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世纪书家回眸】邹梦禅

 姜彬uhls5k0qmy 2022-03-16


2022年3月2日《书法报》第8期1-3版

责编:孙超  邮箱:sfbs12@163.com

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邹梦禅(1904—1986),原名敬栻,一作敬式,字悼堪,号今适,又号大斋、瓶庐,别署迟翁。浙江瑞安人,现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中学毕业后任职浙江省图书馆,1930年任中华书局《辞海》编辑,1952年任上海光明中学语文教研组长,1958年下放甘肃山丹县劳动,1978年返杭。于文字考证及书体研究成就颇丰,精于篆刻,书法以篆书、行草见长,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生前为中国书协会员、浙江省书协名誉理事、西泠书画院特聘书法家、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篆刻研究会顾问等。出版有《梦禅治印集》《邹梦禅印存》《邹梦禅书法篆刻集》等,编著《吕氏春秋集解》26卷、《关于颜体之研究》等。

主要艺术观点

  ●书法艺术着重于内在美与外形美有机结合,作者的内心世界是通过作品充分展现出高远深邃的各种意境。不做作、不娇媚、不枯竭,没有空虚和板滞,经得起反复品味,能达到这一点,就要归书法作者的学问根柢与文艺修养。

  ●隶以折,篆以转。能以折作篆,以转作隶;曲为直,直为曲;以疏偶密,以多俪少,汉印法尽于此矣。

  ●先粗后精,早博后约;转益多师,艰苦探索;摆脱窠臼,最终创作。

图片

邹梦禅 行书孤鸿双鸳联

古茂遒丽 醇厚高雅:
邹梦禅书法篆刻艺术漫议

■张成雷

  一个人书风的建立,一定跟他一生的际遇、学识、修行紧密相关。在20世纪书坛,那些曾经与邹梦禅有过密切交往或者交集的书家,如白蕉、邓散木、马一浮等相比,邹梦禅显然声名不显。“历劫方显钢骨硬,经霜更知秋水明”是邹梦禅晚年一幅书作的内容,让我们了解了这位早年具名杭沪、20年客居西北、暮年颐养杭州的书家,在经历人生苦难的淬炼与岁月煎熬的升华之后,所形成的豁达淡定、平和宽博、自然醇厚的人品和书风,总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吸引着人们走进这位书家的艺术人生。

一、西泠耆宿、多舛人生

  邹梦禅出生于瑞安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幼聪慧过人。父亲邹吉臣在其5岁时,即以《毛传》《左传》启蒙,7岁始教授《说文解字》,让其辨识文字发展渊源、特点和规律,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同时,其父还为他制定日课,亲自督教笔法,遍临古代碑帖。

  从瑞安中学毕业后,邹梦禅因家境困难,仰慕同乡朴学大师——玉海楼楼主孙诒让的学问,经同乡引荐,进入浙江图书馆工作,任目录抄写员。工作之余,依凭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四库全书》、敦煌经卷、宋元明刻本稿抄本、名家批校题跋本等众多文史典籍,尤其是历代古碑法帖,邹梦禅浸淫其中,以至日夜耕读,废寝忘食,不论在书法治印上,还是文学造诣上,都得到飞速提高。

  邹梦禅还受教于经常到浙江图书馆借阅书籍和开展学术活动的章太炎、马一浮、马叙伦、张宗祥、章仲铭、朱谦之等诸多文化名流,学习训诂音韵,终积十几年之功撰成《吕氏春秋集解》26卷。

  因浙江图书馆与西泠印社相邻,当时的西泠印社创始人丁仁、王褆经常来浙江图书馆阅读,看到邹梦禅聪颖好学,并有书法篆刻的扎实功底,便介绍他加入西泠印社,成为早期社员之一。从此邹梦禅如鱼得水,游走印坛。

  1930年,25岁的邹梦禅受聘于中华书局任《辞海》编辑,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古典文学、语言文字、艺术、典章、著作、文物的编辑工作。在此期间,还兼任中华书局举办的全国首家书法函授的教学工作,并自编教材,培训书法人才。中华书局迁沪后,邹梦禅又与马公愚、邓散木、白蕉、唐云、郑午昌交往较多,与茅盾感情深厚,曾就《辞海》编辑上的一些问题请教过鲁迅。由于自身天赋、家学渊源、名家交游、刻苦好学等诸因素,使其金石文字、考证学等传统文化和书法篆刻水平日益提升,这对邹梦禅书印艺术的发轫起着巨大作用,使其年轻时就取得了很高成就。

