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之71——人格关系

 新师道 2022-03-15

小明语录

任何一个使用人格关系的人,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得到的一定都是最终失败的结果


“人格关系”的概念源于“移情”这个概念。

很多人在学精神分析,包括初学咨询师的人都特别容易把移情这个概念泛化。

比如,有些人学了客体关系,就把某个概念泛化,认为一切都是关系;

有些人学了自体心理学,就把自体心理学里婴儿自大的状态泛化,构成了巨婴。

这都是某个概念泛化使用的结果。

01

泛化使用的“移情”

“移情”这个概念也经常在心理咨询中被泛化使用。

一般而言,我们指移情的时候,主要指的是咨询中出现的现象,不能随意地说你生活中的某个朋友对你发生了移情。

如果这样说的话,我们就无法分辨移情和爱情有什么区别了。

如果泛化地使用“移情”这个词,我们会说一切爱情都是源于移情。

这样说,虽然没有错,但是也没什么意义。因为有人也会说:我对他的爱也许会有移情,但是也有一部分是非移情的成分。

我们不要泛化使用“移情”这个概念,特别是在生活中,在非咨询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咨询中出现的概念。

如果任何时候都把咨询中的概念用在生活中,比如:一个人爱你,或者你爱任何一个人,就说你发生了移情。这样的说法,是对“爱情”这个神圣词汇的玷污。

如果非要把咨询中的概念用到生活中去,那就要做一个区分:如果一个人把你当作早年,或者他内部想象出的某一个形象,而并不在乎你真实的性格、真实的模样、真实的人,那就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百分之百的移情关系。

如果一个人觉得你像他曾经生活中的某个重要人物,但是他也能分辨出你真实的性格、真实的模样,并且他也喜欢你不属于他移情对象的那一部分东西,我们也应该相信他有爱你的成分。

02

人格关系的使用

一般而言,一个人使用一种人格关系时,指的是在咨询中。来访者把他部分人格结构中有关的人物形象、人物态度投射给了咨询师。

这时,来访者与咨询师发生的关系,其实是一种典型的移情关系,而这种移情关系的背后,就是来访者把他内部的人格构成投射到了咨访关系中。

生活中的人,尤其是工作中、职场中是不会使用这种方式的。因为这样会让对方觉得与你打交道非常的反感。

职场中人与人之间,一般使用的是正常的人际关系。

事实上,一个人在职场中使用人格关系与你打交道,他的职场生涯也不会长久。

任何一个人如果在职场中、在生活中,试图使用人格关系而非正常情境反应下的人际关系模式时,都会极大地损害他与别人正常的人际沟通。

比如,有人对你特别友善、特别亲热、或者特别迎合,你会觉得这人有一种人来就能熟的感觉,好像没有人和人之间的任何一种陌生感。

也许,刚开始你和这样的人打交道熟得挺快的,但很快会发现,他对你背后深藏的操纵性和想要控制你的那种动机,因为,他把你当作了他内部人格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和你正在发生人格关系。

一个人做销售,如果使用这种人格关系,能迅速打破人与人之间的边界,能够帮助突破人和人之间冰冻的防御,也许对于刚开始建立关系,有时会有一定的益处,但是,随着和别人的交往的深入,他频繁地想要去操纵别人,对方就会越来越警惕起来,这时人格关系就会成为他职业生涯的阻碍。

任何一个使用人格关系的人,在生活中、在职场中,得到的一定都是最终失败的结果。

03

职场中如何处理关系

在职场中,处理关系正常的人,要么是具有极强的人格面具和极强的人际情商,一个藏起来的人格障碍,或者是一个健康的人格。

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娴熟的人格交往的面具,没有娴熟的人际情商,那么,在生活中、职场中,甚至在婚姻恋爱中,都可能会把别人吓跑。

必须承认,在很多恋爱关系中,的确有时人们会慢慢地突破人际边界,开始尝试使用一种人格化的交流方式,与另外一半产生沟通和交流。这时,恋爱关系,或者叫做婚姻关系的质量就取决于两个人互相之间人格关系的投射和认同的过程中,是互补性的还是冲突性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