

晉有山濤。不受饋賂。藏絲積年。塵封如故。

【原文】

晉山濤、器量不羣。少與阮籍為竹林遊。領吏部時。袁毅為鬲令。貪濁。常賂遺公卿。以求虛譽。亦遺濤絲百斤。濤不欲異於時。受而藏於閣上。後毅事露。凡所受賂。皆見推檢。濤乃取絲付吏。積年塵埃。印封如故。

巨源為吏部尚書。卻受毅絲百斤。豈不可以風於世。乃不欲異於時。又不願損其德。藏絲閣上。積年塵埃。印封如故。蓋不欲彰人之短。是廉而宏其量者。王戎目之為璞玉渾金、人莫知其器。不亦宜乎。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箇姓山名濤的人。他的器量和別人家不同。幼小時候。就和那名士姓阮名叫籍的一班人。在竹林裏遊玩。當他做了吏部尚書的時候。有一箇姓袁名毅的。在鬲的地方做縣官。生性貪財污濁。常常賄賂朝廷裏的大官。以求得到一種虛名譽。他也送給山濤一百斤的絲。山濤心裏實在不願意。可是為了不同別人立異起見。就收了。把這些絲放在一箇閣子的上面。後來袁毅貪贓的事情敗露了。凡是受過他賄賂的。都被審問檢舉了出來。山濤就拿了絲付給吏目。絲上歷年積下了許多塵埃。並且封好的印記。還是照舊。一些兒也沒有變動的。

九、【隱之飲泉】

隱之孝廉。可風百世。試飲貪泉。清操愈勵。

【原文】

晉吳隱之、文行兼優。為廣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名貪泉。飲者輒懷無厭之欲。隱之乃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曰。古人云此水。一歠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勵。下詔襃美。

隱之日晏歠菽。不饗非其粟。儋石無儲。不取非其道。官至太常。以竹篷為屏風。坐無氈席。嫁女令婢牽犬賣之。此外蕭然無辦。至自番禺。其妻齎沈香一片。隱之投於湖亭之水。其廉德不可勝數也。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箇吳隱之。他的文學品行都很好。到廣州地方去做刺史官。在沒有到廣州二十里路的地方。地名叫石門的。內中有一條水、名叫貪泉。因為喝了這泉裏水的人。都有了無饜的欲望。所以叫做貪泉。吳隱之就到了貪泉那箇所在。用一隻杓盛了些水喝了。就做了一首詩。詩裏面說。古時節的人。都說這箇水。喝了一些兒、就有想得千金的貪念。但是倘然叫伯夷叔齊來喝了這箇水。我曉得他到底不會得改變心腸的。後來吳隱之到了廣州。在任上的操行愈加清潔了。皇帝下了詔書去襃獎他、稱美他。

十、【虞愿見石】

虞愿清廉。海邊有石。乃往觀之。雲霄無隔。

【原文】

南宋虞愿、為晉安太守。郡出蚦蛇。膽可為藥。有遺愿蛇者。愿受而放之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還牀下。復送四十里外。經宿。更還故處。海邊有越王石。常隱雲霧中。相傳惟清廉太守乃見。愿往觀。清徹無隱蔽。

許止淨曰。一念慈心。遂感物類有依依不捨之意。然則所謂毒蛇者。人自毒之耳。石能判貪廉。此何殊於指佞草耶。如此可寶貴之物。何以無聞於天下。豈以清廉絕迹。如珠之遠徙交趾乎。噫。

【白話解釋】

南北朝時候。南宋朝的虞愿。在晉安地方做太守官。晉安那箇地方。出產一種蚦蛇。這種蛇的膽。可以做藥的。有一箇人把這種蛇來送給虞愿。虞愿收受了。就把蛇放到二十里以外的山裏面。可是一夜工夫。那條蛇仍舊回到虞愿的牀下來。虞愿又把那條蛇送到四十里遠的地方。過了一箇晚上。那條蛇仍舊回到原地方來了。向來海邊有一塊叫做越王石的。一年四季常常隱在雲霧的裏頭。百姓們相傳只有廉潔不要錢的太守官。纔能夠看得見的。虞愿去看的時候。那塊石頭。很清爽地一些兒也沒有遮蔽着的東西。

十一、【甄彬贖苧】

甄彬贖苧。得五兩金。送還寺庫。朝野同欽。

【原文】

梁甄彬、嘗以一束苧。就寺庫質錢。後贖苧。於束中得五兩金。彬送還寺庫。武帝為布衣時。聞之。及踐阼。以彬為郫縣令。將行。同列五人。帝誡以廉慎。至彬。獨曰。卿昔有還金之美。故不復相囑。由此名德益彰。

許止淨曰。傳云。君子見其大者遠者。小人見其小者近者。無故而得五兩金。此其小者近者。還金而得廉名。此則大者遠者。君子見利思義。身名俱泰。卽大利所存。小人見利忘義。身且不保。利何有焉。

【白話解釋】

南北朝時候。南邊梁朝裏有一箇人。姓甄單名叫一箇彬字的。有一次、拿了一束苧、到寺觀的錢庫裏當了錢來用。後來把這束苧麻贖回來的時候。在苧裏面發現了五兩重的金子。甄彬就把這箇金子送還到寺觀的錢庫裏去。當梁武帝做平民的時候。就聽到了這件事的。等到做了皇帝。就叫甄彬到郫縣地方去做縣官。臨去的時候。同班的一共有五箇人。武帝都警誡他們要廉潔謹慎。輪到了甄彬。武帝獨對他說道。你從前的時候。有還金子的好品行。所以我不再來囑咐你了。因為這箇緣故。甄彬的名譽德行愈加彰明了。

十二、【孫謙感物】

孫謙去官。借居馬廐。孚及蚋蚊。化及猛獸。

【原文】

梁孫謙、歷官太守。有仁政。蠻獠競餉金寶。不納。百姓載送縑帛。不受。每去官。輒無私宅。借空車廐居焉。零陵郡多猛獸。謙至絕迹。去復害人。居官儉素。冬則布被莞席。夏無幬帳。而夜卧未嘗有蚊蚋。人多異之。

許止淨謂真為循吏者。自身雖無私宅幬帳。而百姓餉金寶。必謝絕之。而為貪吏者。百姓雖無私宅幬帳。且必强其納金寶。故循吏所治。雖有猛獸。不敢為暴。貪吏所治。自身卽是當道豺狼也。

【白話解釋】

南北朝時候。梁朝裏有一箇人。是姓孫。單名叫一箇謙字的。屢次做着太守官。但是他的做官很有仁心的德政。蠻夷的人。都送給他金錢寶貝。他一槪不收。百姓們去送給他綢絹布帛。他也一槪不受。每每在去任的時候。沒有私自居住的房子。就去借了空的車房住着。零陵郡的地方。向來有猛獸很多。孫謙一到任以後。那些猛獸就沒有了。等到孫謙去了官。猛獸們仍舊出來害人了。孫謙在官衙內居住。也很儉樸。冬天睡的、不過布被粗蓆。在夏天的時節。也沒有帳子。可是他晚上睡着的時候。也沒有蚊蟲來咬他。人家都覺得很奇異的。

十三、【顧協杖徒】

顧協清嚴。僚友舌歰。門生送錢。杖以二十。

【原文】

梁顧協、初為廷尉。冬衣單薄。寺卿蔡法度欲解襦與之。憚其清嚴。不敢啓口。嘗有門生來。知協廉潔。不敢厚餉。止送錢二千。協怒。杖之二十。因此絕於饋遺。丁憂後。終身不娶。後因聘婦年六十餘未嫁。義而迎之。

許止淨曰。協之廉潔。能令同僚不敢贈衣。其人格又高人一等矣。門生餉錢二千。卽杖之二十。較楊震四知。愈臻嚴厲。蓋世風日趨卑下。自愛者不得不加嚴也。

【白話解釋】

南北朝時代。梁朝有一箇姓顧名協的人。起初時候。做了大理寺裏管刑獄的小官。冬天的時節。身上的衣裳非常的單薄。那時候的大理寺卿姓蔡名叫法度的。想脫了自己的短衣給他穿。可是怕他的清正嚴厲。因此不敢開口。有一次、顧協的門生來。因為向來曉得顧協的廉潔。所以不敢用厚禮去送給他。只送了他二千文的錢。顧協就生了氣。把那箇門生打了二十杖。從此以後。一切饋送都斷絕了。顧協丁了他父母的憂以後。就終身不肯娶親。後來因為他所聘的未婚妻。年紀六十多歲了。還沒有另外嫁人。顧協覺得這箇女子很有義氣。纔把這箇女子娶了過來。

十四、【孔奐單船】

孔奐清白。赴任單船。俸分孤寡。不受衣氈。

【原文】

陳孔奐、除晉陵太守。清白自守。妻子並不之官。惟以單船臨郡。所得俸秩。隨卽分贍孤寡。郡中號曰神君。殷綺見其儉素。餽以衣氈一具。奐曰。太守身居美祿。豈不能辦此。但百姓未周。不容獨享溫飽。不煩厚意。

孔休文。靖之來孫也。少孤。為叔父虔孫所養。永定中。除晉陵太守。晉陵自宋齊以來為大郡。雖經寇擾。猶為全實。前後二千石。多行侵暴。惟奐清白自守。單船赴郡。應得俸秩。且分贍孤寡。況衣氈乎。

【白話解釋】

南北朝時候。陳朝有一箇人。姓孔。單名叫一箇奐字的。放到晉陵地方去做太守官。他的為人很清白自守。妻子們並不跟着上任去。祇自己坐了一隻船、到晉陵地方去。他所應得的、薪俸。隨手立卽分給那一般沒有父母、和沒有了丈夫窮苦的人。那一郡地方的百姓們。都稱呼他叫做神君。有一箇姓殷名叫綺的人。看見孔奐很儉樸。就送給他一套衣氈。孔奐見了就說道。我做了太守官。得了很大的俸祿。難道不能夠備辦這些物件嗎。但是百姓們還沒有周全。當然不可以獨自享着溫飽。你這種厚意。是可以不必的。

十五、【趙軌杯水】

趙軌酬值。駐馬待明。父老揮涕。杯水餞行。

【原文】

隋趙軌、為齊州別駕。東鄰有桑椹落其家。悉拾還主。為原州司馬。夜行。馬逸入田。傷禾。駐馬待明。訪禾主。酬直而去。徵入朝。父老相送者齊揮涕曰。公清若水。故不敢以壺酒相送。請酌一杯水奉餞。軌笑而飲之。

桑椹、微物耳。況自落乎。而必拾還其主。田禾、馬傷耳。況夜行乎。而必待酬其直。是較之查道因獻棗而挂錢於樹。仲山因飲馬而投錢於渭。更甚焉。杯水餞行。非特喻清如水。其德澤長流。亦如此水矣。

【白話解釋】

隋朝時候。有一箇姓趙名軌的人。在齊州的時候。做着刺史下面的佐吏官。東邊的鄰舍。有株桑樹結了子。那桑子熟了。落在他的家裏。趙軌就把桑子盡數拾起來。送到鄰家去還他。後來在原州地方。做了掌管軍隊的官。夜裏騎了一匹馬行走。那匹馬走入田裏。把田裏的稻子踏壞了。趙軌就停着馬。等到天亮了。訪着那稻子的主人翁。算給他價值纔去。後來趙軌被皇帝召了朝廷裏去。送他的父老們。一齊流着眼淚說。我公和水一般的清潔。所以我們不敢拿壺酒來相送。請用一杯清水餞別你。可好嗎。趙軌笑着把那杯水喝下了。

十六、【彥謙官貧】

彥謙為令。慈父愛民。人因祿富。我獨官貧。

【原文】

隋房彥謙、字孝冲。直道守常。介然孤立。居官有惠政。百姓號為慈父。立碑頌德。所得俸祿。皆以周恤親友。家無餘資。雖至屢空。怡然自得。嘗顧謂其子玄齡曰。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者。在於清白耳。

稱官為慈母。或視為嚴父者有之。未聞有號為慈父者也。詩云。豈弟君子。民之父母。慈父之稱。適足以槪之。然非至德。其孰能致此。為民父母者。當知名必符實。斯可矣。

【白話解釋】

隋朝時候。有一箇姓房名叫彥謙的。表字就叫孝冲。他的為人很直道。操守有常。介然獨立。不和人家附同。在長安地方做官。很有恩惠的政治。百姓們都稱呼他叫做慈父。並且立了碑。去表揚他的德行。房彥謙把所有得到的俸祿。統統周濟那親戚朋友們。家裏沒有餘剩的資財。雖然屢次感覺着貧乏。可是他很怡然自得的。房彥謙曾經對他的兒子名叫房元齡的說道。別人家都是因為做了官、可以得到許多俸祿。家裏從此富有了。可是我獨獨因為做了官、家裏從此貧窮了。我所遺留下來給子孫們的只在清白兩箇字呵。

十七、【李勉葬金】

李勉少貧。友死出金。葬餘不取。棺下明心。

【原文】

唐李勉、少貧。客遊梁宋。與諸生共逆旅。生將死。出白金。曰、左右無知者。幸君以此葬我。餘則君自取之。勉諾。旣葬。密置餘金棺下。後其家啓墓。出金還之。勉位將相。所得俸賜。悉遺親黨。在朝鯁亮廉介。為宗臣表。

勉為廣州刺史兼嶺南節度觀察使時。在官累年器用車服無增飾。及歸。停舟石門。悉取家人所貯南貨。投之江中。許止淨謂貧窮不受遺金。顯達自能廉介。骨鯁大臣。又能禮賢下士。不媿賢宰相。

【白話解釋】

唐朝時候。李勉幼小窮苦。有一次、到河南地方去遊玩。和諸生同住在一箇客舍裏。那箇書生得了病。將要死的時候。拿出了藏着的銀子。對李勉說。這箇銀子。是沒有一箇人曉得的。請你用了這箇來把我埋葬了。所有餘多的銀子。你就自己拿去好了。李勉就答應了。葬書生的時候。就暗地裏把餘多的銀子、放在棺木的下面。後來那箇書生的家裏。來搬取這口棺木。把他的墳墓拆開來。李勉就把銀子拿出來還給了他們。李勉做官到了出將入相的地位。但是得到的俸祿、和皇帝賜給他的。悉數分給親戚鄉黨的人。李勉在朝廷裏。正直明亮。廉潔剛介。是一班姓李的朝臣的表率。

十八、【裴度還帶】

裴度遇婦。遺帶未知。收待明日。婦至還之。

【原文】

唐裴度、偶至香山寺。見一婦祈神禮拜去。遺一褆褶。乃收待之。明日。婦哭至。曰、父繫獄。昨假得玉帶一。犀帶二。欲以賂津要。不幸亡失於此。度解袱視之。不差。乃還之。婦泣拜。留一以謝。度笑遣之。

許止淨謂君子小人。其分途只在貪之一念。裴晉公貪欲淨盡。不惟遺物無動於中。卽死生亦置之度外。心量廣大。故福德亦廣大。若真以拾遺不取。欣欣有德色。則受福微矣。

【白話解釋】

唐朝時候。有一箇姓裴名叫度的。有一次、偶然到香山寺裏去。看見有一箇女子。在菩薩面前禮拜祝告了、回去的時候。把一箇包裹遺下了。裴度就收好了、等待他來。到了第二天。那箇女子啼啼哭哭尋到寺裏來。說道。我父親關在牢獄裏。所以昨天假得了玉帶一條。犀帶兩條。要想送給那做官在重要地位的人。那裏曉得命運不好。偏偏在這裏遺失了。裴度就解開了收好的包袱一看。果然同那箇女子的話。一些也不差。就把這箇包裹還給他了。那箇女子流了眼淚拜謝着。要留下一條帶。送給裴度做謝禮。裴度笑着回絕了他。叫他趕緊回去。

十九、【仁謙斥藏】

薛氏仁謙。人佔其宅。後得歸還。出彼金帛。

【原文】

後周薛仁謙、謹厚廉恪。初隨莊宗入汴。有舊第、為梁朝六宅使李賓所據。後賓遠適。而仁謙復得其第。或告云。賓之家屬。厚藏金帛在其第內。仁謙立命賓親族。盡出所藏而後入。論者美之。後封侯。卒年七十八。

許止淨曰。人佔其宅。而厚藏金帛。迨至物歸原主之時。人豈不謂之因果循環。分所應得耶。然此卽左傳所謂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仁謙盡出所藏而後入。令怙勢貪財者。慚愧無地。宜天報之厚也。

【白話解釋】

五代時候。後周朝有一箇人。姓薛名字就叫仁謙。他的為人謹慎忠厚。清廉恭敬。起初時候。跟了莊宗皇帝到汴州地方去。薛仁謙的舊房子。就給後梁朝的六宅使姓李名叫賓的佔據了。後來李賓到遠地方去了。恰巧薛仁謙仍舊得到了那所房子。有人對薛仁謙說。李賓的家小。在那所房子裏面。藏着金銀布帛很多。薛仁謙聽了。就立刻差了人去、叫李賓的親戚和自族來。把以前李賓藏着的東西。盡數都取了出去。然後纔進去居住。輿論上都很稱美他。後來薛仁謙封了侯爵。死的時候。他的年紀已經七十八歲了。

二十、【包拯貢硯】

宋有包拯。出知端州。制貢足數。一硯不留。

【原文】

宋包拯、知端州。端土産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製者方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平生無私蓄。嘗遺戒子孫曰。吾後人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不得入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也。

按公性峭重剛毅。為政務敦厚。雖嫉惡如仇。而未嘗不推以忠恕。服用喜儉樸。雖貴如布衣。貴戚宦官。為之斂手。童稚婦女。亦知其名。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以其笑比黃河清云。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一箇著名的清官。姓包。單名一箇拯字。在端州地方做知州官。端州地方。向來出產一種做硯子用的石頭。從前在那地方做官的人。都借着進貢皇上的名目。總要多取幾十倍。拿去送給朝廷裏有勢力的人。包拯卻叫做硯子的人。只要做到貢獻的硯子足數了、就停止工作。等到自己任期滿了。去任的時候。不拿一塊硯石回去。他平生沒有私下的積蓄。曾經警誡子孫們說。我的後代做官的。有犯了貪贓的人。這箇人就不准回到自己家裏來。死的時候。也不准葬在大墳裏。倘若不照着我的志向做。就不是我的子孫了。

