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升麻鳖甲汤应用举隅

 仁哥文档 2022-03-16

升麻鳖甲汤出自《金匮要略》, 原治阴阳毒, 临床中我们依其义灵活化裁, 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屡收佳效, 兹就近年来应用该方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血小板无力症徐某, 女, 43岁, 农民。2年前劳动时被虫咬伤左下肢, 半月后出现全身大小不等散在紫斑, 尤以下肢明显, 伴头痛, 乏力体倦, 周身疼痛, 特别在感冒后病情加重, 周身痛不可忍, 寝食不安。先后在多家医院检查其血小板数量、出凝血时间、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 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减退, 拟诊“血小板无力症”, 给予激素、调整整免疫功能等药物治疗1年余不见好转, 故求中医诊治。

查见患者精神不振, 面色暗淡, 四肢及背部散在大小不一紫斑, 轻微瘙痒无脱屑, 以下肢明显, 尤为痛苦的是全身疼痛较剧烈, 呈紧缩样疼痛, 低热, 体温在37.3~37.7℃, 乏力体倦, 头晕纳差, 舌质淡红, 苔薄, 脉细弱。初以为血热亢盛, 瘀热交阻。

拟清热凉血、化瘀通络, 犀角地黄汤加减:生地、紫草、银花、鸡血藤、络石藤各20g, 水牛角30g, 赤芍15g, 丹皮10g, 黄连6g, 甘草5g。7剂。

二诊时全身紫斑丝毫不减, 体温不降, 周身疼痛依然, 经思考再三, 认为辨证有误, 病人虽见紫斑, 但脉不数、苔不黄、舌不绛, 大小便俱正常, 并非血热亢盛, 乃寒毒内伏, 血脉瘀滞所致, 无怪乎上方不效也。

仿金匮阴阳毒治例, 以升麻鳖甲汤出入:升麻、炙黄芪、鸡血藤各20g, 鳖甲、当归、赤芍、桂枝、鹿衔草各15g, 红花10g, 川椒7g, 炙甘草6g。服6剂。三诊时体温正常, 背部紫斑消退, 周身疼痛减轻。既见效果, 守方继进15剂, 竟获痊愈。

2、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王某, 男, 28岁, 司机, 1995年4月初诊。患者3年前感冒后出现四肢无力, 两大腿内侧皮肤疼痛, 红斑, 大小不一, 大者如钱币, 小者如豆, 继则上肢及额部亦出现红斑, 经某院查ESR46mm/h, SGPT 126U/L, 双下肢肌电图示短棘多相波, 肌细胞膜应激性增强。肌活检示肌纤维变性, 间质炎细胞浸润、纤维化。自身抗体检测:抗J O —1抗体 ( ) , 抗dsDNA抗体 (-) 。

诊断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经激素治疗2年余, 关节疼痛虽有所好转, 红斑有所减轻, 但每于激素减量或感冒时则易反复, 遂求中医诊治。

当时见患者四肢及额部多发性散在红斑, 以大腿内侧明显, 局部有压痛, 四肢无力, 活动障碍。低热夜甚, 四肢关节疼痛, 口干咽痛, 纳呆, 尿黄, 舌质红, 苔薄黄, 脉细数无力。辨证为血热亢盛, 阴血耗伤。治拟清热解毒, 凉血化斑, 滋阴养血。

升麻鳖甲汤加减:生地、仙鹤草各30g, 升麻、紫草、银花各20g, 鳖甲15g, 当归、丹皮、竹叶、玄参各10g, 赤芍15g, 川连3g。服7剂, 发热即退, 关节疼痛减轻。红斑亦有所减轻。继续以原方为基础出入服用2月余, 红斑始完全消退。

3、系统性红斑狼疮赵某, 女, 26岁, 工人, 1996年5月3日初诊。面部红斑5年, 在南京某医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经激素及抗凝等治疗病情曾数度缓解。今年3月份感冒后面部红斑加重, 并出现高热, 体温达40℃, 四肢关节轻微疼痛, 又下肢亦出现散在红斑, 在本院内科应用激素及多种抗生素治疗1月, 其间并用大剂量氟美松150mg/d, 连续冲击3天, 关节疼痛虽有所缓解, 但高热始终不退, 遂求治于余。

诊见患者面部及双下肢红斑, 无瘙痒及脱屑, 高热达39.5~40℃, 一般发热从午后开始持续到第二天上午, 不恶寒, 轻微汗出, 口微渴, 不喜饮, 饮食尚可, 小便略黄, 大便正常, 舌质淡, 苔薄, 脉细数。辨证为阳毒入于阴分, 血热亢盛。拟清热解毒, 凉血化瘀。

升麻鳖甲汤合犀角地黄汤化裁:升麻15g, 生地、赤芍、银花、紫草各20g, 水牛角30g, 当归、丹皮、麦冬各10g, 生石膏60g。3剂。

复诊时体温降至38.3℃, 且发热持续时间较原来缩短。上方去石膏, 水牛角加至40g, 再服5剂后, 热退至37.7℃, 下肢红斑消失, 面部红斑减轻, 关节痛消失。原方水牛角量减至20g, 并加黄芪20g, 白术、防风各10g, 服10剂后体温正常。

4、体 会升麻鳖甲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阳毒之为病, 面赤斑斑如锦文, 咽喉痛, 唾脓血。五日可治, 七日不可治, 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 面目赤, 身痛如被杖……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历代医家对本方机理认识不一, 元代王履认为, 阴阳毒是感天地间恶毒异气入于阴经所致。尤在泾认为阴阳毒非极热极寒之谓, 是以邪着而在表者为阳, 邪隐而在表之里者谓之阴。

我们认为感受邪毒, 入于血分, 根据感邪性质、患者体质、饮食习惯以及病情的不同阶段, 若表现为血热亢盛为主者为阳毒, 而以寒凝血滞、经络不畅者为阴毒, 总以血分受病为其病机所在。临床凡具有发斑、身痛二大主症, 皆可用本方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