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 师 群 刚

 新用户45364845 2022-03-16

群刚老师是我们九二届高三(1)班的班主任,算来已经有30年的情缘了。

30年前,他刚好三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是二中的团支部书记,也是我们的班主任。

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总会翅膀硬,总要远走高飞。不是本事不本事的问题,而是年龄,是命运,是时势。群刚老师一生学生多少恐怕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然而他自然是铁打的营盘,而我们这些留在泰和的学生便是他铁打的兵,永远拱卫着他。

(儒雅斯文的群刚老师)

对老师而言,他的意识中是传道受业解惑,想到的是自己的职责,虽然未必十全十美,想来也是尽心尽力。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老师,有人的弱点,缺点不少,但有一个为学生的心便足够了。譬如父亲,父亲的伟大不在于他伟大的完美,而在于他伟大的付出,伟大的愿子女好。

于学生而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种意识也并不是在做他学生时就有的,学生还是懵懂顽童,想的更多的如何与他斗智斗勇,怎样在他的“淫威”中突围去寻求“自由”:比如如何偷偷翘课去看电影,怎么不被他发现去喜欢一位异性,怎么约上烟友躲在寝室抽烟,怎么偷读金庸琼瑶而不被他发现,怎么背着他和闹了矛盾的同学单挑怎么在他抓到现行后信誓旦旦地保证而他又无可奈何地原谅。师生的形成犹如父子的天然,并无双向选择的可能,只能归结于缘分,只能相爱相杀,不离不弃。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总是把天地君亲师并列。这是有道理的,师恩与亲恩,在内容上有区别,在表达上有差异,然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将生命向下,期待下一代能比上一代更好。而于晚辈而言,一旦成人懂事,便能反省到:原来我们当初的叛逆和反抗及挣扎,我们以为我们会超过他们,其实最后都成为了曾经的他们。唯有这时,我们才蓦然知道,这世上那么多的人,只有父母和老师从来不会嫉妒我们的成功,也只有他们不会因我们的失败而欣喜。幸好,世界上每个人都拥有一些这样温暖的人。

(帅气逼人的群刚老师)

群刚老师是数学老师,但颇有文科生的浪漫气质,给我的印象是温文尔雅,多才多艺。我早已忘记他教我的sinα+cosβ应该等于多少,这并不重要。教育界有句名言说: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一切的教育者其实都是自我教育者,他们的教育其实是自我教育经验的举一反三,他们对真善美的自我追求传递给了讲台下的孩子,让孩子们把目光聚焦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上罢。

当然是记得一些的,比如他指导我们出手抄报,比如他到处找磁带给班上排练舞蹈的同学要她们拿第一,比如他班会课上语重心长的恨铁不成钢,比如他被数学超牛的海春君问问题问得头上冒汗但绝不敷衍,比如他护犊心切而不惜动用团委书记的权力把我们班的手抄报和第一名并列第一,比如他每天衣冠整洁地出现在教室,比如学生没打到饭他跑到食堂和师傅据理力争......

(祝老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多年父子成兄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师生。当年的小屁孩长大了,成家立业了,在饱尝生活的艰辛后,在知道自己改变不了世界后,于是自觉或是不自觉地往温暖处靠,往感情处靠;老师还没有老,仍旧风华正茂,护犊情深。累了,倦了,一个电话,相约某个酒馆,在邀上若干同学,便也偶尔相对饮几盅,一群赤子情深人。老师爱打小麻将,饭前饭后便陪他打打小牌。不喝政治酒,只打感情牌。他或许耍赖,照样不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