二十一、【胡宿葬僧】

胡宿葬僧。盡力盡心。不受祕術。點石成金。

【原文】

宋胡宿、清謹忠實。居母喪。三年不入私室。少與一僧善。僧有祕術。能化瓦石為黃金。將死。以授宿。使葬之。宿曰。後事當盡力。他非所冀。僧歎曰。子志未可量也。宿雖貴達。如布衣時。子宗炎。從子宗愈宗回。俱貴顯。

按胡氏自宿始大。莫非陰德所致。許止淨謂今之執政者。每恨點金無術。何意宿貧賤時。已不屑為耶。蓋深知欲齊家治國者。富以外、更大有事業在。唐虞三代之盛。不重在富也。故曰志未可量。

【白話解釋】

宋朝時代。有箇姓胡名叫宿的。他的為人清正謹厚。忠信誠實。他的母親死了。他在居喪時候。足足有三年不走進寢室裏去。胡宿幼小時候。和一箇和尚很要好。那箇和尚很有些神祕的法兒。能夠把瓦爿石塊變化做黃金的。等到將要死的時候。就把這箇神祕的法兒。傳授給胡宿。叫胡宿把他安葬了。胡宿說。你身後的事。我當然盡力去做。別的不是我所希望的。那箇和尚聽了。就歎了一口氣說道。你的志願大得很。是不可以測量的呵。後來胡宿雖然做了很大的官。可是一切仍然像做平民的時候一樣。他的兒子胡宗炎。侄兒子胡宗愈胡宗回。都是很貴顯的。

二十二、【許衡心主】

許衡暑日。止於道旁。梨非我有。忍渴不嘗。

【原文】

元許衡、嘗於暑日過河南。渴甚。道旁有棃。眾取啖之。衡獨危坐不顧。或問之。衡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或曰。世亂。此無主。衡曰。棃無主。吾心亦無主乎。卒不取。後其鄉有果熟爛墮地。童子過之。亦不睨視而去。

許止淨謂導之以禮義。則物各有主。恣之以邪侈。則物皆無主。任意肆奪。見金不見人矣。君子小人之分。義利之閒而已。許衡自正其心。遂使化行一鄉。士君子欲正己化人者。可不知所本乎。

【白話解釋】

元朝時代。有一箇姓許名叫衡的人。有一年在大暑的時候。路過河南地方。天氣很熱。口裏渴得很。路旁邊有一株棃子樹。一班人見了。就大家搶着去採下來喫。只有許衡獨自一箇人很端正地坐着。也不去看他們。有箇人問他。為什麽不去把棃子來解解渴呢。許衡說。不是我所有的東西。把他拿了來。這是不可以的。那箇人又說。世界上已經大亂了。這箇是沒有主人的呀。許衡道。棃子沒有主。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的嗎。終於不去拿棃子來喫。後來許衡居住的鄉村裏。有株果子樹。果子爛熟了。跌在地上。小孩子走過。也一眼不去看的走了。

二十三、【羅倫還釧】

羅倫赴闈。僕拾金釧。寧誤試期。返還無倦。

【原文】

明羅倫、赴試禮闈。僕於寓中拾金釧。行已五日。倫偶憂路費不給。僕以拾釧對。倫怒。欲齎還。僕曰。如此往返。誤試期矣。倫曰。此必婢僕失遺。設主人考訊致死。是誰之咎。吾甯不會試。毋令人死也。竟返其家。還之。

羅狀元還釧。不惜舍己功名以赴之。似出於仁。非出於廉也。然倫五歲隨母入園。果落。眾競取。倫獨賜而後食。晨留客飯。妻子貸粟鄰家。及午方炊。不為意。知府張瑄憫其貧。周之粟。不受。廉德孔多已。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一箇人姓羅。單名叫一箇倫字的。到京城裏去趕會試。他的底下人。在寓所裏拾得了金鐲子。在路上已經走了五天了。羅倫偶然憂愁着自己的路費不夠。底下人說道。我拾得了金鐲子。這是可以做路費的。羅倫聽了就生了氣。就要回去還給他。底下人說。這樣來回一趟。要費了許多日子。恐怕延誤了考試的日期呢。羅倫說。這箇一定是丫頭女僕們不小心了遺失的。倘然主人家拷問起來。因此發生了人命。這是那箇人的錯處呢。我甯可不去會試。不要使得人家因此喪了命的。終於回到那箇人家。把金鐲子還給了他們。

二十四、【邦耀卻竹】

明施邦耀。共驚為神。卻朱墨竹。好學守仁。

【原文】

明施邦耀、好王守仁之學。為漳州知府。盡知屬縣奸盜主名。每發輒得。闔境驚為神。遷福建布政使。或餽之朱墨竹。姊子請受之。曰。我受之。彼卽得乘閒以嘗我。我則示之以可欲之門矣。竟卻而不受。

許止淨謂邦耀我若受之、彼卽得乘閒以嘗我、二語。最為見道之言。夫人於性情之閒。好惡之際。偶有所偏。最易使人乘閒而入。大學云。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斯修身者萬世之準繩也。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一箇姓施名叫邦耀的。很喜歡研究王陽明先生的學問。他在漳州地方做知府官的時候。先把所有屬下縣分裏的、作奸犯科不法份子的名字。都打聽得明明白白。所以每次有了案件發生出來。就立刻得到了主犯。闔地方的人都覺得奇怪。以為他是神明了。後來施邦耀陞官做了福建地方的布政使。有箇人送給他福建地方特産的朱色墨色的竹。他姊姊的兒子叫他收受了。施邦耀就說道。我倘然收受了。他就可以乘了這箇空隙來試驗我。那末我就給他看出欲望的門路了。終於謝絕了這些朱色墨色的竹。不肯收受。

【緒餘】

夫廉、德之節也。說文。廉、仄也。从广、兼聲。仄、謂側邊也。堂之邊曰廉。因堂廉之石。平正修潔。而又崚角峭利。故人有高行謂之廉。其引申之義。為廉直。為廉明。為廉能。為廉靜。為廉潔。為廉平。總言之。不外乎氣節清高。品行峻潔。而無利蔽之私。孟子曰。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又曰。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蓋廉者、恥於貪冒而不為。故俗習專以不貪為廉。不貪、特廉之一隅也。謂廉為德之節。須如勁節之不可屈耳。

二集  

一、【子瞀不顧】

子瞀媵楚。直行徐步。澹泊為心。富貴不顧。

【原文】

周鄭子瞀、媵於楚。成王登臺。臨後宮。宮人皆傾觀。子瞀直行不顧。徐步不變。王曰。行者顧。子瞀不顧。王曰。顧。吾以汝為夫人。子瞀復不顧。王曰。顧。吾與汝千金。子瞀仍行不顧。王下臺。詢知其守儀節。不貪貴樂利。遂立為夫人。

呂坤曰。好視喜聽。女子常態也。子瞀不顧楚王。可以觀閑定之養。許以富貴不動。可以觀澹泊之心。一顧不顧也。而天下聞其賢。後世仰其德。然則女子一言一動。可不慎乎。

【白話解釋】

周朝時代。鄭國裏有箇女子。名字叫做子瞀的。陪嫁到楚國裏去。有一天、楚國裏的成王登了高臺。去觀望後宮。後宮裏的人、盡數出來觀看楚成王。只有一箇子瞀獨自一直走着。不回轉頭來觀看。並且很從容一步一步的慢慢行走。不改變一些兒態度。楚成王就說。行走的回轉頭來。子瞀並不回轉頭來。楚成王又說。回轉頭來。我把你立做夫人。子瞀仍舊不回轉頭來。楚成王又說。回轉頭來。我就給你一千兩銀子。子瞀仍舊走着。不肯回轉頭來。楚成王下了臺。詢問了一番。曉得他是很守儀節。不貪貴。不愛錢。就立他做了夫人。

二、【通妻安貧】

狂接輿妻。操行清謹。耕食績衣。拒聘偕隱。

【原文】

周陸通、字接輿。有狂名。楚人號曰狂接輿。王使持金百鎰。車二駟。聘之。接輿不應。妻曰。士不以貧易操。不以賤改行。妾事先生。躬耕而食。親績而衣。其樂自足。若受人重祿。將何以報之。接輿曰。吾不許也。妻曰。君使不從。非忠也。從之又違。非義也。不如去之。遂偕隱。

接輿以隱為義。躬耕不仕。豈將老而遺之哉。而其妻操行清謹。尤足多也。劉向謂接輿妻樂道而遠害。夫安貧賤而不怠於道者。唯至德者能之。詩曰。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言不怠於道也。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有箇姓陸名通的人。別號叫接輿。很有狂的名氣。所以楚國人把他叫做狂接輿。有一次、楚王差人捧了二千四百兩金子兩乘駕着四匹馬的車子。去聘請他出來做官。陸接輿不肯答應。他的妻子說。讀書人不肯為了窮苦、去改換他的操守。不肯為了卑賤。去改變他的行為。現在我服侍先生。喫的是自己所種的。穿的是自己所織的。那是自得其樂。很足夠我們逍遥自在了。假使受了人家很重的俸祿。將什麽去報答他們呢。陸接輿說。吾原是不答應他們呵。他的妻子說。不答應君王的差人。就是不忠了。答應了再違背他。就是不義了。還不如避去的為妙。於是夫妻兩箇人。就一同隱去了。

三、【婁妻諡夫】

魯黔婁妻。諡夫以康。覆衾必正。不斂何妨。

【原文】

周魯黔婁。樂道安貧。及卒。枕墼席藁。縕袍不表。覆以布衾。首足不盡斂。曾子往弔。見之。曰、邪引其被。則斂矣。婁妻曰。邪而有餘。不如正而不足。先生生時不邪。死可邪乎。曾子曰。何以為諡。妻曰。先生富貴有餘。皆辭不受。宜以康為諡。

呂坤曰。黔婁之妻。聖人之識趣也。千古而下。令人起敬。彼婦人衣錦繡。耀金珠。傅朱粉。以財色驕人。而抵死口中無一道義語。甚者怨夫家之貧而求去。如朱買臣妻者。可為三歎。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魯國裏有一箇人。名字叫黔婁的。他的生性是樂意修道。安心守貧。等到死的時候。頭枕着塼坯。身子睡在稻草裏。穿着一件破棉袍。連外爿也沒有了。身上蓋了一層布被。可是不能夠遮了頭和腳。曾夫子去弔他。看見了。就說。只要把那被扯邪了一些。就可以斂着頭和腳了。黔婁的妻子說。與其邪了的多着。還不如正了的缺着好。先生活着的時候。不肯邪的。難道死了可以邪的嗎。曾夫子說。那末用什麽字來諡他呢。黔婁的妻子說。先生的富貴。本來是有餘的。因為他都辭去了不受。所以應當用一箇康字來諡他。

四、【終妻灌園】

子終之妻。勸其夫子。拒聘偕逃。安貧不仕。

【原文】

周楚王聞於陵子終賢。使持金百鎰。聘以為相。其妻曰。夫子織屨以為食。左琴右書。樂亦在其中矣。夫結駟連騎。所安不過容膝。食前方丈。所甘不過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殉楚國之憂、可乎。子終謝使者而不往。遂偕逃。為人灌園。

呂坤謂仕、非不義也。不仕、非達節也。乃若不戚戚於貧賤。不眈眈於富貴。求之婦人。蓋亦難矣。余故錄黔婁之妻。子終之婦二則。以為樂道安貧之訓云爾。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楚王打聽得住在於陵地方的子終。是很賢明的。就差人捧了二千四百兩金子、去聘請他出來做楚國的相國。他的妻子說。夫君織着草鞋。養活自己。左邊是琴。右邊是書。快樂就在這箇裏面了。要曉得家裏車馬、雖然結連着很多。可是所住的、也不過小小的一些放下膝蓋的地方。喫的雖然很多、面前擺滿了一丈方的地位。可是喫着覺得好的。也不過肉一種罷了。現在為了容膝安適的小地方。一塊肉的美味。拚着用身子去負擔楚國的大憂。你想上算不上算呢。子終辭謝了楚王的差人。不去做相國。兩夫妻就一同逃去了。給人家灌園去。

五、【陶妻泣富】

陶妻家富。預泣其夫。被逐夫死。復歸養姑。

【原文】

周陶答子、治陶三年。名譽不興。家富三倍。其妻數諫。不從。居五年。從車百乘。歸休。宗人擊牛而賀之。其妻獨抱兒泣。姑怒其不祥。婦曰。夫子治陶。家富國貧。上下棄之。敗亡見矣。願與少子俱脫。姑怒。逐之。處期年。答子有罪誅。母以老得免。無所依。婦乃歸養焉。

呂坤曰。安危利災。此舉世丈夫所闇。不獨一答子也。不意婦人乃審於利害之機。而獨有敗亡之懼。卒如所言。吾錄之以為仕者之誡。又以愧世之婦人。見其夫財貨盈室。而心喜色動者。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有箇陶答子。在陶的地方做了三年官。名譽並不甚好。可是家財卻比以前富了三倍。他的妻子規諫了幾次。陶答子不肯聽從他妻子的話。住了五年。跟從他車子有了一百乘。休官歸來的時候。宗族裏的人、殺了牛來恭賀陶答子。獨有他的妻子。抱了兒子哭着。婆婆生了氣。以為這種情形。是不吉祥的。陶答子的妻子說。丈夫在陶的地方做官。家裏富了。國裏窮了。這是上下的人、都要唾棄他的。敗亡的現象。已經可以看得見了。我情願和小兒子一同逃避。婆婆聽了氣得很。就把陶答子的妻子趕走了。過了一年。陶答子有了罪。殺死了。他的母親。因為年老免了罪。可是沒有依靠。陶答子的妻子就回來把婆婆養到老。

六、【稷母責金】

齊田稷母。其子受金。責以廉潔。公正存心。

【原文】

周齊田稷、為宣王相。受吏金百鎰。以遺母。母問所從來。稷對曰。誠受之於下。母責之曰。國家設官以待子。厚祿以養子。子不能廉潔公正。以奉君命。非吾子也。稷慙而出。反其金。自請誅於宣王。宣王高其母之行。使復為相。君子謂稷母廉而有化。

呂坤謂婦人性多貪鄙。見財之入也輒喜。每不問所從來。若田稷母之以修身潔行。不為苟得。非禮之財。不入於家。訓化其子。不亦廉乎。婦人廉。夫與子雖貪。無所入矣。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齊國裏有一箇姓田名字叫稷的人。在宣王手裏拜了相。私下受了屬下官吏二千四百兩金子。就把這金子去送給他的母親。他的母親就問這些金子從那裏來的。田稷回對道。的確是從屬下官吏那裏得來的。他的母親就責備他道。國家設有官爵來待你。用了很厚的俸祿來養你。你不能夠很廉潔、很公正、來奉君王的命令。那就不是我的兒子了。田稷很慙愧地走了出去。把金子還了屬下官吏。自己去請求齊宣王辦他的罪。齊宣王很重視他母親的行為。就仍舊叫他做相國。君子說。田稷的母親。天性旣然廉潔。又能夠教化兒子。

七、【馬后慎微】

馬后勤儉。自製袿衣。身被大練。杜漸防微。

【原文】

漢明帝后馬氏。伏波將軍援之幼女也。年十三。選入太子宮。事皆自為。衣袿裁成。手皆瘃裂。終未與侍御私語。其防微杜漸如是。及為后。身衣大練。御者禿裙不緣。率皆羌胡倭越。未嘗用舊人僮使。深疾華采。首無珍飾。後宮從化。天下法之。

呂坤曰。身為天下母。而衣大練之衣。無三味之膳。敦節儉以為天下先。非甚廉德。何能約己率人若此。劉向謂德后在家。則可為眾女師範。在國則可為母后表儀。誠確論也。

【白話解釋】

漢朝明帝的皇后馬氏。就是伏波將軍名叫馬援的最小女兒。年紀十三歲的時候。選到太子宮裏去。各種事情。都是他自己做的。一切衣服都是親手自裁自縫。兩隻手都生了凍瘡、起了裂痕。他始終不肯和那服侍他的人私下講一句話。他的防微杜漸。總是這樣的謹慎。等到後來做了皇后。他身上穿了粗絹的衣服。所有服侍他的人。只穿着光裙。裙上一些兒沒有裝飾的。並且都是那些西方的羌呀、北方的胡呀、東方的倭呀、南方的越呀、四種外國人。並不曾用着舊日的僕人。他又很不歡喜那光華文采的物件。所以他的頭上。並沒有珍寶首飾。後宮裏的人。都受了他的感化。天下的人也都照着他做。

八、【鄧后克己】

鄧后卻貢。禁獻珍異。減撤救飢。達旦不寐。

【原文】

漢和帝后鄧氏。名綏。太傅禹之女孫也。克己為懷。德冠後庭。當立后時。辭讓再三。是時方國貢獻。競求珍麗之物。自后卽位。悉令禁絕。歲時但供紙墨而已。及為太后。水旱十載。每聞民飢。達旦不寐。躬自減撤。以救災戹。天下復平。歲仍豐穰。

人君淫縱豪奢。多欲喜事。則賦斂日急。四海困窮。暴民强敵。乘機而起。劫掠貨財。屠戮男女。江河流赤子之血。原野積征夫之骨。兵連禍結。社稷遂亡。人君亦何利哉。在上者能崇節儉。天下不難平矣。

【白話解釋】

漢朝和帝的皇后姓鄧。名字叫綏。就是做太傅官名叫鄧禹的孫女兒。他每每把制勝私欲為心。所以他的德行。後宮裏這許多人、要算他是第一。當那册立他做皇后的時候。他推辭着避讓着有好幾次。這時候、四方諸侯的各國、都竭力訪求珍貴美麗的物件、貢獻上來。自從鄧綏做了皇后以後。一槪都下了命令禁絕他們。就是到了四節年關。也只准供給一些紙墨罷了。等到後來做了皇太后。那時候、偏偏天下多故。不是大水。便是大旱。這樣的有了十年。鄧太后一聽得百姓們受了飢餓。就一夜不睡到天明。自己減除了供奉的去救災困。從此天下仍舊太平。年歲仍舊十足的收成了。

