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毁掉职场人的不是“舒适区”,而是认知误区

 金柚网_joyowo 2022-03-16



“职场舒适区,正在慢慢毁掉你”

“处在舒适区,无异于温水煮青蛙”

“不离开舒适区,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

在这些话中,留在舒适区被贴上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不务正业的标签,离开舒适区则被视为有理想、有追求。

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向往跳出舒适圈,进入自己尚不熟悉的领域,追求同一个标准的成功。

事实上,走出舒适区是一个伪命题。

“舒适区”一词原本并非贬义,表现为在一种低焦虑和低压力下,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充分的“掌控感”。

当我们不熟悉工作时,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慢慢积累经验之后,处理工作的压力下降;当能力远远大于挑战,就可以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较少的付出得到较大的回报,便会不知不觉进入“舒适区”。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选择一条不舒适、最难走的路,难道不是为了追求一个更长期、更稳定的舒适区吗?或许,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

一、“吾日三省吾身”,思考自身能力与面临挑战的匹配度

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能够成功占据一个生态位,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在每一次想跳跃高点的时候,平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输出与所处环境的要求。舒适来自于对自身能力的信心,不完全依赖于外界的评价。

离开舒适区不是说走就走的任性,也不是设计师转行做财务的跨界,而是坚持知识迭代,不畏惧职场挑战,往正确的方向推自己一把

二、除了能力舒适区的跳跃,也要学会接受情绪舒适区的变动

很多人认为,自己当下所属的工作岗位能力大于需求,认知上觉得自己“拼一把就可以有更高更好的发展。夸大了挑战对成长的促进作用,低估了人在舒适区自我改变、不断进步的可能。

跳出舒适区未必就是阳光大道,留在舒适区也未必等于混吃等死。换赛道所造成的现实与想象的落差,又能否做到完全的释然与接受呢

三、走出“认知误区,冒险与舒适区不处于对立面

即使从事的工作一成不变,每天也要以不一样的方式来投入,或者让业务水平变得更加精进,不一定要强迫自己去割舍现有的工作环境。我们需要的不是无意义的冒险,探索截然不同的行业或者岗位,而是在现在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地评估自己

如果工作稳定,不妨把舒适的事做精做专,摆脱职业瓶颈;如果你是能力的掌舵者,那就强化优势,把“舒适区”当作“核心竞争区走出舒适区是一种成长,留在舒适区也可以挑战自我、创造价值,也会有更多探索事业新发展的时间和精力。

《向上生长》一书中,将“舒适区”“训练区”“挑战区”画成一个从小到大的同心圆。作者认为,理性的人不会远离舒适区,不宜直奔挑战区,而是要开拓自己的舒适区,或将训练区变成舒适区。

绝大部分人学习的时候,总是喜欢直接跳过“训练区,直奔“挑战区”,这个时候挑战区就成了“自寻烦恼区”或者“自己找不痛快区”。

舒适区并不是一条要跨越的界线,职场舒适区的全凭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因而完全可以选择是继续待在舒适区里,还是跳出去迎接新的挑战。

正确认知世界,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才是真正的走出“职场舒适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