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6月22日报道:“Yummy yummy,就是好吃,外国有Pizza,上海的葱油饼邪气嗲……”孩子们的沪语童谣歌声,仿佛唤醒了大家对美食的记忆。6月21日晚,由新华传媒、豫园股份及申活馆共同主办的“市民文化客厅”首次走出书店,走入豫园海上梨园,以“夜色里的上海老味道”为主题,设计了好吃好玩好听的环节,线上线下同步为市民的文化休闲生活增添滋味。 沪上知名作家马尚龙对上海文化极有研究,写过《上海制造》《为什么是上海》《上海女人》《上海路数》等。在他看来,上海老味道不仅是舌尖上还是身体上的。“一部分属于味蕾的记忆,我吃过一些什么东西,50年前的都可以记得;还有身体的记忆,那时候夏天非常热,没有空调电风扇,一条弄堂人几乎都出来乘风凉,大家不可能只是扇扇子,总要讲话。” ![]() ![]() 要问夏天消暑的最佳特饮,非绿豆汤莫属。“当时西瓜天天都可以吃到,绿豆汤未必。西瓜是整个弄堂一起吃的,但是绿豆汤是妈妈叫回家吃的,因为是有限的。”马尚龙与大家分享了50年前的夏天。他表示,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乃至80年代,绿豆汤还是不可思议的。当时最考究的绿豆汤,除了绿豆会有糯米、百合。嘉宾现场品尝的松鹤楼八宝绿豆汤,和传统上海绿豆汤不同,有苏式绿豆汤里必有的红绿丝蜜枣、糖金桔、冬瓜糖、葡萄干,口感更加丰富。马尚龙笑称:“从来没吃过这么豪华的绿豆汤。” ![]() ![]() 老城隍庙梨膏露、松鹤楼绿豆汤、绿波廊精致小点、南翔小笼馒头……豫园拥有很多代表上海城市记忆和城市名片的味道,每一道美食背后也蕴藏着文化底蕴。绿波廊的金腿小粽缠绕着13道白线,与“福”笔画数相同,吃了这个粽子也寓意着沾到福气。网红梨膏露用料十足,甄选金银花、茯苓、甘草等七种草本,凝萃将近60%的梨汁,独具特色瓶身倒置像话筒,清润嗓音的功效一目了然。刚刚度过120岁生日的南翔馒头店还将特别呈现麻辣小龙虾口味的小笼馒头,绿波廊、上海老饭店、老桐椿、松鹤楼面馆也都推出了小龙虾菜品,以上海特色美食为湖北人民带货。 ![]() “我们今天做的是避瘟香囊,由六味中草药组成,有大黄、苍术、白芷等,具有杀菌的功效。”端午佳节将至,童涵春的中药师讲解了独特的中草药配方,只需简单几步,大家就能DIY一个香囊。至今已有两百三十余年历史的童涵春,具有清香、驱虫、辟瘟、防病的功效,外观搭配织锦缎、盘扣、刺绣等元素,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豫园是上海的地标之一,海上梨园原来是俯瞰豫园的古戏台。近年来,豫园升级改造,老字号焕新,举办了很多既有文化品味又可以体现新消费趋势的活动,见证了“上海文化”品牌和“上海购物”品牌交融。豫园股份联席总裁石琨表示,希望大家来到豫园,尝一下新的味道,变革经典、传承时尚的味道。 |
|
来自: 常熟老李jlr5mr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