九、【少君卻粧】

鮑桓少君。以富嫁貧。盡返粧飾。歸里事親。

【原文】

漢鮑宣繼妻桓氏。字少君。宣始貧。從少君父學。父奇其清苦。以少君妻之。及婚。粧資甚盛。宣不悅曰。少君生富驕。習美飾。而吾實貧賤。不敢當禮。少君卽返其侍御服飾。更著短布裳。與夫共挽鹿車歸鄉里。拜姑禮畢。提甕出汲。修行婦道。鄉里稱焉。

呂坤謂少君以富家少女。幡然甘貧婦之行。可謂勇於義矣。鮑宣甘心苦節。視勢利紛華。若將浼焉。豈不介石君子乎。乃有利婦家之財。得之則喜。不得則怒。貪心不足者。視此當亦汗顏。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一箇姓鮑名叫宣的人。他的後妻桓氏。別號叫少君。鮑宣起初很窮苦。跟着桓少君的父親讀着書。桓少君的父親很看重他能夠清苦。就把桓少君許給他做妻子了。到得結婚的時候。備的粧資很多。鮑宣覺得很不歡喜。就說。少君生長在豪富的人家。當然習慣了美麗的粧飾。可是我實在是貧賤得很。那是不敢當禮的。桓少君聽了。就把那服侍的奴婢、粧飾的物件。盡數都還了娘家。換着了布做的短衣裳。和丈夫同挽了一輛窄小的車子回到夫家。去拜見了婆婆以後。就拿了汲水瓶出去汲水。並且很守着做婦人的道理。所以鄉里的人都很稱讚他的。

十、【宗母還鮓】

孟宗之母。教子清廉。封還魚鮓。戒以避嫌。

【原文】

吳孟宗母。江夏人。宗少從南陽李肅學。旣長。為左將軍朱據軍吏。夜雨。屋漏。宗起。涕泣謝母。母曰。但當自勉。貧何足泣。據知之。使為鹽池司馬。宗乃結網捕魚。作鮓奉母。母封鮓還之。曰、汝為魚官。而以鮓寄我。非避嫌也。宜深戒之。

呂坤謂世豈有母廉而子貪者乎。至於貧何足泣四字。此英雄豪傑所不能道者。至封鮓還遺。與陶侃母事同一轍。善於教子。三遷之後。又得一孟母。豈不賢哉。

【白話解釋】

三國時候。吳國裏有箇姓孟名叫宗的一箇人。他的母親是江夏地方的人。孟宗幼小的時候。就跟着南陽地方的李肅讀書。後來長大了。做了左將軍朱據的軍吏。有一天的晚上。下雨。屋漏了。孟宗起身向着他的母親哭着謝罪。他的母親說。衹要自己能夠勉勵。若只為了家裏窮苦。何用哭呢。朱據知道了這一回事。就把孟宗陞做了鹽池的司馬官。孟宗順便結了網去捕魚。捕了魚做好貯藏的食品。奉上他的母親。他的母親把魚封好了還他。並且說。你做着魚官。用了貯藏的魚來寄給我。那不是避嫌的道理。應當深深的警戒。

十一、【隱妻助廉】

吳隱之妻。勤苦自持。身膺命婦。浣衣縫之。

【原文】

晉吳隱之、自幼清介。有孝行。及為官。妻紡織以供朝夕。負薪為炊。冬月無被。以草薦自裹。當浣衣。被其絮。曬乾。復縫之。勤苦同於士庶。或謂其太過。婦曰。吾夫居官廉潔。所得俸錢。贍族濟民。需用甚鉅。吾特以勤苦助其廉耳。

居官廉潔。食用非輕。安有餘資以贍族濟民。今隱之妻勤儉勞苦如是。俾夫得以俸錢分潤於人。終身清介。無內顧憂。史稱其嫁女賣犬。遠近播為美談。若隱之妻者。誠不媿賢內助矣。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箇姓吳名叫隱之的人。從小時候就很清白廉介。有孝順爺娘的行為。到得做了官。他的夫人紡着紗織着布來供給朝夜的費用。並且自己背了柴來燒飯。冬天也沒有棉被。就用一條草薦來裹着。逢着洗衣服的時候。就把衣服裏的棉絮著着身上。等到衣服晒乾了。再縫好來。勤儉辛苦的行為。和普通人家一箇樣子的。有的人對吳隱之的夫人說。你的辛苦未免太過分了。吳隱之的夫人說。我的丈夫做官。非常廉潔。所有應得的俸錢。又要贍養宗族。救濟百姓。需用很大。所以我特地用勤苦來幫助我丈夫的廉潔呵。

十二、【若昭高潔】

唐宋若昭。慧美能文。尚志不嫁。高潔冠羣。

【原文】 

唐宋廷芬女若昭。姊妹五人。皆慧美能文。承先世之學。尚志不嫁。若昭性高潔。文學尤華美。姊若莘著女論語。屬藁未定。若昭為述成之。德宗召試。皆稱旨。俱留宮中為女學士。若莘卒。穆宗使綜其任。后妃諸王公主。皆師事之。號曰先生。及卒。贈梁國夫人。

案若昭姊若莘。妹若倫若憲若荀。五人旣同時為女學士。父亦被擢為習藝館內教。朝野榮之。若昭性尤高潔。帝后咸敬之。夫以女子而能傳家學。顯親揚名。久歷官職。恩遇獨隆。誠可謂超今邁古已。

【白話解釋】

唐朝有箇宋廷芬的女兒。名叫宋若昭。他們姊妹一共有五箇人。箇箇很聰明、很美麗、能夠做文章。承接他們先世的學問。志趣高尚。不肯嫁人。宋若昭的性質很高潔。文學尤其華美。他的姊姊名叫宋若莘的。做了一部女論語。起了草稿。還沒有刊定。宋若昭就替他姊姊做成。德宗皇帝把他們召了去考試。都合得着皇上的意志。就都留在宮裏做女學士。後來宋若莘亡故了。穆宗皇帝就叫宋若昭代了宋若莘的職任。宮裏面的皇后妃子和諸王的公主們。都把師傅的禮節待他。稱呼他做先生。等到去世以後。封贈他做梁國夫人。

十三、【柳韓和丸】

柳韓夫人。綾羅不御。歸乘竹兜。丸熊遠慮。

【原文】 

唐節度使柳公綽妻韓氏。相國休之孫女也。治家嚴肅儉約。為縉紳家模範。歸柳氏三年。未嘗露齒。斥綾羅錦繡不御。每歸覲。乘竹兜。二子青衣步屣以隨。嘗以苦參黃連熊膽為丸。賜諸子。每夜讀、含之。以資勤苦。子仲郢。仕至尚書僕射。孫玭、御史大夫。

呂坤謂相國孫女。節度夫人。金輿繡服。本不為侈。而乃儉素自持。言笑不苟。其家法可知矣。近世婦女。羅珠刺繡。滿篋充匳。月異日新。互羨爭學。德不如人。而衣飾是尚。家不能治。而容冶相先。何哉。

【白話解釋】

唐朝的節度使柳公綽的妻子韓氏。是宰相韓休的孫女兒。他的治理家務。很嚴緊莊肅、儉省簡約。做着一班縉紳家的模範。嫁到柳家來以後。三年沒有露着牙齒笑過。並且屏斥那些綾呀、羅呀、錦呀、繡呀、的衣服。一槪不肯穿着。每當回到娘家去探望父母的時候。就坐了一乘竹轎子去。後面叫他的兩箇兒子、穿了青衣走着跟去。他常常用那些苦參呀、黃連呀、熊膽呀、做了丸藥。分給他的兒子們。每逢在晚上讀書的時候。口裏含着。來幫助他們的勤苦。後來他的兒子名叫柳仲郢的。官做到尚書僕射。他的孫子名叫柳玭的。官做到御史大夫。

十四、【趙女覆漿】

唐趙氏女。偕嫂避兵。勺水不苟。漿溝留名。

【原文】

唐趙氏女。萊蕪人。唐末兵亂。偕其嫂出外避兵。時天氣亢旱。姑嫂二人。行路旣久。焦渴難堪。有男子見而憐之。饋以漿水。嫂飲之。女不肯飲。覆諸地。遂渴死。後其地有溝水出。如白漿。因名溝曰漿水溝。上建祠塔。以祀女焉。

古今廉女。未有如趙女之勺水不苟者。況在長途逃難中耶。精靈不散。竟有出漿水之溝。使從此無過其地而渴死者。烈哉趙女。可與露筋女並稱不朽矣。

【白話解釋】

唐朝時候。有一箇姓趙的女子。是萊蕪地方的人。那時候、正在唐朝的末年閒。逢到兵隊作亂。奸淫擄掠。無所不為。姓趙的女子就同了他的嫂嫂逃到外邊去避免兵禍。這時候、天氣旱得很。他們姑嫂兩箇人。走路走得太長久了。口裏焦渴得很難過。有一箇男人家、看見他們兩箇人這箇樣子。很可憐他們。就送給他們一些漿水。他的嫂嫂喝了。姓趙的女子不肯喝。把漿水倒在地上。於是就渴死了。後來這箇地方的溝裏、有水出來。像白漿一樣。所以那地方上的人。就叫這條溝做漿水溝。上面造了一箇祠堂、一座寶塔。去祀奉他。

十五、【吳王潔己】

吳與之母。教子事君。躬自紉緝。以勵清勤。

【原文】

宋吳與母王氏。漳浦人也。與為懷安縣令。王氏就養官舍。日事紉緝。晝夜勤勞。未嘗稍逸。自與初官時。王氏卽戒以事君臨民大節。令其潔己奉公。慎無貪躁。以累清名。故後與所至。均以清勤著稱。皆母氏之教有以致之也。

婦女廉者希。廉而能教者更希。吳與母之勤苦自持。且命子奉公潔己。并告以事君臨民大節。史稱與之清勤。皆得自母教。廉女之有關於家國身名者如此。凡為女子。曷不鑒而法之。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一箇吳與的母親王氏。是漳浦地方的人。吳與做了懷安地方的縣官。他的母親王氏在他的官舍裏受着奉養。可是天天做着縫紉修補的工作。日裏夜裏都是很辛勤勞苦。不肯稍稍休息安逸。當吳與初初做官的時候。王氏就教訓警誡他事奉皇上、和那對待百姓的大道理。叫他總要清潔自己的操守、辦理公家的職務。切切不可貪財、不可躁進。以致妨害了清白的名聲。所以後來吳與每每到過的地方。都有清廉勤苦的名譽。這都是他的母親預先教訓得好。所以能夠有這箇樣子呵。

十六、【曹女卻賻】

曹修古女。葬父無資。賓佐贈賻。請母卻之。

【原文】

宋曹修古、知興化軍。卒於官。貧不能歸葬。賓佐贈錢五十萬。其女泣白母曰。我先人在。未嘗受賓佐餽遺。奈何以賻錢累其身後。母從而卻之。賓佐請留備女匳。女曰。因父喪以自利。而謂我為之乎。盡卻不受。賓佐皆歎息而去。

呂坤謂父之廉見信於女。而其女亦愛父以德。甯不能歸葬。而卻賓佐之贈。此豈世俗所能及哉。禮、喪有賻。孔孟所不廢。吾未見女子之狷介如是者。至賓佐請留備女匳。其意誠善。然不知女也甚矣。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一箇姓曹名叫修古的。做了興化地方的長官。後來死在任上了。可是家裏境況窮苦得很。竟不能夠把棺材搬回家鄉去安葬。曹修古的賓客們和屬下。送了曹家裏五十萬的錢。曹修古的女兒哭着對他的母親說。我父親在世的時候。未嘗受着賓客們和屬下們的贈送。為什麽因為這些助喪的錢。去累着我父親的身後呢。他的母親就聽了他。不肯收受這些錢了。曹修古的賓客和屬下們又說。把這些錢留下了。當作曹修古的女兒的粧匳費。曹修古的女兒說。因為了父親的死亡。來利益我自己。難道這種事是我肯做的嗎。就統統拒絕了一槪不受。賓客屬下們都歎息着回去。

十七、【蔡氏止盜】

蔡氏之夫。得財非義。竭力拒之。散其同類。

【原文】

宋蔡氏、生長田家。其夫某、日與惡少游。蔡諫不聽。未幾、攜財帛歸。蔡拒之曰。不止。我當白之官。夫與眾約。潛背蔡去。蔡追呼不能止。乃揚言欲告鄉里。眾始散。夫怒。屢毆蔡。蔡持益堅。他日、眾皆敗。其夫以被止獲免。遂感悟改行。

丈夫貪不義之財。犯罪罹禍。多半由婦人致之。試觀蔡氏諫夫不聽。則拒之追之。揚言以散之。屢遭毆辱。持之益堅。卒能感悟其夫。改行為善。氏誠保家之婦哉。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一箇蔡氏的婦人。是生長在種田人家裏的。他的丈夫天天和一班少年的惡棍結隊。蔡氏屢次規勸。他的丈夫總不肯聽。過了一回兒。他的丈夫拿了錢財綢緞回家來。蔡氏就拒絕着說道。假使你拿進家裏來。我就要告訴官府。他的丈夫和眾人約定了。瞞着蔡氏出去。蔡氏追呼着、不能止住。就大聲說着要告訴鄉里了。眾人纔散去。他的丈夫就很生氣。屢次毆打蔡氏。蔡氏更加堅持了。後來事情敗露。眾人都犯了罪。獨有蔡氏的丈夫。因為被蔡氏的阻住。所以沒有受着罪。於是感覺了悔悟起來。盡改過從前的行為。

十八、【鄭錢謝姊】

宋鄭錢氏。夫貧難行。不受姊贈。全夫清名。

【原文】

宋鄭絳妻錢氏。廣陵王元之女孫也。幼秀悟。絳母性嚴。錢氏侍起居彌謹。每遇絳母有疾。夜輒不解衣帶。用心奉事。歷久不渝。絳貧。赴陝右官。不能具行裝。錢姊自京師持金幣來贈。錢氏謝之曰。身受姊賜。固可。何以全吾夫之廉乎。

錢氏可謂女孝廉矣。久侍姑疾。衣帶不解。良人赴任。行裝莫具。其姊持金幣來贈。恐傷夫之廉。謝而不受。則其平居日用之閒。處處相夫以道。可以想見矣。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一箇鄭絳的妻子錢氏。就是封過廣陵王名叫錢元的孫女兒。幼小年紀時候。就很明秀聰悟。鄭絳的母親生性很嚴肅。錢氏服侍他婆婆的起居。格外謹慎。每逢鄭絳的母親有了病。夜裏就不脫衣不解帶的用心侍奉。雖然日子很多。總是長久不變樣子的。鄭絳的家裏很窮苦。當那要到陝右地方去做官的時候。連行裝都辦不起來。錢氏的姊姊打從京裏、拿了金子綢緞來送給他。錢氏謝絕了。說道。我自己受了姊姊的惠賜。固然是可以的。但是怎麽樣能夠顧全我丈夫的廉潔呢。

十九、【姚楊返賄】

元姚楊氏。夫劾平章。返賄不受。廉德益彰。

【原文】

元姚天福妻楊氏。性廉潔。天福為監察御史。家中僅糲米數升。後為按察使。劾平章阿里海牙。阿里海牙使人齎金器遺楊氏。楊召憲吏至家。使以所遺器送憲司。曰、吾夫劾平章。何以是賄吾。吾豈受賄者。會阿里海牙以入朝詣臺。見之。歎曰。豈惟夫廉。其妻亦廉。

天福初劾阿合馬。阿合馬縛天福。欲害之。楊氏詣臺。言權臣奸殺御史。臺官不言。憲綱何在。臺官感其言。糾眾上書。天福得出。後劾平章。楊氏送其所遺之器於憲司。使被劾者嘆服。益足以彰廉德矣。

【白話解釋】

元朝時代。有一箇姚天福的夫人楊氏。生性非常廉潔。姚天福雖然做着監察御史的官。可是家裏只有幾升粗米。後來做了按察使的官。就上了一箇奏章去彈劾那副宰相、名叫阿里海牙的。阿里海牙差了人把金子做的器具去送給楊氏。楊氏就把憲吏叫到家裏來。叫把那阿里海牙送來的器具、送到司法官那兒去。並且說。我的丈夫彈劾宰相。為什麽把這些物件來賄賂我呢。我難道是肯受賄賂的人嗎。這時候、剛巧阿里海牙因為上朝去、順便到司法官那兒。看見了。就歎息着說道。豈但丈夫廉潔。他的妻子也很廉潔呵。

二十、【羅李清介】

李氏夫貴。馬矢為炊。或獻金器。痛恨絕之。

【原文】

明羅雙泉之室李氏。清介相夫。雙泉為兵曹時。李獨擁户。炊馬矢。食脫粟稷菽。及雙泉在鎮江。李攜女奴往後圃。掘野蔬食之。嘗從僚婦飲。人皆冠珠翠明璫。釧金纍然。李已再受封。至不再具冠。衣故貧時衣以往。後有女儈私獻金器。李痛絕之曰。爾不知吾夫耶。

雙泉之妻。初本宦家之女。繼又為宦家之婦。乃能貴而不驕。一生清介。令人起敬。世有豐衣美食。貪嗜金珠。私受賄賂。敗夫清操者。其視李氏。賢不肖為何如耶。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羅雙泉的妻子李氏。本來是做官人家的女兒。他很清白廉介的助理丈夫。羅雙泉做兵部裏司官的時候。李氏一箇人住在家裏。就緊閉門户、做自己的遮蔽。用馬糞來燒飯。喫着不曾舂過的米。攙和着高梁大豆。到了後來。羅雙泉在鎮江地方的時候。李氏同了女奴、到後面菜園裏掘了野菜喫。每逢同了同僚的命婦們飲酒。別人家箇箇頭上、戴滿了珠翠。耳朶上穿了明珠。手臂上串着金鐲。很闊氣的樣子。那時候李氏已經受過兩次誥封了。可是他並不另外備辦新衣新帽。仍舊穿了貧窮時候的舊衣服去。後來有一箇女商人、很祕密的把金器皿金首飾獻給李氏。李氏就恨恨的謝絕那女商人。說、你難道不曉得我的丈夫嗎。