图片

邹梦禅 草书横幅 兰亭绕幽香,右军飨祠堂。鹅池存绝迹,遗碑耀故乡。俯仰感古今,曲水戏流觞。盛事话(落“雅”)集,悠哉荡我肠。

  上海沦陷后,邹梦禅被迫离开中华书局,尝尽了知识分子在旧社会的艰辛苦难,但爱国之心始终未改。他曾与郑午昌、邓散木、白蕉等人发起举办“杯水展览会”,义卖书画所得款项全部支援抗日救亡。还与邓散木、白蕉三人分别书写三条抗日救国巨幅标语悬挂在上海繁华路口,唤起民众,声援抗日。20世纪50年代他在上海光明中学任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多年,深受学生欢迎。1958年,举家被下放甘肃丹山县劳动,当过工人,做过农民,度过了一生中坎坷的20年。1978年始得平反获准回到杭州,虽暮年复出,仍醉心书刻,手书联“生逢盛世精神爽,满目青山夕照明”,代表他生命最后近十年的心迹。

二、印以汉宗、古茂遒丽

  作为老一辈实力派书法篆刻家,邹梦禅首先以篆刻成就驰名国内。其篆刻以汉印为宗,同时兼取秦玺及浙、皖等诸派印刻。从留存印作来看,他对黄牧甫、吴昌硕下过一番苦功,亦受马一浮、马叙伦、张宗祥、邓散木等影响。在上述或朴茂、或奇绝、或高古、或厚重的篆刻中融各家之长而出自己面貌:苍迈中显清健,平正中见流动,挺拔中有秀雅,稚拙中见精巧,给人以雍容大度、严谨持重之感,被评价为“守秦汉遗风,融明清诸家”。

  20世纪30年代,海上艺坛人文汇萃,大家云集。邹梦禅凭借其雄厚的古文印刻功底,充分结交海上书印名家,先后将所治之印辑成《梦禅印存》《梦禅治印集》,赵叔孺、马一浮读后甚为敬佩,并为之题跋推介。

  王廷锡、张宗祥、章炳麟、蔡元培等曾共同为邹梦禅的篆刻订立润约,并刊登在1932年8月28日的《申报》上,内容为:

  邹君梦禅,性惇厚,年少好学,善书法,尤喜治印,隐居西湖,晨夕钻研,寒暑无间,其篆刻直诉秦汉余矩,古茂遒丽,逸趣横生。近任中华书局编辑,公退之暇,以此自娱,求者日众,苦于酬应,爰为订刻例如左:石章每字一元,牙章每字三元,铜章每字五元,金银章每字七元,晶玉章每字十元,铜金银晶玉印朱文加倍。

图片

邹梦禅 篆刻

我与吾西泠印社同庚

  由此可见,邹梦禅在不到30岁时,篆刻作品就已享有盛名。他的篆刻在东邻日本也得到了极高的赞扬和推崇。现代文学大家茅盾生前对他的篆刻赞赏有加,评价极高。他精心镌刻的“茅盾”“雁冰”两方印章一直是茅盾的心爱之物。   

  在西北生活期间,邹梦禅虽远谪荒垂,仍心怀书艺。他曾借材就木,做了一个木方盘,把河滩里的沙子洗净,晒干装在盘子里,闲下来在上面或用手指写,或用木棒儿写,或直接用没头的毛笔杆儿写,以解求艺之渴。他用沙枣木或砖头自制章坯,闲了就刻字,刻了磨,磨了刻。“有较长的时间未动刀,手痒想刻,没有刻字刀,我就找了颗大铁钉在粗石上,将两面磨成斜平面,找了块磨剃刀的磨刀石,磨成印形,在上面刻字……”农民有写字的、写对联的、刻名章的,找他从不推辞,有求必应。

  邹梦禅回杭州定居到去世这一时期的书法篆刻艺术,呈现出老辣质朴、藏巧于拙、不拘技巧的老境,尤其是单刀边款虽留存数量不多,但皆达到了至高境界。

图片

邹梦禅 篆刻

祁连积雪

三、书艺自然、醇厚高雅

  在书法艺术领域,邹梦禅从小就打下极深的童子功。幼年以临习楷书隋《龙藏寺碑》为主,其父每天早晨亲自传授笔法,练习五百字。篆书以临习《石鼓文》《泰山刻石》等起家。12岁时,开始日临千字,临写范本扩展到《石门颂》《史晨碑》等隶书,行草书则遍临《淳化阁帖》《兰亭序》《圣教序》和张旭、怀素等名家书迹,尤其钟爱孙过庭的《书谱》,精摹上百通。在《辞海》编辑部工作期间,邹梦禅采用双钩法,集书汉隶《石门颂》“辞海”二字作为封面题字,书脊集字采自《桐柏庙碑》,得到广泛赞誉。20世纪50年代,邹梦禅编写了《三体钢笔字帖》,还为《三个勇士》等连环画编写过脚本。

