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继亮原创丨母亲的微笑(散文)

 真言贞语 2022-03-16

母亲的微笑

文/刘继亮

我参军入伍离开家已近四十四年,如今也已退职休养,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思念故乡。也许是年龄大了,眼前的事过目就忘,而久远的事却常常萦绕心头,当年应征入伍离开家乡的那几天,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脑海,尤其母亲的微笑,是永远刻在心中的记忆,也是我永远的温暖。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因两分之差名落孙山,这时征兵开始,参军在那个年代是所有热血青年的理想,我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报名参加,结果体检通过。查完体已近傍晚,我和民兵连长在公社看了场豫剧演出,回到家已是深夜十一点多,可家里那盏煤油灯仍然泛着橘黄色的光,在初冬的深夜尤显亲切和温暖。“娘,我体检合格啦!”母亲先是一怔,随后微笑着说:“好啊,天冷,我去热热饭,吃了赶紧睡吧!”母亲的话虽然很少,不经意间发现母亲的微笑中有些淡淡的疑虑和愁绪。

没过几天政审就开始了,当接兵的马排长来家访时,父亲简要介绍我的情况,母亲在一旁附和着微笑,这时,我忽然看到母亲微笑中有点不自然,我心里清楚,这是她确信我参军已成事实,而对不满十七岁的我独自面对人生有些惴惴不安,微笑中便自然流露出切切的担忧与爱怜。

确定启程日期后,亲朋好友来祝贺和送行的络绎不绝,尽管母亲天天满是微笑,可母子连心,我感觉得到她的微笑中的喜与忧,因为从未离开母亲身边的我要独自远行,而且又是极具风险的从军,母亲微笑中自然流露出隐隐的兴奋和不安。

这几天,为留住家的味道,母亲便变着花样做我喜欢吃的,并把母爱深深地揉进饭菜里,一再微笑着催促我:多吃点,吃饱在外不想家。让我得到的是满满的祈福与祝愿,这时,我才更加感觉到母亲的微笑是浓浓的鼓励与牵挂。

我离开家的那天,父亲骑着自行车把我送到县城,临行前,母亲没有多少语言,反复唠叨的就是:到部队不要想家,要好好干,要吃饱穿暖。这时,母亲再也没有忍住泪水,尽管依然带着微笑,可那份挂念深深地融入爱的嘱托与期盼。

儿行千里母担忧,参军后只能用心感知母亲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思念,每次盼到父亲的来信总有一句:家里一切都好,好好工作,不要挂念。每到这时我便不停地想起和回味母亲的温暖而甜蜜的微笑。

三年后第一次回家探亲,才知道外祖母因自卫反击战记挂我的安危,在我参军不到半年就忧虑成疾撒手人寰,母亲当时的悲伤可想而知,她默默地承受着失去亲人和思念亲人的双重痛苦,却不让我承担分毫,这时,我忽然从心底觉得对不起母亲和外祖母,可母亲却说:现在仗也打完了,你也进步了,你姥娘地下有知会为你高兴。说完,母亲领着我一起到外祖母坟上祭奠,从此,母亲才再次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次是为我成为一名合格军人的荣耀和自豪。

后来,年年都有探亲假看望母亲,到现在母亲已八十八岁高龄,我依然享受着母亲慈祥的微笑,久而久之母亲的微笑便成了我的依恋,而参军时母亲微笑中的那份牵挂,那份祝福已使我刻骨铭心,每当遇到不顺,想到母亲的微笑就仿佛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深深地融入了我的成长,我的进步,我的所有。

我爱母亲的微笑,因为她是我终生的骄傲。

【作者简介】刘继亮(男),1962年出生,山东淄博退休干部,山东曹县人。喜欢诗歌、散文写作,在职期间有少量写作,参加过《鸭绿江》诗歌函授班学习,在报刊先后发表作品十余篇,2020年年初退休前后,创作诗歌、散文一百七十余篇;2020年参加威海那香海征文比赛,有六篇获得优秀作品奖;2021年参加威海那香海征文活动有四篇获优秀作品奖;2021年5月《山路石韵》诗歌散文集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