二十一、【溫常還遺】

常氏拾金。祕藏不露。得主卽還。封識如故。

【原文】

明溫潤妻常氏。漢陰人也。正德閒。有謝姓者。因差而鬻其產。得二十金。為酒所困。解金於空園中而去。常氏偶入園。拾得之。祕不告人。以待來者。及謝酒醒。還至園中。求金不獲。幾欲自盡。常氏亟取金與之。封識如故。謝感泣謝之。

拾金不言。防人冒領。智也。亟還失主。免其自盡。仁也。封識如故。不為苟得。禮也。亦義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特為利慾汩之耳。人能清廉。一舉而仁義禮智。俱形於外。賢哉常氏也。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一箇姓溫名潤的妻子常氏。是漢陰地方的人。武宗皇帝正德年閒。有一箇姓謝的人。為了差使的緣故。賣去了家產。得到了二十兩銀子。可是被酒喫醉了。把這二十兩銀子放在空園裏、走了去。常氏偶然到了這箇園子裏。拾得了這一包銀子。就守着祕密。不去告訴人家。靜心等候那遺失銀子的人到來。等得姓謝的酒醉醒了。回到這箇空園裏。尋找銀子不着。恨極了。幾幾乎要自殺。常氏就連忙拿了那箇銀子來交給姓謝的。包封還是原樣。並沒有絲毫動過。姓謝的很感激的哭着。一方面又向常氏道謝。

二十二、【丁香殮銀】

丁香主死。付銀使逃。仍置棺內。不受分毫。

【原文】

明王瓚之婢丁氏。名香。陝西盩厔人也。時盜賊蠭起。不克安居。乃隨瓚出外避難。賊將近。瓚乃以銀付丁香。令其獨自逃去。厥後瓚被賊焚死。丁香負其尸而歸。以瓚生前所付之銀。置其棺中。殮而葬之。分文不取。

丁氏隨主避難。主人自知不免。付銀使逃。香旣負尸以歸。殮而葬之矣。則以其餘資自給。亦誰得而議其非耶。乃以所付之銀。置主棺中。誠廉而不忘主者矣。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一箇姓王名叫瓚的人。他的丫鬟姓丁、名字叫香。是陝西省盩厔縣地方的人。這時候、盜賊起來得很多。仿彿像蜜蜂亂飛的這箇樣子。所以不能夠在家裏平平安安的居住。於是丁香就跟了王瓚出外去避難。强盜將要到來了。王瓚就拿銀子付給丁香。叫丁香獨自一箇人逃去。後來王瓚竟被强盜們把他燒死了。丁香就把他的尸首。背了回來。並且把王瓚生前付給的銀子。仍舊放在他的棺材裏。纔把他殮好了。又去好好的替他安葬了。一箇錢也沒有去拿他的。

二十三、【彭陳辭姻】

陳氏有子。巨商愛之。欲納為壻。婉言以辭。

【原文】

明彭鶴禎妻陳氏。番禺人也。蚤寡。撫孤守節。教子以義方。故其子亦賢能而尚德行。有巨商欲以數千金。納其子為壻。陳氏辭之。或勸曰。與為壻。當久享豐厚。孰若恆居儉約耶。陳氏曰。驟得財者不祥。且娶婦應論德。奚以財為。終力拒之。

貧人娶富女。苟非其子有德。新婦知禮。鮮不以驕侈、開罪於舅姑妯娌。陳氏知不勞而獲。理難安享。故以論德不論財拒之。其卓識清德。均足以為後世法。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一箇彭鶴禎的妻子陳氏。是番禺縣地方的人。很早就守寡了。他撫養孤兒、守着貞節。並且教訓兒子都用義方的大道理。凡是志向所在、總要處處合着義理。所以他的兒子受了母親的感化。也很賢明、很能幹、並且講究有德的行為。那時候、有箇大富的商人想用幾千兩銀子。叫他的兒子去做女壻。陳氏辭謝了。有人勸他說。你把兒子給了富商做女壻。那末就可以長久享受豐厚。比較現在常常住在貧窮的境地。不是好得多嗎。陳氏說。驟然到得錢財的。不是吉祥的事。並且娶媳婦是應當講德性的。那裏可以講錢財呢。終於竭力拒絕了。

二十四、【玉卿耿介】

明蔡玉卿。慧質氷心。助夫耿介。善卻贈金。

【原文】

明蔡玉卿、為黃道周繼妻。道周繫獄。蔡遺書規之曰。君耿介之志。不可以小挫自隳。無一語及私。明亡。道周將自引決。遺書與別。蔡復書慰勉。自任身後之責。漳城破。寇知為黃夫人。奉二百金為朝夕資。蔡卻之曰。得出嚴城。受賜多矣。不敢重叨金也。寇乃送之出。

蔡氏本善書。其書置道周書中。人莫能辨。從道周北行時。途中日臨衛夫人帖一帙。人爭以匹錦易之。觀其兩遺夫書。有士君子之風。寇欽其清節。奉金以獻。婉言卻之。而出城遠避。其才德自不可及。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箇女子叫蔡玉卿的。是黃道周的後妻。黃道周生性忠直。所以受了小人的陷害。打了廷杖。下在牢獄裏。蔡玉卿就寫了一封信去勸他的丈夫道。你有了不肯苟合世俗的志向。不可因為了小挫。墮落自己的志氣。信裏沒有一句私下的話。到得明朝亡了。黃道周將要盡忠自殺。就寫信來和他訣別。蔡玉卿回了一封信。去勸慰他的丈夫。勉勵他的丈夫。自己擔任了料理身後的責任。後來流賊打破了漳城。知道他是黃夫人。就捧了二百兩銀子去送他。給他做朝夕的費用。蔡玉卿拒絕了說道。衹要我能夠出了這箇戒嚴的城。那我受了你們的恩賜。已經很多了。不敢再貪這些銀子呵。流賊們就把他送出了城。

【緒餘】

廉者。所以立志也。人各有志。孰不喜清高而惡污濁。惟或為環境所迫。或為衣食所累。利欲乘之。致有志不能自立耳。果能立志。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比德於玉。不劌不嗛。廉至極處。可以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成太古風矣。女子之廉。尤以勤儉為本。每見貪安逸。尚服飾者。卒流於貧困。而驕奢淫泆。亡國敗家。莫非不廉所致。女子能廉。則可以養成其夫若子之清德。家道有不從此日隆乎。

三集   

一、【子罕卻玉】

子罕守廉。卻玉有道。使富而歸。不貪為寶。

【原文】

周宋樂喜。卽司城子罕也。宋人或得玉以獻。弗受。獻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獻者稽首曰。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子罕寘諸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後使復其所。

象以齒而焚身。麝以香而喪命。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獻玉者亦知之矣。而子罕乃曲予成全。不以此故而傷己之廉德。且其諫築臺則請俟農畢。出饑粟則貸而不書。宜乎叔向稱宋之樂、其後亡者也。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宋國的樂喜。就是叫做司城子罕的。宋國有一箇人。得到了一塊寶玉。就去送給他。子罕不肯收受。送玉的人說。我把這塊玉給玉工看過了。玉工說是件寶貝。所以我敢來送你的呵。子罕說。我是拿不貪當寶貝的。你是拿這塊玉當寶貝的。倘然你把這塊玉送給了我以後。那末我喪失了不貪汙的品行。你喪失了一塊玉。豈不是大家都喪失了寶貝麽。送玉的人叩頭到地說。小人有了一塊寶貝。恐怕發生危險。不可走到別的地方去了。我所以來送你這箇的。就是來請求免死的。於是子罕就把這箇人送到了他的縣裏。又叫玉工去治理這塊玉。等到這塊寶玉賣去了。得了許多錢。纔叫他回到自己的家裏。

二、【原憲辭粟】

孔門原思。狷介自持。家貧為宰。與粟猶辭。

【原文】

周宋原憲、字子思。孔子之弟子也。為人狷介。所居蓬户甕牖。正冠則纓絕。振襟則肘見。納履則踵決。子貢過之曰。夫子病乎。憲曰。無財之謂貧。學道而不能行之謂病。若思。貧也。非病也。孔子為魯司寇。以憲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孔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

子華使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孔子僅與釜與庾。原思為宰。孔子與之粟九百。蓋出使為弟子之當務。而宰粟乃應得之常祿也。原思之貧若此。尚辭其常祿。則凡貧未若原思者當如何。

【白話解釋】

周朝宋國裏的原憲。表字子思。就是孔夫子的學生。他做人狷潔清白。所住的地方。編了蓬蒿做着門。用了甕口做着窗子。他住的是這樣的情形。並且正一正帽子。帽帶就斷了。振一振衣襟。肘子就露了出來。穿進鞋子。腳後跟又露出了。他的衣服鞋帽。又是這樣破舊的。有一回、子貢到他那兒去。問他說。你先生病了嗎。原憲說。沒有錢財的就叫做貧。學了道不能實行的纔叫做病。現在像我這箇樣子是貧。並不是病呵。後來孔夫子在魯國做了司寇官。就叫原憲去做了家臣。給了他九百斛的穀。原憲辭謝了不收。孔夫子說。你不必客氣的。你拿去了以後。可以分給鄰里鄉黨的人呵。

三、【疏廣知止】

太傅疏廣。知止辭尊。不買田宅。免害兒孫。

【原文】

漢疏廣為太子太傅。姪受為少傅。在位五年。廣謂受曰。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卽日俱告病歸。送者載道。觀者皆曰。賢哉二大夫。廣歸。散金與故舊。或勸買田宅。廣曰。我豈不念子孫哉。顧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當世稱之。

許止淨謂疏公與蕭何范遷。為子孫計。何其深且遠哉。世閒中人以下之子孫。受害於祖父遺産者。胡可勝道。而世之為祖父者。偏欲剝他人之脂膏。叢子孫之怨毒。殆亦夙怨所結。有不容解釋者歟。

【白話解釋】

漢朝的疏廣。做了太子太傅官。他的姪兒疏受。做了太子少傅官。這樣的過了五年。疏廣就對疏受說。我曉得知足的人是不受恥辱的。知止的人是沒有危險的。功名成就了。全身回去。這纔是上天的道理呵。於是叔姪兩箇人。在朝廷裏立刻告了病回家。道路上擠滿了送行的人。來看的人都說。這兩位做官的人。真是賢良呵。疏廣回到家以後。把金錢分給從前認識的人。有人勸他買田買屋。疏廣說。我難道是不曉得罣念子孫的麽。不過子孫們假使是很賢良的。家裏的錢財多了。那末就墮落了他們的志氣。假使子孫們是很愚笨的。家裏的錢財多了。那末就加重了他們的過失。當時社會上的人。都很稱讚他。

四、【子阿委珠】

漢鍾離意。上賜珠璣。委地不拜。清譽邦畿。

【原文】

漢鍾離意、字子阿。山陰人。為尚書時。交趾太守坐贓。詔籍其資物。頒賜羣臣。子阿得珠璣。悉委於地而不拜賜。顯宗問其故。對曰。臣聞孔子忍渴於盜泉之水。曾參回車於勝母之閭。惡其名也。此贓穢之寶。誠不敢拜。帝歎曰。清乎尚書之言。乃更以庫錢賜之。

長者賜。少者賤者不敢辭。禮也。況出於上所賜乎。乃羣臣皆拜謝。而鍾離意獨不拜。非特不拜謝。且悉委珠璣於地焉。明帝稱其清。更賜以庫錢。以視同時張伯之修孔廟而懷一璧。不啻霄壤矣。

【白話解釋】

漢朝的鍾離意。表字子阿。是山陰地方的人。當他正在朝裏做尚書的時候。有箇交趾太守為了受賄犯了罪。皇帝把他的財産充了公。賜給朝廷裏的一班臣子。鍾離子阿分得了珠子。就把珠子都丟在地上。不肯下拜。就是表示不肯受皇上的賜給。顯宗皇帝就問他是什麽緣故。他回對道。我記得孔夫子忍着渴。不肯飲盜泉裏的水。曾夫子回轉了車子。不肯走進勝母里的門。這就是厭惡那些名字不好的緣故。現在這些贓物。雖然說是寶貝。可是都是污穢不正當的東西。所以我不敢拜受皇上的賞賜。皇帝聽了歎息着道。尚書所說的話。是何等的清白廉潔呵。就另外把庫錢賜給他。

五、【子幹墾田】

子幹與稻。假名墾荒。還米不受。永置道旁。

【原文】

漢鍾離牧、字子幹。會稽人。少居永興。躬自墾田二十餘畝。稻熟。縣民有認之者。牧不與爭。悉與之。縣長聞而拘其民。欲繩以法。牧力救之。民乃獲免。率妻子舂所取稻。得米六十餘斛。送還牧。牧閉門不納。民置米道旁。莫有取者。牧由此得名。遷南海太守。封都鄉侯。

許止淨謂牧之無諍三昧。固千秋景仰。然倘無縣長拘治。彼頑梗不化者。未必能立時回心。故古人云。繩之以法。法立則知恩。苟國法不立。則無賴者。且以掠奪而自鳴得意也。知恩云乎哉。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箇鍾離牧。表字子幹。是會稽地方的人。年青時候。住在永興地方。親自種着二十多畝田。後來田裏的稻子熟了。那地方的人有來冒認了去的。鍾離牧也不和他們爭奪。完全給了他。縣官得知了這一回事。就把那箇冒認的人捉了起來。要用國法辦他的罪。鍾離牧竭力去救他。於是他纔得免了罪。那箇人免了罪以後。就帶領了妻子們。舂打那起初冒認取來的稻。得到了三十多石的米。就把米送還給鍾離牧。鍾離牧關了門不肯收。那箇人把米放在道路旁邊。沒有人去拿他一些兒的。從此以後。鍾離牧就有了名譽。陞做南海的太守官。封了都鄉侯。

六、【王忳葬金】

王忳受託。得金十斤。悉葬棺下。馬被奇聞。

【原文】

漢王忳於客旅中遇一生。謂曰。命在須臾。有金十斤相贈。乞葬。未及問姓名而絕。忳葬之。餘金悉置棺下。後為亭長。有馬馳入亭中而止。時大風。飄一繡被墮忳前。忳以告縣。縣以歸忳。忳後乘馬。馬奔入他舍。主人識其馬與被。問之。始知前所葬者。卽其子金彥也。

許止淨謂忳葬書生。而以遺金悉置棺下。其廉介實人所難能。故風飄繡被於前。馬逸亭中而止。更輾轉牽入金翁之舍。豈非受恩之鬼。決不忍其陰德湮沒不彰。而冥冥中力為揄揚耶。

【白話解釋】

漢朝有箇姓王名忳的人。有一回、他在旅館裏遇見了一箇人。對他說。我的性命看來是不長久的了。就在這一刻兒的時閒了。我有十斤的金子送給你。請求你替我安葬了。王忳來不及問他的姓名。那箇人就死了。王忳就給他安葬好了。所剩下來的金子。都給他放在棺材下面。後來王忳做了亭長。有一匹馬跑到亭裏來停止了。這時候的風非常地大。吹來了一條繡花被。落在王忳的面前。王忳把這回事告訴了縣裏。縣官就把這匹馬和那條被都判給了王忳。後來王忳乘了馬。那匹馬忽然跑進了別人家的屋裏。那家人家的主人翁。認識那匹馬和那條繡花被都是自己的。就去問他。於是纔曉得從前替他安葬的人。就是那家家主的兒子金彥呵。

七、【閻敞還錢】

閻敞為掾。太守寄錢。年湮代遠。如數歸焉。

【原文】

漢閻敞、字子張。為郡五官掾。太守第五常被徵。以俸錢百三十萬寄敞。敞埋置堂上。後常舉家病死。惟孤孫方九歲獨存。聞常曾說有錢三十萬寄敞。及長。求之。敞見之。悲喜不勝。卽取錢還之。孫曰。祖惟言三十萬。無百三十萬。敞曰。府君病困模糊耳。郎君勿疑。

悲者何。悲常之僅遺此孫也。喜者何。喜幸有此孫。而百三十萬之錢。可以歸之也。常僅言三十萬。殆以酬敞代藏之勞乎。或恐錢之未必全在乎。然非敞所為也。而其孫亦言祖惟三十萬。蓋亦廉矣。

【白話解釋】

漢朝的閻敞。表字子張。在府裏做了五官掾。這時候、太守官叫第五常的。朝廷裏召了他去。他就把陸續積蓄下來的薪俸錢一百三十萬。寄存在閻敞那兒。閻敞把這許多錢埋在堂上的地裏。後來第五常合家的人。都生了病死了。只剩下了一箇孤苦伶仃的孫子。年紀纔九歲。他曾經聽見祖父第五常說過。有錢三十萬寄在閻敞那兒。等到年紀長大了。就到那邊去訪求。閻敞見了第五常的孫子長大成人。不禁又悲傷。又歡喜。就把所有的錢都還了他。第五常的孫兒。見了有一百三十萬的錢。就說。我的祖父只說三十萬。沒有說一百三十萬的呵。閻敞說。這是太守生了病。所以說得模糊了。請你不要懷疑的。

八、【董奉治病】

董奉治病。不取醫貲。杏多穀少。羣虎逐之。

【原文】

晉董奉居廬山。有道術。為人治病。不取錢。病重而愈者。令栽杏五株。輕者一株。數年成林。杏熟時。作一倉。令買者隨器之大小。易以穀。若置穀少。取杏多。羣虎輒逐之。所得穀、以賑貧者。供行旅。歲消三千斛。穀尚有餘。一日、受上帝命。授碧虛太乙真人。白日飛昇。

董奉之得登真。惟治病以栽杏。得杏以易穀,得穀以賑貧而已。最奇者、置少取多。羣虎且亂逐之。其奇而又奇者。奉登真後。妻女守宅。賣杏取給。有欺之者。虎逐如故。後人卽於其種杏處。建祠祀之焉。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箇董奉。住在廬山裏。很有些道法手術。替人家醫治疾病。不收金錢。病重醫好了的。就叫他們種五株杏樹。病輕醫好了的。就叫他種一株杏樹。這樣的過了幾年。就成了很大的杏林了。杏子成熟的時候。就造了一箇米倉。叫來買杏子的人。依照了器具的大小。用穀來換了杏子去。若是有放得穀少。拿得杏子多的人。就有一班老虎來追逐他們。他所換來的穀。就拿去救濟貧窮的人。和供給來往行路的人。每年用去了穀一千八百石。可是還有剩下穀來的。他的善行積得這樣多。有一天、受了上帝的命令。封他做碧虛太乙真人。在白天裏飛昇到天上去。