  在现代书坛,书家大多受从乾嘉发轫到晚清经康有为推动达到高潮的碑学影响甚至裹挟,碑学思潮构成近现代书坛的主流。同时为了纠正碑学的弊端,沈曾植、吴昌硕、康有为等也在逐渐放弃纯碑学的立场,开始走向碑帖融合的道路。沈尹默在20世纪30年代书坛的崛起,推动帖学走向复兴,并奠定现代书坛碑帖并峙的基本局面。

  邹梦禅作为那个时代的书家,不可避免地受碑帖融合思潮的影响,自然走的是一条碑帖结合、转益多师、循序渐进的学书之路,但其总体书风偏帖学一路,受沈尹默、马一浮等影响颇深,而与同时代的白蕉、潘伯鹰等帖学书家相比,其又多了一份雄秀和苍劲色彩,这与他的碑学背景不无关系。

图片

邹梦禅 草书对联 知非怀伯玉 养气学孟轲

  邹梦禅正、行、草、隶、篆无所不能,尤以行书和篆书最为突出。他的行书承袭二王一脉,行笔自然流畅而又豪迈奔放,结体活泼灵动而又苍涩质朴,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映带呼应,呈现出秀雅劲挺、刚柔相济之象,平正中见险峻,自然中显老辣,有风有骨,颇有魏晋余韵。

  现代书坛应有邹梦禅的一席之地。文史学家郑逸梅认为,当代书家,学沈寐叟者,有王蘧常、马一浮、邹梦禅、谢凤孙等,与其他书家相比,邹梦禅写的“沈体”,洒然自有清致。

  王蘧常在为邹梦禅撰写的墓志铭中说:“梦禅颇慕沈寐叟书,尝摹于便面,余惊其神似,余曰:足下书足以弁冕,何借于古。君曰:余百试,终不能逮。”王蘧常此话颇为中肯。在赞美其学沈用功精到、笔笔古人的同时,略显个性不足。唐释亚栖《论书》有云:“凡书通则变。”关于书法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古人很少用“创新”一词,而多用“通变”来称呼。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其创造力。邹梦禅的特点在于诸体皆通,内涵丰富,境界高远,然而自家风貌不够突出,这也是邹梦禅不能引领书坛时尚的原因。但就其在承继传统、作书立人的贡献,足以让我们敬畏!

  邹梦禅的篆书形体均匀,挺拔齐整,纯净简约,灵动精熟,无板滞拘谨之弊。其弟子、书画家盛欣夫说:“先生信手一幅大篆,无需查阅出典,脑子便是字典,从无差错。”邹梦禅以书法写竹,着墨不多,点画圆润,笔力苍劲,自有一种潇洒出尘的味道。

图片

邹梦禅 临金文中堂 康虔纯右通禄\永令颂其万年\眉寿畯臣天子\灵终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资料缺乏,我们还不能对他在西北20年的艺术创作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但是能想象到:由于西北的偏僻与落后,邹梦禅的不少书迹或留在田间地头、或留在碎纸瓦片。他无疑为我们从社会学角度观照书法提供了一个范本。当时邹梦禅从条件优越的沪杭来到偏僻落后的大西北,这种地域文化与风土人情的反差对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都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海派文化的声色犬马、婉转绮丽与西北文化的苍凉悲壮、醇厚世风,在邹梦禅书法篆刻艺术中得以体现。邹梦禅去世时虚岁82岁,所以在他晚年的一些作品中落款是“八二书”,这部分作品有行书、篆书和章草,其风格与之前的作品变化较大,平淡中增添了一些苍茫、豪放和雄浑色调。

  邹梦禅属于民国一代的学者书家,一生追求的是文人的家国情怀,尤其是在西北20年的生活境遇中,所体现出的不向命运低头的坚韧,以及对书法篆刻艺术的苦苦追求、探索和取得的成就,都让我们想起了“梦禅”名字的由来。邹梦禅在“道门后身”甲骨文印章的边款上题记云:“余之生也,先妣忽梦老僧入室,觉则余呱呱坠地。先考在日,每以此证余前身为禅师,因以为字,并集契籀文刻以相印证。”

  邹梦禅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场人生的修行,就像人间的一位禅师,把学识、心性、智慧和万劫的经历都禅定在那一方精致的印章和墨迹中,以此常留人间!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