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我们都听过,从单细胞生物到万物之灵的人类,无不是这句话的真实例证。有意思的是,近两年朋友圈开始出现"生命在于静止"这个相反的概念。有朋友以乌龟为最有力佐证:"你看,'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说明了'少动静养'的重要性"。好吧,如果你兼有龟类的解剖生理和可以在水下憋气10分钟以上的能力,你有可能是对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逄旭光 玩笑归玩笑,我们来谈正事。刚刚读过一篇国外的报道,标题是"即使是少量运动,也能带来幸福感"。文中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980年以来的23项观察性研究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象超过50万人,年龄跨度从青少年到老年,覆盖了广泛的种族和社会经济群体,结果显示每天锻炼十分钟或每周锻炼一次的人比从不锻炼的人快乐。有点出乎你的意料吧?读过这篇报道后,逄医生不知怎么想起了一个人,一个陌生人,准确地说是一个五六十岁、瘦削的、奔跑的男人。以前逄医生早晨骑车上班,在快到单位的马路上时不时就会碰到他,在上海拥挤的非机动车道上、争先恐后的电动车、自行车流里,光着膀子、喘着粗气、表情非常痛苦和扭曲地忘我地奔跑,即使气温徘徊在冰点附近。第一次遇到他,逄医生心里嘀咕:这哥们大概精神有点问题。现在想来,这个拼命奔跑的老爷子八成是运动成瘾了。不然,那么冷、那么累、那么苦,为什么还要跑?——尝到了甜头,停不下来了。 不计其数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运动锻炼可以给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带来明显的益处——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善睡眠、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智力衰老、缓解工作压力、舒缓不良情绪……这个星球上也有不计其数的人真切体会到了这种益处。所以,不必怀疑运动锻炼的重要性,不论你是否健康、是否接受过手术。 近二十年来,胸外科的手术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创的腔镜手术逐渐替代传统的剖胸手术,成为主流的手术方式。目前,几乎所有的普胸外科手术都可以在腔镜下完成。手术切口由20-30cm长的大伤口缩减为3个、2个或一个1-4cm长的微小伤口。相应地,胸壁的创伤大大减小了。另一方面,肺癌发病率在国内许多地方成明显上升,且越来越有"低龄化"的趋势。随着CT在健康体检中的推广,肺磨玻璃结节(GGO、GGN)的检出率大大增加。不少30、40岁的青、中年人在体检时被发现肺GGO,其中部分人接受了腔镜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肺癌。这部分患者年纪轻,术前身体状况良好,很少合并其他慢性病,肺组织切除范围不大,且手术造成的胸壁创伤小,所以术后恢复也比较快。那么,恢复后还可不可以、应不应该规律地运动锻炼呢? 答案是肯定的。仅仅从增强机体免疫力这一出发点来说,逄医生个人认为运动锻炼应该是这些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支柱之一。运动带来的其他好处,比如改善睡眠质量、舒缓工作压力、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等,均可从不同方面促进早期肺癌术后患者的康复。 那么,术后运动锻炼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如何安排呢?其实,术后2周即可以开始一些低强度的运动锻炼,比如慢走、舒缓的健身操、小区里简单健身器材上的活动(游泳建议您伤口愈合良好,术后1月再开始,避免伤口感染)。只要身体不太累、伤口不太痛,越早开始越有利于早期康复。掌握好“循序渐进”的原则,“摸着石头过河”,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时间。逄医生建议:以月为单位,每过一个月增加锻炼负荷,增加幅度10%左右。最终能够达到每周不少于2-3次,每次30-45分钟的中等强度负荷(自我感觉尚有余力,不累)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快走、快节奏健身操等)。如此坚持下去,一般在术后1年,你的身体状况应该可以大体恢复到手术前的水平,然后你就可以忘掉你开过刀这件事,自由自主地安排锻炼计划了。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坚持”。没错,这是最困难的部分。老话说:万事开头难。但在运动锻炼方面,坚持最难。人总会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困难的事情,但是经历过病情折磨、手术痛苦的你应该是一个不一样你了,不要让惰性捆住手脚,运动起来,祝你早日“成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