九、【陸納杖俶】

陸納為守。俸祿固辭。姪陳盛饌。大怒杖之。

【原文】

晉陸納少有清操。為吳興太守。不受俸祿。頃之。召拜左民尚書。將行。或問用幾船。納曰。無行裝。不必副船也。臨發。止攜被襆。餘均封以還官。謝安嘗詣納。納無供給。惟茶果而已。其侄俶為治盛饌。客罷。納大怒曰。汝不能光益叔父。乃復穢我素業耶。杖之四十。

納之貞厲絕俗。尚矣。其辭俸也。不啻辭粟之原思。其赴任也。不啻赴郡之孔奐。其對物也。不啻封金之關公。其供客也。不啻供母之茅容。其杖姪也。不啻杖徒之顧協。廉德孔多。豈第忠亮見稱朝士哉。

【白話解釋】

晉朝的陸納。幼小時候。就有清廉的操守。後來在吳興地方做了太守官。不受俸祿。過了一回兒。朝廷裏召了他去做左民尚書。他在將去上任的時候。有人問他要用幾隻船。陸納說。我沒有什麽行李。一隻船就夠用了。不要另外再備船的。臨走的時候。只帶了一箇鋪蓋。餘外的東西都封還了官家。有一次、謝安到了陸納那兒。陸納沒有什麽請客的東西。只有清茶和水果吧了。他的姪兒名叫陸俶的。置辦了很豐盛的菜蔬請客。客人回去了以後。陸納大大的生了氣。說、你不能替你叔父增光輝。反來污穢我清白的行為麽。就把他打了四十杖。

十、【孔顗辭米】

孔顗骨鯁。名重朝班。弟餉以米。叱吏載還。

【原文】

南宋孔顗、字思遠。為御史中丞。在都時。值歲儉。弟道存為江夏內史。慮顗貧乏。遣吏載米五百斛餉之。顗呼吏曰。我在彼三載。去官之日。不辦有路糧。郎至未幾。何緣得此。竟叱令載還。吏曰。自古以來。無有載米上水者。都下米貴。乞於此貨之。不聽。吏乃載米而去。

孔顗骨鯁有風力。其弟道存與從弟道徽。請假還東。顗出渚迎之。見輜重十餘船。顗偽喜曰。我正困乏。甚需此。因命將岸上。旣而正色語曰。汝輩忝預士流。何至還東作賈客耶。命左右取火焚盡。乃去。

【白話解釋】

南宋朝的孔顗。表字思遠。做了御史中丞的官。在京師裏的時候。正遇着年成很荒。他的弟弟孔道存。在江夏地方做了內史官。恐怕哥哥孔顗窮苦。所以差了一箇小官。載了三百石米。來送給哥哥。孔顗見了。就大聲對那箇小官說。我在那箇地方做官有三年。卸任的時候。連行路的糧食也沒有。現在我的弟弟到了那兒。沒有多大時候。怎麽得到這許多的米呢。竟喝令小官快把這些米載回去。那小官說。從古以來。沒有載了米上水的。況且現在京師裏的米價很貴。還是請你在這裏賣給人家罷了。孔顗終於不肯聽他。那箇小官沒有法了。於是就載了那些米回去。

十一、【蔡樽清節】

蔡樽守郡。吳寇悉平。種茄飲水。詔襃其清。

【原文】

梁蔡樽、字景節。陳留人。為吳興太守。在官惟飲郡中井水。齋前自種紫茄白莧。以為常餌。詔襃其清。加信武將軍。天監九年。宣城郡吏吳承伯挾妖道。聚眾攻宣城。殺太守。轉寇吳興。吏人並請避之。樽堅守不動。命眾出戰。摧破承伯。餘黨悉平。累遷吏部尚書。

身為太守。而所飲者。惟郡中之井水。所食者、惟齋前之莧茄。而白莧紫茄。猶為自種之品。且以為常餌也。清節若此。以媲美漢之劉寵、孟嘗、楊震、羊續。晉之虞愿、梁之孫謙、陳之孔奐諸太守。有何不可。

【白話解釋】

梁朝時候。有箇姓蔡名樽的人。表字景節。是陳留地方人。在吳興地方做了太守官。他在做官的時候。只喫着衙門裏的井水。齋室前面、自己種了幾種紫茄和白莧。做着日常的菜蔬。皇帝下詔書襃揚他的清白。陞做信武將軍。在天監九年的時候。宣城縣的官吏吳承伯。用了妖法。集合了許多人。把宣城縣城攻破了。殺死了太守。轉去攻打吳興。手下的人都請蔡樽躱避了。蔡樽很堅固的守着城池不動。命令那一班人出城去戰。竟把吳承伯攻破了。另外的黨羽也都打平了。後來蔡樽屢次陞遷。做了吏部尚書。

十二、【傅昭靜廉】

傅昭廉德。布衣糲食。不納薦魚。委之門側。

【原文】

梁傅昭為中書通事舍人。時居此職者。皆勢傾天下。昭獨廉靜無所干預。器服率陋。身安粗糲。有薦魚者。旣不納。又不欲拒。遂委之門側。子婦嘗得家餉牛肉以進昭。昭謂子曰。食之則犯罪。告之則不可。取而埋之。為安成內史。郡舍轉凶為安。咸以昭正直所致。

傅昭泊然靜處。不妄出游。袁粲每經其户。歎曰。經其户、寂若無聲。履其室、其人斯在。故其為安成內史。郡舍得以轉凶為安也。許止淨謂善人所在。凶邪退避。反之、則惡人所至。凶邪賁臨可知矣。

【白話解釋】

梁朝的傅昭。做了中書通事舍人的官。這時候做這箇官的人。箇箇都是權勢很大。傾動天下。只有傅昭獨自廉潔安靜。一點兒也不去干預。他所用的器皿。穿的衣服。都是很簡陋的。他卻很安然的喫着粗糙的米。有一次、有人送他一尾魚。他旣然不肯收受這條魚。可是又不肯拒絕了他。就把那條魚丟在門旁邊了。他的媳婦。有一回得到了娘家送來的牛肉。就去送給公公喫。傅昭就對他的兒子說。殺牛是有禁的。我們若是喫了牛肉。就犯了罪。倘若去告發了。在情理上又是不可的。就把那些牛肉埋在地裏。後來做了安成地方的內史官。那箇衙門原來是很凶的。他住下了以後。就變得很平安了。一般人都說、這是傅昭正直的行為所感動的。

十三、【姚察辭綀】

姚察布綀。不受一端。臨終遺命。葬以薄棺。

【原文】

陳姚察幼有至性。以孝聞。蔬食布衣。五十餘年如一日。歷官度支吏部二尚書。槪不交通。有門生饋南布花綀各一端。察辭曰。吾所衣著。止麻布蒲綀。此物於吾無用。後莫有敢饋遺者。大業二年。終於東都。遺命以薄棺葬。臨終一無痛惱。卒後身體柔輭。顔色如恆。

顧協門生送制錢二千。協杖之二十。因此得絕贈遺。姚察門生送南布花綀。察不受一端。人且不敢再饋。身為度支吏部二尚書。而生則僅衣麻布。歿則命葬薄棺。聞其風者。嘗使頑夫廉。懦夫立矣。

【白話解釋】

陳朝的姚察。幼小時候。就有很善良的天性。孝順爺娘出了名。喫的是蔬菜。穿的是布衣。這樣的過了五十多年的生活。始終是一箇樣子的。歷官做到度支尚書和吏部尚書。一槪不和人家來往。有一次、他的學生子送他一匹南布和一匹花綀。姚察辭謝着說。我平常所穿着的。祇要麻布蒲綀就行了。你送我的這些東西。對於我是沒有用處的。從此以後。就沒有一箇人敢送他東西的了。在大業二年的時候。姚察死在東都地方。遺囑只用薄薄的棺木安葬。他在臨死的時候。一些兒也沒有痛苦煩惱的樣子。死了以後。身體很柔軟。顔色也和平常一樣。

十四、【眭夸不仕】

眭夸高尚。避列朝班。喬妝租户。御車出關。

【原文】

北魏眭夸。少有大度。高尚不仕。與崔浩為莫逆之交。浩為司徒。奏徵為郎中。州郡逼遣入京。與浩相見。惟飲酒談敘平生。不及世務。浩投詔書於夸懷。夸曰。何足以此勞國士也。吾便將別。浩以夸所乘騾。內之廄中。冀相維縶。夸遂託鄉人輸租者。謬為御車出關。

眭夸夙好書傳。崔浩博覽經史。故同聲同氣而為莫逆之交也。迨浩以直筆撰國記而被誅。夸為之素服。受鄉人弔唁。歎曰。崔公死。誰能更容眭夸。第一仕一不仕。夸之高尚。雖至友如浩。亦不能强之也。

【白話解釋】

北魏時候。有箇眭夸。幼小就有很大的度量。品行很高尚。不肯做官。和崔浩是非常要好的。崔浩做了司徒官。就奏明皇上召眭夸來做郎中官。州郡裏的官吏。逼着他到京城裏來。和崔浩見了面。大家祇飲着酒、說着平生的事。並不講到世上的事務。崔浩就把皇上的詔書、放在眭夸的胸懷裏。眭夸說。這箇怎麽可以勞動你老兄。我就要辭別你去了。崔浩把眭夸乘坐的那一隻騾子。關在馬房裏面。想要留住了他。眭夸就託了鄉下人來完租的。假給他駕着車出關去了。

十五、【懷慎清儉】

唐盧懷慎。仕至尚書。蒸豆兩器。風雨敝廬。

【原文】

唐盧懷慎仕至吏部尚書。清儉不營資産。雖貴。妻子猶飢寒。赴東都掌選。奉身之具。止一布囊。屬疾。宋璟盧從愿候之。見所居環堵蕭然。敝簀單籍。門不施箔。會風雨至。舉席自障。日宴設食。蒸豆兩器而已。及治喪。家無留儲。詔賜其家絹百段。米二百斛。官為立碑。

許止淨謂懷慎清絕。不為子孫計。而其子奐。亦甚清白。為南郡太守時。汙吏斂手。中人之市舶者。不敢干法。遠俗為安。箕裘克紹。不墜家風。世之積資財以遺子孫者。實待子孫太虐。而貽以禍殃也。

【白話解釋】

唐朝的盧懷慎。官做到吏部尚書。清白勤儉。不營家財産業。官職雖然很大了。家裏的妻子還是忍着飢餓。受着寒凍。他到東都地方去治理選官的事。奉身的東西。祇有一隻布做的袋。有一次、生了病。宋璟和盧從愿兩箇人去看他。只見他所住的地方。滿屋子裏都是很蕭條的。破舊的席。單扇的門。門裏又沒有簾子。正逢着風雨來了。就舉起了一張席子來遮着。到了時候不早了。就請他們喫飯。只不過兩碗的蒸豆吧了。等到後來他死了。治喪事的時候。家裏沒有一些留下的錢財和物品。皇上得知他這樣的清貧。就下詔送給他家裏一百段絹。一百二十石米。官裏又給他立了碑。

十六、【裴寬瘞鹿】

裴寬瘞鹿。弗受苞苴。不附權貴。官至尚書。

【原文】

唐裴寬為潤州參軍。刺史韋詵有女。登樓。見人於後囿有所瘞。訪令偕來。問其狀。曰。寬義不以苞苴汙家。適人以鹿為餉。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瘞之。詵嗟異。妻以女。累遷蒲州刺史。久旱。入境輒雨。徙河南尹。不屈附權貴。終禮部尚書。兄弟八人。皆任臺省州刺史。

裴公兄弟八人。天性友愛。在都治時。八院相對。常擊鼓會飯。政務清簡。人皆愛之。至廉而又悌矣。許止淨謂其不受苞苴。而姻緣湊合。不附權貴。而昆季聯芳。此皆出人意計外者。非天相乎。

【白話解釋】

唐朝的裴寬。做了潤州地方的參軍。這時候。刺史韋詵有箇女兒。在樓上看見有人在後園。好像在泥地裏埋葬什麽東西的樣子。韋詵訪着了。知道是裴寬幹的。就叫他來。問他怎樣的情形。裴寬說。寬不肯為了私下餽送的物品。污穢了清白的家聲。剛纔有箇人送我些鹿肉。放下就走了。我不敢欺自己的心。所以把他埋葬了。韋詵聽了這一番話。非常驚歎。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做妻子了。後來屢次陞做蒲州刺史官。蒲州地方。有許多時候沒有下雨。裴寬到了那箇地方。天就下雨了。後來又做河南府尹。他不肯卑屈了自己。去謟附朝廷裏有勢力的大臣。後來做到禮部尚書。他弟兄一共有八箇人。都做了臺省和刺史的官。

十七、【郭曜獻賜】

郭曜儉樸。廉德獨尊。德宗復賜。散諸弟昆。

【原文】

唐郭曜性孝友廉謹。父子儀出征。每留曜治家。少長千人。皆得其所。諸弟爭築池館。盛其車服。曜以儉樸自處。累遷至太子賓客。建中初。子儀罷兵柄。乃徧加諸子官。以曜為太子少保。子儀薨。曜遵遺命。四朝所賜名馬珍玩。悉皆上獻。德宗復賜之。曜乃散諸昆弟。

汾陽王弟男七人。同日拜官。前古未聞。青紫照庭。冠蓋成里。而次子曜。獨能廉謹儉樸。矯矯出羣。尤為難得。至遵遺命。盡獻四朝所賜名馬珍玩。而上復賜之。則散諸昆弟。其廉德更足稱焉。

【白話解釋】

唐朝的郭曜。生性孝順友愛。廉潔恭謹。他的父親郭子儀帶兵出去征討。每每留下了郭曜在家裏治理家務。大大小小千數人。箇箇都很服貼得所。他的弟弟們大家爭着建築池館。車馬衣服裝飾得很華麗。獨有郭曜對待自己很儉樸。累次陞做太子賓客的官。在建中初年。郭子儀罷免了兵權。就給他的兒子們箇箇都加了官。郭曜做了太子少保。後來郭子儀死了。郭曜遵守了父親的遺囑。把四朝皇帝累次賜給他父親的有名的駿馬。珍貴的寶玩。盡數獻還了皇上。德宗皇帝仍舊賜給了他。於是郭曜就分散給兄弟們了。

十八、【程驤散財】

程驤問母。涕泣悲哀。不義而富。悉散其財。

【原文】

唐程驤之父為盜。致資百萬。老而改行。不復出里閈者十五年。旣卒。驤不知此事。後有過。母詈曰。此種不良。庸有好事邪。驤泣問故。母悉告之。驤數日不食。盡散其財。逾年甚貧。就里中讀書。師賢之。時與饘粥布帛。使供母。文行漸著。開成初。相國彭公聘之。不起。

程驤可謂幹父之蠱矣。以盜而致資百萬。不廉孰甚。徒以改行已久。故驤未得知之。且驤、童子耳。一旦聞母言。數日不食。悉散其財。甚至貧無以養母。反賴塾師供其饘粥布帛也。驤固廉。而其母亦廉。

【白話解釋】

唐朝時候。有箇程驤。他的父親原來是箇强盜。積了百萬的家資。到了老年纔改了行為。足迹不出里門有十五年。死了以後。程驤就不曉得他父親有做强盜的這回事了。後來程驤有了過失。他的母親罵他道。這箇不良的種子。那裏有好的事情做出來呢。程驤流着眼淚。追問着母親說這話的緣故。他的母親就把原委都對他講了。程驤聽了以後。就有好幾天不喫飯。於是把家裏的財産。都散盡了。過了一年。就很貧窮了。在鄉邨裏讀書。先生很看得起他。時時給他米粥布綢。叫他供養母親。後來他的學問和品行漸漸地出了名。在開成初年。宰相彭公用禮物來聘他。他不肯去做官。

十九、【溫叟封錢】

宋劉溫叟。太守贈錢。久貯西舍。封識宛然。

【原文】

宋劉溫叟性重厚方正。事繼母以孝聞。開封府尹光義聞溫叟清介。嘗遣府吏齎錢五百千遺之。溫叟不敢卻。貯廳事西舍。令府吏封識而去。明年端午。復送角黍紈扇。所遣吏卽送錢者。視西舍封識宛然。吏還以告。光義曰。我送猶不受。況他人乎。乃命輦歸府中。

溫叟不特孝且廉也。其好古執禮。五代以來。當推為第一人焉。光義知其清介。遣吏送錢。殆以試之耳。溫叟以卻之則非禮。受之則不廉。命吏封識。經歲宛然。光義乃不得不命輦歸矣。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箇劉溫叟。生性穩重厚道。端方正直。服事他的後母。有孝順的聲名。這時候的開封府尹光義。曉得劉溫叟的操守清介。就差了府裏的官吏。帶了五百千錢來送他。劉溫叟不敢推卻。把那些錢都放在廳旁邊西首的房子裏。叫那箇官吏封好了。做了記號纔回去。到了第二年的端午節。光義又送了他許多糉子和扇子。這一次差來的人。就是前次送錢來的人。看見了西首房屋上封好的記號。仍舊照從前一樣。一些兒也沒有更動。回去就把這般情形。告訴了光義。光義說。我送他。他尚且不肯收受。況且是別人家呢。於是叫把送他的東西。一槪用車子載回衙門來。

二十、【馮京拒貴】

馮京雋邁。少年登科。力拒權貴。不受嬌娥。

【原文】

宋馮京幼時。其父式常題其所讀書後云。將作監丞通判荊南軍府事馮京。後十一年舉進士。廷試皆第一。為將作監丞。通判荊南。如式之言。時猶未娶。張堯佐恃外戚勢。欲妻以女。擁至家。束之金帶。曰、此上意也。頃之。宮中攜酒殽來。出奩具。京笑之不受。力辭出。

許止淨謂京父壯歲無子。買妾涕泣。問知其父欠折。鬻女賠償。卽遣女歸。不索原金。翌年、其妻生京。而京少年登科。卽能力拒權貴。不為勢偪。不為利誘。所以終能為正直不阿之臣。不負父之德蔭也。

