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心修性顺道为——老子智慧【14】

 新用户97560OBk 2022-03-16

从心所欲,顺道而为。

【原典】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对待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其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无!谓仁受的,对待百姓也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其自作自息。

【悟道】

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

扶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

这是道观之中常见之一幅对联。大多宗教皆有“信仰救赎”之说,认为只要信教,或者礼遇神灵,敬重宗教人士,即可救赎,洗刷罪孽,得到善报。然而道教强调,入道之后,必须对自己之言行负责。因为在道教看来,修道合真,根本而言,是自己之事,如果自己不修为,纵有神灵辅助,依然无法悟道行道,与道合一。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修禅”,六祖慧能的话,也强调了心念之重要。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千古俗语被千古误解。其实,“为”是修为之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圣人本章简短一言,实际已道出了“天命说”的极大错误

所谓“刍狗”,指用草扎的祭祀时用的纸狗。祭祀中的所有祭品,作为人神沟通之物,皆具虔诚、礼敬和神秘之色彩,为人们所尊重;祭祀过后,却被丢弃,视同废物。故刍狗表示一种用完就被丢弃,不被珍惜和爱护之物。

在孔子看来,是道德之准则,儒家之核心;而在老子看来,则是指不偏私。天地不仁,表上是说天地没有好恶,没有偏爱,其实强调的是天地没有分别心和私心

唯有不仁,方能至仁。天地不仁,深层之思维是强调“众生平等”的思想,突出的是“规律面前,人人皆同”的理念,循道而为,方是王道

修行修心,顺道而为。所谓修行,即修与行,强调的是修心修性,依道而行”。

唯有顺道而行,方能擦去心中之尘,让与生俱来之道性重放光彩,是谓“修真”。老子强调,道性“无为、无我、无欲、柔弱、处下、不争”,一个秉承了道性且顺道而为之人,往往自带无形之能量,人生顺遂无虞,如其所愿。

而凡人皆总是喜好之心和恻隐之心夹杂着太多之自我情感,太过小我,甚至打着所谓爱的名义,干着“不道”之勾当,其实质是急功近利,远离了生命规律,背离了宇宙大道,其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