【白話解釋】

宋朝的馮京。幼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名叫馮式的。常常在馮京所讀的書本後面。題幾箇字說。將作監丞通判荊南軍府事馮京。後來過了十一年。馮京中了進士。在殿中考試的時候。都是第一名。做了將作監丞的官。在荊南地方做通判。果然照他父親馮式所說的預言一樣。這時候、馮京還沒有娶親。有箇張堯佐靠着自己是皇親國戚的勢力。要把女兒許給馮京做妻子。把他生硬地拉到了家裏。用金帶來束他的腰。對他說。這是皇上的意思呵。過了一回兒。果然宮裏帶了酒菜來。又把很豐盛的嫁妝。陳設出來誇耀給他看。馮京笑着不肯收受。竭力辭別了出來。

二十一、【林積還珠】

林積邸寓。得一錦囊。明珠數百。悉返潯陽。

【原文】

宋林積少入京師。至蔡州邸寓。得錦囊。有明珠數百顆。詢主人曰。前有何人宿此。主人云。潯陽周仲津。積曰。此人必復至。汝可具吾姓名告之。令來相訪。數日。仲津果至蔡邸尋珠。主人具以姓名告之。乃趨訪積。積驗其珠。數皆合。悉還之。仲津分珠謝。積固辭不受。

思永童時還釧。林積少年還珠。皆賤貨而貴德焉。乃周仲津以分珠酬積不受。竟感恩不已。以數百貫錢。就佛寺修齋。為積祈福。積後登第。官至大中大夫。其家世世簪纓不絕。積厚流光。良有以也。

【白話解釋】

宋朝有箇林積。少年時候到京師裏去。到了蔡州地方的旅館裏。拾得了一隻錦做的袋子。袋裏面有幾百顆的明珠。林積就問旅館的主人道。以前有什麽人住在這裏呢。旅館主人說。是箇潯陽人姓周名仲津的。林積說。這箇人一定再來。你可把我的姓名告訴他。叫他來訪我。過了幾天以後。周仲津果然到蔡州的旅館裏來尋珠子了。旅館主人就把林積的姓名告訴了他。於是周仲津就去拜訪林積。林積考驗他所說的珠子數目。和他所拾到的都是相符合的。就把珠子盡數都還了周仲津。周仲津分了一些珠子來謝他。林積很堅固地辭謝了。不肯收受。

二十二、【思永拾釧】

思永年幼。拾金候還。失物不索。釧墜袖閒。

【原文】

宋彭思永幼時。旦起就學。得金釧於門外。默坐其處。須臾、亡釧者來。物色審之良是。卽付之。其人欲謝以錢。思永笑曰。使我欲之。則匿金矣。始就舉。持數釧為資。同舉者過之。出而玩。或墜其一於袖閒。眾為求索。思永曰。數止此耳。客去。舉手揖。釧墜於地。眾服其量。

許止淨謂拾遺不取、難。而在兒時尤難。失物不索。免彰人過。更難。而在貧時。則難中之難。彭公誠雅量矣。然失物固當緩以置之。不可輕易誣人。免增罪戾。彭公後舉進士。累官户部侍郎。忠厚之報也。

【白話解釋】

宋朝有箇彭思永。幼小時候。有一天、早晨起來讀書去。在門外面拾得了一隻金釧。他就默默地坐在那箇地方等着。過了一回兒。那箇遺失了金釧的人。果然來了。盤問了一番。那隻金釧果然是他的。於是彭思永就把金釧還了他。那箇人想把錢來酬謝彭思永。彭思永笑着說道。假使我的心裏喜歡錢。那末就把那隻金釧匿起來。不還你了。當他初初去趕考的時候。帶了幾隻釧子當盤費。有好幾箇同他趕考的人。去看望他。就拿出了釧子大家一同玩着。客人裏面有一箇把一隻釧子落在袖子裏面。一班人覺得少了一隻。就替他尋找。彭思永就說。我的釧子原來只有這箇數目。並不缺少的呵。後來落釧在袖子裏的客人臨去。舉起手來作揖。那隻釧子就跌在地上了。許多人都佩服他度量的寬大。

二十三、【茂烈安貧】

茂烈終養。貧素安恬。上書辭帑。非敢云廉。

【原文】

明陳茂烈以母老終養。供母之外。不治一帷。祿以晉江教諭。不受。上給以月米。上書言臣素貧。食本儉。故臣母自安。而臣亦得以自逭其罪。非有及人之廉。盡己之孝也。古人行傭負米。皆以為親。臣母年已八十六。臣欲盡心。尚恐不及。上煩官帑。心竊未安。上不允。

陳公為吉安推官。考績過淮。寒無絮衣。凍幾殆。入為監察御史。袍服樸陋。乘一疲馬。人望而敬之。母老終養。治畦汲水。躬自操作。吏部以其貧。祿以教諭。不受。廉而不自居廉。孝而不自居孝。尤足稱也。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陳茂烈因為母親年紀老了。就辭了官。回家奉養母親。他在家裏。除了供養母親以外。對於其他一切。都非常省儉。甚至一張門幕也沒有。朝廷裏叫他到晉江地方去做教官。他不肯去。皇上每月裏給他月米。他心裏也不肯受。就上了一封書到皇帝那兒去說。我向來貧苦。所以喫的都很儉省。因此我的母親。纔得安安地過着生活。一方面我也可以因了貧窮。自己逃脫些罪過。我並沒有及得人家的廉潔。也並沒有盡了自己的孝順。古時候的人。有的做着苦工。有的從老遠的地方背了米。這都是為了雙親的緣故。我的母親。年紀已經八十六歲了。我要稍盡一點做兒子的心。尚且恐怕來不及。又要用了官庫裏的錢。我的心裏是很不安的呵。皇上終於不肯答應他。

二十四、【一儒扃奩】

一儒高潔。為子完姻。扃奩別室。返濟其貧。

【原文】

明劉一儒官刑部侍郎。張居正之姻也。居正當國。一儒嘗貽書規之。居正沒。其親黨皆坐斥。一儒獨以高潔名。尋拜工部尚書。甫半載。移疾歸。初、居正女歸一儒子。珠琲紈綺。盈箱累篋。一儒悉扃之別室。居正死。資産盡入官。一儒乃發向所緘物。還之。卒諡莊介。

許止淨謂范文正為子娶婦。欲焚婦家妝匳於中庭。以嚴拒之。乃一儒不加拒卻。而扃之別室。旣不敗壞家風。更以濟其貧乏。使人皆知富貴如浮雲。而儉德久而可貴。於訓世之道。倍覺深切著明矣。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箇姓劉名一儒的人。官做了刑部侍郎。就是當時首相張居正的親家。張居正治理國事。權威很大。劉一儒就寫了一封信去規勸他。後來張居正死了。凡是他的親戚同黨。一箇箇都受了斥責。只有劉一儒獨獨有了清高廉潔的名譽。過了不多幾時。朝廷裏拜他做了工部尚書的官。做得半年。他就稱了有病。辭官回來。在從前時候。張居正的女兒。嫁給劉一儒的兒子做妻子。嫁來的嫁妝非常豐盛。珠子綢緞。滿滿地堆滿了許多箱子。劉一儒就把所有的嫁妝。盡數鎖在空房子裏。等到張居正死了。他的家產充了公。於是劉一儒把從前封鎖起的東西。還着張居正的家裏。後來劉一儒死了。謚法叫做莊介。

【緒餘】

孔子曰。古之矜也廉。是言其持守太嚴。雖有不圓和之偏處。而其勁節不屈。猶不失為廉也。胡瑗原廉篇云。夫士子讀書。所學何事。本欲出而致用。為國家作棟樑。為兆民謀幸福。急宜廉隅自飭。清操自勵。以不貪為寶。學古聖賢之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雖貧而不受賂金。雖渴而不飲盜泉。以天地為心。以萬民為命。決不至失其節操。入瓊林玉樹中而迷其性。登仕圖版籍而異其心。果能如此立心。以之治國。而國無不治。以之安民。而民無不安矣。

四集 

一、【叔姬埋羊】

羊舌叔姬。可以前知。餽羊不食。受而埋之。

【原文】

周晉叔姬。大夫羊舌子之妻也。羊舌子好正。不容於晉。去而至三室之邑。邑有攘羊者。遺以羊首。羊舌子不受。叔姬曰。恐又不容。不如受之。羊舌子欲烹與子食。叔姬曰。童子豈可食以不義之肉。不若埋之以自明。後二年。攘羊之事發。都吏至。羊舌子告以故。發而視之。則羊舌尚存。因得免。

叔姬知拒羊必不容。智也。旣受羊而不食。義也。不食羊而埋之。廉也。羊舌子雖廉。其智其義。皆不及也。至生叔魚。卽知其貪婪。必以賂死而不見。聞伯碩。卽斷其野心。必以滅族而不往。尤令人欽佩矣。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晉國有箇女子叫叔姬。就是晉國大夫羊舌子的妻子。羊舌子生性方正。給晉國裏的人家排擠了出來。就在一箇小小的三家村裏住下了。那地方的人。偷了一隻來歷不明的羊。就拿箇羊頭送給羊舌子。羊舌子不肯收受。叔姬說。你若是不收了這箇羊頭。恐怕又不容你在這裏住了。還不如收了的好。羊舌子就受了那羊頭。又想把這羊頭煮了。給兩箇兒子喫。叔姬說。童子們那裏可以叫他喫這種不義的羊肉呢。不若把他埋在地裏。可以表明了自己的心跡。後來過了兩年。這件偷羊的事情發作了。官到了羊舌子的家裏來。羊舌子就把這件事的原委告訴了他。並且在地裏發掘開來。這箇羊頭裏的舌頭還在着。因此羊舌子纔得免了罪。

二、【乙母讓布】

江乙之母。亡布八尋。指責令尹。不受賜金。

【原文】

周楚江乙為郢大夫。有入王宮盜者。令尹以罪乙。請於恭王。絀之。無何。其母亡布八尋。遂見王。言令尹盜之。王不信。母曰。令尹不身盜之也。乃使人盜之。令尹耳目不明。盜賊公行。是故盜得盜妾之布。與使人盜何異。王善其辭。命吏償布賜金。母曰。妾豈貪貨而干大王哉。怨令尹之治也。遂去不受。王召江乙。復用之。

孫叔敖之為令尹也。道不拾遺。門不閉關。而盜賊自息。蓋上不明則下不治。相不賢則國不寧。所謂國無人者。非無人也。無理人者也。善哉江乙母之言乎。今且不特盜布矣。何竟無江乙母之人耶。

【白話解釋】

周朝楚國的江乙。在郢的地方做官。這時候、楚王的王宮裏失了竊。楚國宰相以為這是江乙辦理地方不善的緣故。在恭王的面前說了一聲。就把江乙免了官。過了沒有多大的時候。江乙的母親失去了六丈四尺的布。就親自去見楚王。說是相國偷了他的布。楚王以為宰相那裏會偷他的布呢。就有不相信的樣子。江乙的母親說。不是宰相親自偷的呵。這是他差了人來偷的。因為宰相的耳目不明。治理不善。以致盜賊公然出現。所以能夠偷了我的布去。這樣說來。和他差着人來偷我的布。有什麽分別呢。楚王很稱許他的話、說的不錯。就叫官賠了他的布。又把金子賜給他。江乙的母親說道。我那裏是為了貪點小小東西。來和大王鬧意見的嗎。我不過怨着宰相治國的不善吧了。說完話。就去了。終於不肯收受。後來楚王把江乙召了來。依然叫他做着官。

三、【貞姬辭聘】

貞姬辭聘。拒絕吳君。黃金白璧。非所願聞。

【原文】

周楚貞姬。白公勝之妻也。早寡。紡績不嫁。吳王聞其賢。使大夫持黃金千鎰。白璧一雙。聘為夫人。以輜輧三十乘迎之。貞姬辭曰。白公不幸而死。妾願守其墳墓。以終天年。今君賜以金璧之聘。輜輧之迎。妾非所願聞也。夫棄義從欲者。汚也。見利忘死者。貪也。貪汚之人。君何以為哉。竟辭聘不行。吳王賢之。號曰貞姬。

忠臣不借人以力。貞女不假人以色。豈獨事生若此。事死亦然。世人不能從死。又去而嫁。不亦太甚乎。彼貞姬者。且卻君王金璧之聘。拒大夫輜輧之迎。可謂富貴不能淫矣。宜劉向稱其廉潔誠信也。

【白話解釋】

周朝楚國的貞姬。就是白公勝的妻子。很早就守了寡。紡着紗。績着麻。不去嫁人。這時候。吳國的國王曉得他的賢德。就差了大夫拿了二萬兩的黃金。一雙白玉。去聘他做吳國的夫人。又用了婦人的車子三十輛來迎接他。貞姬辭謝着說。我的丈夫白公不幸的死了。我情願一輩子守着他的墳墓。來了卻我自己天然的壽年。今朝君上賜給了黃金白玉做聘禮。用了婦人的車子來迎接我。這都是我所不願意聽見的呵。要曉得抛棄了義理。依了欲望做的。這是汚穢的行為。見了厚利。就忘記了死的。這是貪婪的行為。我若是見了君上這樣貴重的聘禮。很多的車輛。就答應了君上的請求。我就是貪婪汚穢的人了。又貪婪又汚穢的人。君上要他做什麽用呢。終於辭謝了吳王的聘禮。不肯去。吳王也很佩服他的賢德。就用了貞姬兩字的名號。去稱呼他。

四、【霸妻清節】

王霸之妻。不慕榮祿。夫有愧容。進言清淑。

【原文】

漢王霸。少立高節。光武時連徵不仕。其妻亦美志行。霸友令狐子伯相楚。其子為郡功曹。奉子伯書詣霸。霸子方耕。聞客至。負耒而歸。見令狐子。慙沮不能仰視。霸亦内愧。令狐子去。卧不起。妻訊知其故。笑曰。君少修清節。不慕榮祿。今子伯之貴。孰與君之高。奈何忘夙志而愧兒女子乎。霸亦爽然自失。遂偕隱終身。

呂坤謂富貴不足榮。亦不為辱。貧賤不足慕。亦不為羞。霸有可行之道。何必慕箕潁以鳴高。霸無仕進之心。何必見趙孟而生愧。總之真識不定。道心未純耳。其妻清節數語。則確然隱君子之高蹈也。

【白話解釋】

漢朝有箇隱士。姓王名霸。他幼小的時候。就有了很高尚的品節。光武帝的時候。去徵召他好幾次。他總不肯出去做官。他的妻子。品行和志向也是很好的。有一次。王霸有箇朋友。姓令狐名子伯的。在楚國做宰相。他的兒子也在那地方做了功曹的官。奉了令狐子伯的信。送到王霸的家裏。這時候、王霸的兒子。正在田裏工作。聽到有客人來了。就背了鋤頭回來。到了家裏。看見了姓令狐的兒子。是裝飾得非常的華美。又看着自己是一箇農夫的打扮。就慚愧得來連頭也擡不起了。王霸見了兒子這箇樣子。自己的心裏也暗暗地慚愧。等令狐子伯的兒子去了。王霸就睡在床上不肯起來。他的妻子去問了一聲。曉得是這箇緣故。就笑着說。你幼小時候。就立起高隱的清節。不羡慕爵祿和富貴。現在令狐子伯雖然貴了。可是他的富貴。那裏敵得上你的清高呢。為什麽為了小兒子的虛榮心。你就忘記了原來的志向。反而慚愧起來呢。王霸聽了他妻子的一番話。也就自己覺得錯誤。於是兩夫妻就終身高隱着。

五、【憲英儉約】

羊辛憲英。勉琇致節。錦被嫌華。反覆較潔。

【原文】

魏羊耽妻辛憲英。隴西人。侍中毗之女也。聰明有才鑒。鍾會之入蜀也。憲英曰。會縱恣。非持久處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會請其子琇為參軍。憲英憂曰。他日吾為國憂。今難至吾家矣。謂琇曰。君子入則致孝於親。出則致節於國。汝行矣。其戒之。耽有從子祜嘗送錦被。憲英嫌其華。反而覆之。其明鑒儉約如此。

喜華美。樂顯榮。此婦人之常情也。而羊辛氏則子為參軍。視為家難。姪送錦被。反而覆之。足見其絕無希榮心矣。其勉子致節一言。尤足為千秋不易之明訓。

【白話解釋】

三國時候。魏國羊耽的妻子。姓辛名憲英。隴西地方的人。就是做侍中官辛毗的女兒。他的為人生性很聰明。並且有才幹。有識見。當那鍾會攻入蜀國的時候。辛憲英就說。鍾會的行為。很放縱自恣。這種人不是長久能夠安居在他人底下的人。我恐怕他將來要發生了另外的心思。等到鍾會要了羊耽的兒子名羊琇的。去做軍務參謀官。辛憲英就很憂愁地說。從前我替國家憂愁着。現在危難到了我自己的家裏來了。就對兒子羊琇說。凡是做君子的人。在家的時候。對父母盡了孝。到了外面去。那末就對國家盡了節。這樣的纔是君子的行為。你去吧。常常自己警誡着纔好。羊耽有箇堂姪兒名羊祜的。送了他一條錦製的被。辛憲英覺得這條被太華美了。於是把他翻了一箇面來蓋着。我們看了上面的事。就可以曉得他的識見和儉樸了。

六、【李習求貧】

李妻習氏。貴而能貧。其夫種橘。密遣家人。

【原文】

吳李衡欲治家業。其妻習氏不聽。乃密種甘橘千株。臨歿。謂子曰。汝母不願我治生。故窮如此。然吾州里有千頭木奴。亦可足用。子不知所謂。以告母。習曰。此殆甘橘也。汝父嘗謂江陵千樹橘。當封吾家。吾答曰。人患無德義。不患不富。若貴而能貧。方善耳。用此何為。七八年前。家中突失十户客。殆遣去種橘矣。

人每喜治家業。無非悅其妻耳。遺其子耳。李衡初為丹陽太守。後加威遠將軍。而治家業之心。猶不異普通人士。獨其妻、且卽此千頭甘橘。尚不樂其有也。貴而能貧方為善一語。願人人三復之。

【白話解釋】

三國時候。吳國的李衡。想去治理産業。他的妻子習氏不肯。於是李衡就很秘密地種了一千株的橘子樹。等到快要死的時候。就對兒子說。你的母親。不願意我去治理生産。所以我們的家裏。窮到了這箇樣子。然而在我們的故里。有了一千頭的木奴。那也夠了你們的衣食了。兒子聽了一些也不懂。不曉得父親所說的。究竟是什麽話。就去對母親說了。習氏道。大約就是說着橘子呵。你的父親。從前說過。江陵地方的一千株橘樹。當封給我們家裏。我當時就回答道。為人在世上。只怕沒有了仁義道德。不怕家裏不富。若是貴了。家裏仍舊貧苦。這纔算得好的。要這箇做什麽呢。在七八年以前。家裏忽然閒少了十箇門下客人。想來就是你父親。差了他們去種橘子樹的了。

七、【姚楊謝姊】

姚婦敝衣。屢謝其姊。遣車迎之。堅拒不起。

【原文】

北魏姚楊氏。閹人符承祖姨也。家貧。無産業。及承祖為文明太后所寵。親姻皆求利潤。唯楊獨不欲。謂姊曰。姊雖有一時之榮。不若妹有無憂之樂。姊遺其衣服。多不受。强與之。則云家貧美服。使人不安。遣車迎之。不起。强舁車上。則大哭言、爾欲殺我。及承祖敗。執其二姨至殿庭。一致法。姚楊氏衣裳敝陋。免罪。

姚楊氏者。符家內外皆笑。號為癡姨者也。乃以衣裳敝陋。得免罪乎。呂坤謂蠅集腥。蟻附羶。常胥及焉。卽承祖不敗。而有義有命。彼富貴者。豈吾所宜資哉。楊姨不癡。不必驗之成敗閒矣。

【白話解釋】

十六國時候。北魏國有箇女子姚楊氏。是太監符承祖妻子的妹妹。家裏貧苦。沒有産業。等到文明太后很寵愛符承祖了。親戚人家都要向他求着資助。只有姚楊氏一箇人。獨自過了貧苦的生活。不要他們幫助。並且對他的姊姊說。姊姊雖然享受了一時的榮華。不過還不及我有不要憂愁的快樂呵。他的姊姊送姚楊氏衣服。他總是不要。強迫着給他。他就說。我家裏貧苦。若是穿了很漂亮的衣裳。倒叫我的心裏是很不安的。他的姊姊因為曉得姚家裏貧苦。就用車子來迎接他去。同享快樂。車子到了。姚楊氏一定不肯起來。硬硬地把他擡到了車子裏。姚楊氏就大哭着說。你們難道要殺我麽。等到後來符承祖失敗了。把他妻子的兩箇姊妹。也捉到了殿上來。一箇就辦了罪。一箇就是姚楊氏。因為他穿着的衣裳很破舊。就把他放了。

八、【种母林居】

种母谷隱。子被干旌。焚其筆硯。不慕時榮。

【原文】

宋种放母。洛陽人。性樂道。薄滋味。諸子皆干進。不說也。獨放沈默好學。說之。與俱隱終南豹林谷中。放授徒以養。結草為廬。僅蔽風雨。晏如也。放後以薦被徵。入告母。母曰。常勸汝勿聚徒講學。身旣隱矣。焉用文為。今果為人知而不得安處。我將棄汝入山矣。放稱疾不起。母盡取其筆硯焚棄之。與擇人避地者居焉。

种氏母其知道乎。遺教經云。能知足者。雖貧而富。不知足者。雖富而貧。老子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韓愈云。與其有樂於其身。孰若無憂於其心。雖焚筆棄硯。未免太過。然足以愧母之樂子倖進者。

【白話解釋】

宋朝隱士种放的母親。是洛陽地方的人。生性喜歡學道。對於飲食總用很淡薄的滋味。一點兒也不講究。許多兒子都要去做官。种放的母親就不歡喜他們。只有种放的為人。沈靜寡默。肯研究學問。他的母親就很歡喜他。母子兩箇人。就一同隱在終南山豹林谷裏。种放就教授了幾箇學生。拿脩金來奉養母親過日子。他們住着的房子。是用茅草蓋起來的。房閒很小。只能夠遮蔽了風雨。可是他們母子的心裏很安然。一點也不覺得怎麽。後來有人說种放的品行很好。於是朝廷裏就來徵召他了。种放就去告訴了母親。他的母親說。我時常叫你不要收了學生講學。旣然把身子隱下了。又還要講究什麽文字呢。現在果然給人家曉得了。不能夠平平安安地住着。那末我就要丢了你。獨自到了深山裏去了。种放就說着生病。不肯出去做官。他的母親就把兒子的筆硯書籍。燒的燒了。抛棄的抛棄了。同了避世的隱君子們一同住着。

九、【修母荻訓】

歐母畫荻。教子顯揚。貴不忘儉。變而有常。

【原文】

宋歐陽修母鄭氏。生修四嵗而寡。貧。自力於衣食。親誨之學。嘗大雪夜。以荻撥鑪灰畫字學書。居恆語修以父為吏時。廉而好施與。俸入雖薄。常不使有餘。曰、毋以是為我累。故亡後無一錢之積。一壟之植。吾所恃以有待者。知汝父仁孝。必有後也。修感泣。奮力於學。方貧賤時。母治家儉。修舉進士。稍顯。常不使過之。

儉薄所以居患難也。旨哉言乎。厥後修以直諫貶。歐母言笑自若。且曰。汝家固貧賤。吾處之有素矣。汝其安之。修卒為宋賢相。歐母之教子。自始至終。以儉助廉。尤足為天下後世撫孤成立之模範也。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箇大文學家雙姓歐陽名修的人。他的母親鄭氏。生下了歐陽修纔四嵗。丈夫就死了。家裏非常貧苦。自己辛辛苦苦地做了工作。纔能夠敷衍了衣食等種種的費用。他親自教着兒子讀書。家裏又沒有紙筆。曾經在下大雪的夜裏。還用了荻草的梗。在地下爐灰裏劃作字。教兒子學着寫。鄭氏常常對兒子說。你的父親做官的時候。很廉潔。又喜歡救濟人家的貧苦。得到的俸祿雖然很少。可是總不使家裏有剩下的錢財。你父親說、不要把這箇錢財累了我呵。所以你的父親死了以後。沒有積下了一箇錢、置下了一畝地、給你過着生活。我所以心裏覺得還有點希望的。就是曉得你父親這樣仁孝的行為。將來一定有很好的子孫呵。歐陽修聽了母親這一番話。心裏非常感動的哭了。於是就很用心的讀書。當歐陽修還在貧賤的時候。他的母親料理家務很儉樸。等到歐陽修已經中了進士。漸漸的發達起來。鄭氏仍舊照常。不准超過從前的老樣子。

十、【曹后止征】

曹后節儉。種穀親蠶。諫征燕薊。止帝貪婪。

【原文】

宋仁宗曹后。彬之孫女也。性節儉。喜稼穡。宮中種五穀。親蠶。元宵。仁宗欲於禁中張燈。后諫止。仁宗崩。英宗冲齡卽位。會病。尊為太后。垂簾聽政。天下翕然。英宗愈。卽歸政。神宗立。尊為太皇太后。神宗欲伐燕薊。后曰。得之不過南面受賀而已。萬一不諧。則生靈所係。苟可取之。太祖太宗收復久矣。何待今日。乃止。

曹后平衞士之亂。救滅焚簾。拒幸姬之言。肅清禁掖。張妃請蓋出外。允借無難。佾弟進謁宮中。帝留不許。蘇軾以詩得罪。原其過微。安石以法疲民。言其怨眾。慈聖之德政孔多。吾取其節儉無貪者。

【白話解釋】

宋朝仁宗皇帝的皇后曹氏。就是曹彬的孫女兒。生性節儉。喜歡種田。就在宮裏面種了五穀。並且親自養了蠶。在有一年的正月十五日那一天。仁宗皇帝要在宮裏迎燈。曹后就勸住了。後來仁宗死了。英宗纔四嵗年紀。做了皇帝。卻逢着生病。於是把曹后尊做了皇太后。在殿上挂了簾子。坐着簾子裏面辦理着國家的政事。這時候、天下是非常太平了。後來英宗的病好了。曹太后就把政權仍然歸還了英宗。後來神宗做了皇帝。就尊他做了太皇太后。有一次、神宗皇帝要想去攻打燕薊的地方。曹太皇太后就說道。倘若就使你攻下了那箇地方。也不過你坐在南面受了他的朝賀吧了。萬一攻打不下。那末這是關係着百姓的生命。何等重大。那裏可以輕易舉動的呢。況且那箇地方。若是可以取得的。那末在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的時候。早已把那地方收復了。何至於等到現在呢。於是神宗也就打消了這箇念頭。

十一、【高后減政】

高后減政。廉明勤慎。苛斂悉除。女中堯舜。

【原文】

宋英宗高后。服用儉質。弟士林將遷官。后曰。毋以妾故亂祖宗法。乃止。神宗卽位。尊為太后。哲宗立。尊為太皇太后。與帝御延和殿。垂簾聽政。散遣修京城役夫。罷減皇城內覘者。止御前工作。出近侍三十餘人。戒敕中外。無敢苛刻暴斂。廢導洛司物貨。及民所養户馬。寬保馬限。皆從中出。大臣不與。人稱女中堯舜。

高后臨朝凡九年。悉更安石新法。以常平舊法改青苗。以嘉祐差役改募役。除市易之法。寬茶鹽之禁。詔裁損外家恩四之一。有司請受冊文德殿。辭以天子正牙。非女主所當御。其廉德不可勝數也。

【白話解釋】

宋朝英宗的皇后高氏。服用很儉樸。皇帝想把他的弟弟高士林陞了官。高后就說。不要為了我的緣故。違背了祖宗的法度。於是就不給他的弟弟陞官了。神宗做了皇帝。尊他做皇太后。哲宗做了皇帝。又尊他做太皇太后。那時就同了哲宗在延和殿裏。垂了簾子。在簾子裏面辦理國家的政事。高后所行的政策。都是很好的。像以前把民閒叫了來修京城的百姓。一箇箇都叫他們回去。並且減少了皇城裏面所用的偵探。把皇宮裏奢侈無益的工作。一概都停止了。宮裏的三十多箇宮人。都放了他們出去。又去警戒朝廷裏面和外邊的官吏。不要用苛刻暴虐貪斂的手段。去對付百姓。把導洛司的物品廢除了。又把王安石所行的新法。叫百姓按户計着産業、替皇家養戰馬的事。或者把他廢止了。或者寬限了期限。這種完善的政策。都是高后一箇人在裏面定出來的命令。大臣們並不預聞着。所以百姓稱他是女中的堯舜。

十二、【劉梁甘糲】

劉妻梁氏。父為侍郎。甯歸寒士。糲食何妨。

【原文】

宋劉宰繼妻梁氏。麗水人。父為吏部侍郎。笄而擇配。貴胄爭委禽焉。母問所願。梁氏曰。吾視諸貴豪子。怙勢以陵物。殖貨以自豐。豈能有遠志。無甯歸寒士耳。父聞而異之。遂以妻宰。宰時調儀真法曹。俸祿皆脫粟。而掾屬以上。例責之倉吏。使易精鑿。宰不責。斗糴以奉親。而己與家人糲食。梁氏乍去膏粱。卽甘之。

攷宰之兄。在外納婦。生一女二子。遣歸宰。梁氏拊如己出。宰前妻陶氏賢。而早卒。梁氏述及之。每為欷歔流涕。器用有存者。悉謹視之。曰。吾不獲與賢者共旦夕。見其物如見其人也。其悌德尤足稱矣。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劉宰的後妻梁氏。是麗水地方人。他的父親是做了吏部侍郎的。梁氏年紀長大了。他的父親要給他許配人家。有許多富貴人家的子弟。都來向梁家求婚。他的母親就去問他的志願。梁氏說。我看了富貴人家的子弟。箇箇是依賴了父兄的勢力去陵辱人家。積蓄了財物。自己很豐厚的享用。這樣的人。那裏會有遠大的志向呢。富貴人家的子弟是這箇樣子。還不如嫁一箇貧窮的讀書人了。他的父親得知了女兒的話。覺得他很難得。就把女兒嫁了劉宰。這時候、劉宰奉調到儀真地方做法官。所得的俸祿。都是些粗糙的米。但是屬官以上。依了舊例。可以把粗糙米向守倉的人去換好米的。可是劉宰並不去換。另外買了一斗好的米去給爹娘喫。自己和家裏的人喫着粗糙的米。梁氏在娘家過慣了肥肉美食的日子。到了劉家來。就喫着粗糙的飯。可是他很甘心。並不覺得怎樣。

十三、【劉徐怒金】

徐氏峻潔。富妻不屑。見夫懷金。竟請自絕。

【原文】

宋廉靖先生劉愚妻徐氏。未笄。有志操。母欲以嫁姑子之富者。徐氏泣曰。願得有志行者事之。為富人妻。不願也。後歸於愚。時愚結廬城南以居。頹垣敗壁。蓬蒿蕭然。著書以自適。徐氏機杼佐之。晏如也。一日。愚懷白金數銖以歸。徐氏艴然曰。妾以君為賢而事君。今若此。請自絕。愚出書。則諸生所具束脩也。乃止。

劉徐氏其學孟光哉。孟光欲事賢者。適梁鴻有高節。拒勢家女以聘之。徐氏欲事有志行者。適劉愚通經學。隱居教授以聘之。至於見夫懷金。竟請自絕。卒得養成其夫廉靖美譽。內助之力。斯為最矣。

【白話解釋】

宋朝有箇廉靖先生。姓劉名愚。他的妻子徐氏。在未成年的時候。就有一種高尚的操守。他的母親要把他嫁給姑母的兒子。那個人的家裏是很有錢的。徐氏不肯。就哭着說。我只要求得一箇有品行的人。終身服事他。是很情願的。假使叫我嫁給有錢的人做妻子。那我無論如何是不情願的。後來就嫁了劉愚。這時候、劉愚的家裏住在城的南邊。四面的牆壁都破的了不得。屋裏面生着了野草蓬蒿。這份人家的貧苦。也就可想而知了。劉愚每每著着書。意志很愉快自得。他的妻子徐氏跟着織布。兩箇人很安樂的住着。一些兒也不覺得困苦。有一天。劉愚回家來的時候。在懷裏拏出了好幾錢的銀子來。徐氏見了。面上就生了怒氣。說道。我為了你的品行很好。所以嫁到你的家裏來。那裏知道你是這樣的。請從此同你斷絕了吧。劉愚就拏出了一封信來。原來這些銀子。是他丈夫的學生們。送給先生的脩金。於是徐氏也就罷了。

十四、【謝侯溝篋】

侯氏遇盜。侍姑不離。族婦認篋。慷慨與之。

【原文】

宋謝泌妻侯氏。家貧。盜起。姑疾篤。不能出避。侯氏侍姑側。誓死不去。盜怒斫之。仆溝中。及甦。見溝側有篋。發之皆金珠。有族婦至。認為己物。侯氏與之。族婦分一酬之。侯氏曰。旣是汝物。我何有焉。卻不受。後夫與姑俱亡。子幼。父母欲嫁之。侯氏曰。夫家所存者、止此耳。忍去而使夫家無後乎。甯居貧養子。餓死。命也。

謝侯氏之於姑也義而孝。於子也義而慈。於夫也義而忠。且信。其於族婦也。則義而廉。向使族婦不冒認為己物。吾知謝侯氏亦必不願得此不義之財也。分一酬之其肯受乎。而族婦之貪益顯矣。

【白話解釋】

宋朝謝泌的妻子侯氏。家裏非常貧苦。有一回。强盜來了。這時候、他的婆婆病得很厲害。不能逃避出去。侯氏就立在婆婆旁邊。無論如何死也不肯逃走。强盜生了氣、用刀把侯氏斫了一下。侯氏的身子就跌倒陽溝裏面了。過了許多時候纔蘇醒轉來。看見陽溝的旁邊。有一隻小匣子在着。把他打開來一看。裏面都是些金銀珠寶種種的貴重東西。這時候有箇同族的婦人來了。就冒認了這箇匣子是他家的。侯氏也不和他計較。就把這箇匣子給了同族的婦人。那箇同族的婦人。就分了一些給侯氏。算是做了酬謝。侯氏說、旣然說是你的東西。我那裏有分的呢。終於不肯收受。後來他的丈夫和婆婆都死了。兒子的年紀又很幼小。他的父母就要給他改嫁。侯氏說。夫家現在所存在的。只有這點骨肉了。難道我忍心抛棄了他。使丈夫的家裏沒有後代麽。我甯可過了貧苦的日子。撫養着孤兒。就是餓死了。也是命裏注定的呵。

十五、【楊羅出俸】

楊氏年耄。種苧園中。紡績不懈。散俸惠窮。

【原文】

宋楊萬里妻羅氏。性清儉。萬里官秘閣。子為帥。土階田舍。處之怡然。每寒月。黎明卽起。詣廚下。躬作粥。召臧獲徧食之。始役使焉。年八十餘。於郡圃中種苧。躬紡績不懈。子遷五羊。得月俸奉母。母稱疾。盡出之。曰。吾福薄。乃得此。果致疾。悉散之。平居服飾無華麗。生四子三女。畢自乳。曰。飢人之子哺己子。吾不忍為也。

楊羅氏惠以使下。憫及孤窮。儉以治家。勤以勵己。年已八秩。紡績親勞。子遷五羊。稱疾散俸。蓋其讀書有得。以魯敬姜言行為法耳。君子謂楊秘閣父子之介也。匪獨其性生也。成諸婦道母儀者多也。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楊萬里的妻子羅氏。生性又清正。又勤約。楊萬里在京城裏做掌館書的官。他的兒子也做了元帥。可是羅氏的家裏。仍然是泥土堆成的階沿。像農人一樣卑陋的屋子。他住着是很自得其樂的。在天氣很寒冷的時候。羅氏每每天剛亮的時候。他就起來了。到了廚房裏。親自做了粥。叫男女用人們。都喫了粥。然後再叫他們做事。年紀八十多嵗了。還在衙門的菜園裏種了苧麻。親自紡績着不肯懈怠。後來他的兒子到了廣東去做官。把一月的薪俸。送給母親去用。羅氏就說着有病。把薪俸盡數分給了人家。說道。我的福份很薄。得到了這種薪俸。果然就惹出毛病來了。所以我把他都分散了。平常家居時候的服飾。沒有一種華麗的東西。生了四箇兒子。三箇女兒。都是喫着自己的奶養大的。他說。飢餓人家的兒子。來哺養我自己的兒子。這種事情。是我所不忍做的。

十六、【昭睿無取】

元昭睿后。親執女工。觀寶無取。廉潔可風。

【原文】

元世祖昭睿后翁吉喇特氏。親執女工。拘諸舊弓絃練之。緝為紬。以為衣。其韌密比綾綺。宣徽院羊臑皮。置不用。后取之。合縫為地毯。其勤儉有節。無棄物。類如此。帝以宋府庫故物。各聚置殿廷上。召后視之。后徧視卽去。帝遣宦者追問。欲何所取。后曰。宋人貯蓄以遺子孫。子孫不能守而歸於我。我何忍取一物耶。

昭睿后天性明敏。達於事機。國家初政。左右匡濟。與有力焉。觀其獲俘弗喜。觀寶不貪。待宋代全太后之仁。責太保劉秉忠之語。載在史冊。卓絕羣倫。於元代皇后中。不愧首屈一指。

【白話解釋】

元朝世祖的昭睿皇后。姓翁吉喇特氏。他在宮裏。親自做着女工。把舊弓上的廢絃綫。接續了起來。織成了一種粗綢。做了衣服。他的堅密是和綾緞一樣的。宮中宣徽院裏有一種羊腿裏的皮。放着沒有用處。昭睿皇后把他拿了來。一塊塊的縫起來做了地毯。他的勤儉很有節制。不使有了廢棄的東西。差不多件件都是這樣的。有一天。世祖皇帝把宋朝庫房裏的寶貝。一類一類的放在宮殿上面。把皇后叫了來。教他看着。昭睿皇后看完了就走去。世祖皇帝差了一箇太監把皇后追回來。問他道。你在這些寶物的裏面。看中了那一種。假使你有看中了的。那末就可以拏了去的。昭睿皇后說。宋朝的人。把這些寶物貯藏着。遺留下來給他的子孫。他的子孫保守不住。纔歸了我們。我那裏還忍心去拏他的東西呢。

十七、【馬后寶賢】

馬后儉約。惜物尊天。俘玉何貴。所寶惟賢。

【原文】

明太祖馬后性厭華飾。正位中宮後。尤崇儉約。服澣濯之衣。嘗曰。當為天地惜物也。諸將克元都。俘寶玉。后曰。元有是而不能守。意者帝王自有寶歟。帝曰。朕知后謂得賢為寶耳。后拜謝曰。誠如陛下言。妾與陛下起貧賤。至今日。恆恐驕縱生於奢侈。危亡起於細微。故願得賢人共理天下耳。

高皇后衾裯雖敝不忍易。每製一新衣。餘帛緝為巾縟。織工治絲有遺棄者。亦緝而織之。暇時且講求古訓。嘗以宋多賢后。命女史錄其家法。朝夕省覽。蓋其則古為師也。至所寶惟賢。尤善讀書經矣。

【白話解釋】

明朝太祖皇帝的馬后。生性厭惡華美的服飾。做了中宮皇后以後。格外的儉樸了。身上總穿着洗過的衣服。他說。這是應當為天地愛惜物力呵。當初明朝的將官。把元朝的京城攻下了。把他們的寶貝金玉都拏了來。馬后見了就說。元朝皇帝有了寶貝和金玉。但是他不能長做着皇帝。照我的意思想起來。大約做皇帝的。還有另外的寶貝嗎。明太祖說。我曉得了。你說做皇帝的得到了賢人。這纔是寶貝麽。馬后拜謝着說。的確我的意思。是和皇上所說的一樣。因為我同了皇上。出身都是很貧賤的。到了現在。一箇做了皇帝。一箇做了皇后。我恐怕驕傲放縱的行為。就生在奢侈裏面。危亡的禍患。就發生在微小的事情上。所以但願皇上得到了賢人。一同治理天下纔好。

十八、【中妻誦誥】

吳中之妻。受封誦誥。終篇無廉。微言勸導。

【原文】

明吳中在工部為官。惟知諂事中人。虐使工匠而不恤。工匠之逃亡者動輒以數千計。每赴役。且請械以威之。惟嚴憚其妻不敢稍忤。一日。領誥命至家。以遺妻。妻旣拜受。命左右取吳中誥來。為我誦之。聽畢。曰。上自為乎。中曰。翰林代草耳。妻笑曰。翰林誠知人。終篇何嘗有一廉字。中面赤。强笑而已。其語至聞禁中。

河東獅吼。此婦人七出之條也。烏乎可。而吳中之憚妻。則非獅吼之故也。蓋其妻秉正中閨。故一語可以愧夫。且聲聞禁內矣。吾以為吳中幸有此妻耳。不然。以吳中之品格卑陋。更不知伊於胡底矣。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箇吳中。在工部裏做官。吳中的品行很不好。對了有勢力的太監。他就竭力去諂媚。對待工匠們。就很虐待。一點也不去可憐他們。所以工匠們每每怕他的虐待。因此逃去的。一動就有幾千。算起來實在不少。吳中每每叫工匠去做工的時候。並且帶了刑具去威嚇他們。可是他在家裏。又非常怕他的妻子。不敢稍稍地忤逆他的。有一天。吳中領了封官的誥命。回到了家裏給了妻子。妻子拜着受了。又叫左右的人。把吳中的誥命拏出來。讀給我聽。聽完了。就問道。這箇是皇上自己做的麽。吳中說。這那裏是皇上做的。是翰林官代着皇上做的呵。他的妻子就笑着說。翰林的官。確是能夠曉得人呵。你看一篇誥命裏。從頭至尾。那裏尋得出一箇廉潔的廉字。吳中聽了覺得很慚愧。面孔也紅了。只好勉强裝着笑的樣子過去了。後來這回事。一直傳聞到皇帝的耳朶裏。

十九、【鄭鼎還帛】

嚴妻鄭鼎。家計維艱。喪帛不受。置笥復還。

【原文】

明嚴日權妻鄭鼎。母家富而嚴貧。未嘗以貧告父母。父母畀之財。則曰。鄭氏固有家法。何以女貧多畀財乎。終不受。父卒。母遺之帛曰。斯若翁喪帛也。今不成服矣。以遺汝。泣曰。父死不忍視其書。以手澤存也。喪帛之存。比書為甚。何忍受之。母密納諸其笥。歸而知之。於次年省母時。復還母。後家愈貧。不受兄弟一錢。

不以夫家貧告父母。已鮮矣。乃父母知之。而故自修飭。不露其貧。尤鮮。父母與之。而申明成法。不受其財。則更鮮。至區區一喪帛。且不肯受。密置其笥。則復還之。愈足徵其一介之不苟也。

【白話解釋】

明朝嚴日權的妻子。姓鄭名鼎。他的娘家很有錢。可是夫家很窮苦。但是他沒有對父親母親說過家裏的貧苦。他的父母因為嚴家貧苦。就多給了女兒一點錢財。他就說。鄭家一向有着家法的。那裏可以為了女兒貧苦的緣故。多給錢財呢。終於不肯受父母給他的錢財。後來他的父親死了。他的母親就送了他一束帛。說道。這是你父親的喪帛呵。現在不做衣服了。就送給了你吧。鄭鼎聽了就哭着說。古禮上說。父親死了。不忍去看他遺傳下來的書。這就是為了手跡留着的緣故。至於見了喪帛的感觸。那是比較遺書還要厲害。我那裏敢忍心受了呢。他的母親就暗地裏把這一束帛。放在女兒的竹箱子裏。鄭鼎回到了家裏。纔知道。到了第二年去望母親的時候。仍舊拏去還了母親。後來夫家愈加貧苦。終於不受兄弟的一箇錢。

二十、【洪蔡安貧】

洪妻蔡氏。以富嫁貧。安居湫隘。紡績躬親。

【原文】

明洪朝選妻蔡氏。閩人。其父夙為大賈。甚富。蔡氏自于歸朝選後。始知世閒有貧苦之事。朝選家居湫隘。淖泥滿庭。蛛絲蟲繭。網户黏壁。蔡氏安之。每遇客至。或餉田夫。親與竈嫗廚婢。均其勞苦。見妯娌紡績。心甚悅之。晝夜習焉。不數月。盡精其業。後朝選官至侍郎。蔡氏從居官舍。布衣糲食。力勤紡績。不異舊時。

孟光之於梁鴻。桓少君之於鮑宣。徐女之於劉愚。皆以富家女而嫁貧儒。克隨夫安貧處約。已為難能可貴。而洪蔡氏後為侍郎夫人。從居官舍。布衣糲食。力勤紡績。不異舊時。更進一層矣。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箇姓洪名朝選的人。他的妻子蔡氏。是福建地方人。他的父親是箇大商人。家裏很有錢。蔡氏自從嫁到洪家來以後。纔曉得世閒上是有貧苦的事情。洪朝選家裏的房子、非常低小。地下又是爛泥地。潮溼難走得很。門户裏佈滿的。牆壁上黏滿的。都是些蜘蛛絲和蟲的繭。可是蔡氏很安心地在這種地方住着。遇着了客人到來。或者要給種田的人送飯去。蔡氏就跟着厨房裏的人一同工作。一樣的勞苦。蔡氏又看到了他的嬸嬸姆姆們。紡着紗。績着麻。他就很喜歡。日夜去學習。果然不到幾箇月的工夫。各種女工。就練習得很好了。後來他的丈夫洪朝選做到了侍郎的官。蔡氏跟了丈夫在衙門裏住着。穿的是布衣。喫的是粗糙的飯米。竭力的紡着紗。績着麻。他的勤儉。仍舊和從前一樣。

二十一、【任琛婚嫁】

任琛躬紉。以儉佐廉。婚取清白。嫁不豐匳。

【原文】

明馬森妻任琛。隨森仕宦。所至必課僮蒔蔬。躬紉絲枲。以儉佐廉。生二子。曰熒。曰夑。有言某尚書欲以女妻熒。任氏謝曰。我家薄宦。何敢逆女高門。後屬森之貧交為蹇修。為燮娶世尚書林女。曰。非以其盛。為清白耳。所生四女。為治奩具。皆不及中人家。戒之曰。吾昔嫁書生。今汝輩公子同歸。慎勿謂儉。厚汝輩多矣。

當馬森舉進士時。家召賀客。有請歌舞為歡者。任氏白姑曰。森素約。亦將有所樹耳。聞之毋乃不安。姑以為然。遂出止之。任氏處處以儉佐廉。故其夫其子。皆以清廉見重於時爾。

【白話解釋】

明朝馬森的妻子。姓任名琛。跟了丈夫上任去。他所到的地方。一定督着僮僕佈種菜蔬。自己親自績着絲麻。他自己很勤儉地、去幫助他丈夫的廉潔。生了兩箇兒子。大的名馬熒。小的名馬燮。有人說。某尚書要把女兒許給馬熒做妻子。任氏就辭謝了說。我們家裏官職很小。家產又沒有。那裏敢仰攀高門呢。後來請了馬森的貧賤時候舊朋友做了媒人。給第二箇兒子馬燮。娶了世尚書名林的女兒。任氏說。這不是為了世家的門第大。就是因為他們也是清白的人家。任氏又有四箇女兒。嫁給女兒的裝奩。都還不及中等人家。任氏就對女兒們說。吾從前時候嫁了箇書生。現在你們都是嫁給貴家公子了。你們不要以為嫁資太少。若是把我以前的時候、和你們比較起來。已經厚待你們許多了。

二十二、【潘郭詩誡】

郭氏誡子。詩句遺徽。為官廉德。勝舞斑衣。

【原文】

明潘維城妻郭氏。少習文史。嘗取古今格言。列諸座隅以自戒。旣歸維城。夜每伴其讀書。子洙官至藩司。郭氏嘗示以詩云。願子為官廉以德。殊勝斑衣舞老萊。又云。人生名利等秋葉。惟許丹心照天地。少從父尚寶卿立彥居京師。當時朝臣。如嚴相張司馬王中丞陸錦衣輩。始終成敗。歷歷記之。時述以誡諸子焉。

潘郭氏事舅孝謹。事妾姑如其姑。事夫兄弟和而敬。固已孝悌兼全矣。蓋其最好太上感應篇。深味有得。故列古今格言於座隅以自儆。記當時朝臣之成敗以誡子。廉詩四句。尤足錄為千秋之仕訓。

【白話解釋】

明朝潘維城的妻子郭氏。從小就讀過了經史百家的書。他曾經把古今名人的格言寫了出來。貼在坐位相近的壁角裏。可以常常看見了警誡着自己。嫁給了潘維城以後。夜裏每每陪伴着丈夫讀書。他的兒子名潘洙的。官做到了管銀庫的藩司。有一次。郭氏帶給兒子幾首詩。裏面都是警誡兒子要廉潔的話。那首詩說。但願兒子做官有廉潔的德行。那就勝過老萊子著了斑爛的衣裳。在父母跟前舞着。使得父母心裏歡喜的。又一首詩說。人生在世上。名利兩件事。要看得輕薄像秋天的樹葉。很容易去掉的。只有留得一片丹心。可以照耀天地的。當郭氏幼小的時候。跟了他的父親。就是做了尚寶卿的官。名叫郭立彥的。一同住在京城裏。所以當時朝廷裏的官吏。如嚴相咧。張司馬咧。王中丞咧。陸錦衣咧。這一班人的從頭至尾成敗的情形。他都知道明白。他就很詳詳細細地記載了起來。時時說着這種事實。去警誡他的兒子們。

二十三、【李林卻枋】

李妻林氏。夫婦節廉。卻枋再四。守命清嚴。

【原文】

明李廷機致政歸。卒之日。所遺宦橐。僅四十四金。語其妻林氏曰。以二十金治木。以二十金治喪。時泉州蔡太守覓上次二副杉枋。以備選用。林氏曰。治木治喪。皆有成命。公豈不知太師生平乎。往復再四。不受。蔡曰。昔門人厚葬顔淵。夫子不能禁。豈吾麾守斯土。而敢以儉薄待吾師乎。林氏不得已。因取其次者。

郭燮熙謂林夫人與文節公。砥礪清苦。窮達始終如一。真賢配也。其得以同有千秋者。乃不在富貴而在名節。天爵之貴於人爵也如是。而蔡太守不薄待其師。亦不愧為文節門人也夫。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箇宰相姓李名廷機的。告老回來。死的時候。他家裏只有四十四兩的銀子。李廷機沒有死的時候。對他的妻子林氏說。把我遺下了的銀子。二十兩去買口棺材。二十兩做了喪事的費用。這時候他有箇門生姓蔡的。正做着泉州地方的太守。就送了兩副棺木來。一副上等的。一副次一等的。預備叫林氏揀了去用。林氏說。採辦棺木。辦理喪事。太師都有遺命的。你難道還不曉得太師生平做人的清廉麽。送了來。還了去。這樣的有好幾次。終於不肯收受。姓蔡的就說。從前孔子的門人厚葬了顔淵。孔子也不能禁止他們。難道我在這裏做了地方官。那裏敢去薄葬我的先生呢。林氏推辭不掉了。不得已、就拿了一副次等的棺木來葬。

二十四、【申蔣移奩】

蔣氏廉德。蓋世所無。己之匳具。盡遣小姑。

【原文】

明申在廷妻蔣氏。祁陽人。父應春為碭山尉。家殷富。蔣氏自幼不識人世窮苦事。及歸在廷。卸簪珥。卻綺羅。從姑親井竈。夜篝燈伴作。飢寒不告。小姑嫁期迫。在廷力不能辦奩。蔣氏曰。妾嫁未一年。諸所需用皆備。可用以遣妹。在廷曰。非所冀也。蔣氏嗔曰。夫知為妹乎。固妾姑也。敢吝此服器而貽家累乎。在廷歎服。

嫁女之家。聞有小叔姑則戚。而嫂亦厭惡此兩人。若不可一日有。何者、為姑耳目。譖愬相虐也。能善事小姑。已為賢婦。況己之奩具。母家物也。肯盡數以與小姑乎。乃曰固妾姑也。其廉德、古今一人耳。

【白話解釋】

明朝有箇姓申名在廷的人。他的妻子蔣氏。是祁陽地方的人。他的父親。名叫蔣應春。是在碭山縣裏做尉官的。家裏很是有錢。蔣氏從小生長在有錢人的家裏。不曉得人世上有窮苦的事。等到他嫁到了申在廷家裏來。他就卸去了簪環的首飾。脫下了羅緞的衣服。跟着婆婆親自在井裏汲水。在竈下燒飯。每逢晚上的時候。點了燈伴着婆婆做工作。就是肚子餓了。身上冷了。也不去告訴人。後來他小姑的嫁期近了。申在廷的能力。不能替他妹妹置辦妝奩。蔣氏就說道。我嫁過來還不到一年。所有日常要用的東西。都齊備了的。可以給小姑去做嫁妝。申在廷說。這不是我們所敢希望的。蔣氏就生了氣。說、丈夫只曉得幫你的妹妹。可是你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小姑呵。那裏敢吝惜了這幾件器皿和衣服。增加了家累呢。申在廷聽了。歎息着佩服他的賢德。

【緒餘】

女子之廉。當其承歡膝下。深處閨中。惟父命之是從。無冶容之為悦。蘭姿蕙質。何事鉛華。玉潔冰清。不資錦繡。許字則聽之天命。莫擇富豪。于歸祇盡於人倫。奚須粧飾。其為婦也。不在掌夫家之管鑰。不計享舅姑之田園。先人若有所遺。儘歸娣姒。母家或有所贈。盡獻翁姑。井臼勤操。謀生自給。衣食儉約。日用有餘。尤宜嚴閨閫之清操。杜良人之貪念。旣生有子女。更須教導於幼稚。以為先入之基。一瓜一果之弗貪。一絲一毫之不苟。庶幾達則甘受粗糲之養。不願為牲鼎之烹。窮則不取非義之財。亦不為非分之事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