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南京城的梅花便开得云蒸霞蔚。梅花是南京的市花,南京人千百年来对梅花的钟爱,留下了许多赏梅的佳话传奇。 特别是诞生于南朝刘宋的士人“一枝春”和少女“梅花妆”,曾风靡诗坛,引领时尚,并吸引诗仙李白前来赏梅寻芳,留下“昨日北湖梅,初开未满枝。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的诗句,盛赞南京梅花。 从金陵寄出的一枝早梅如引玉之砖,成为了文人的千古韵事。“江南谁寄一枝春”“江南谁折一枝春”……在唐诗宋词中行走,总能与“一枝春”不期而遇。
这首《赠范晔》很“火”,但让李白怦然心动的还有浪漫的梅花妆。梅花妆也叫寿阳妆,它有多可爱,北宋18岁就进士及第的杨亿在《少年游》中写得明白:“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 中国古人将农历正月初七定为“人日”。1500多年前的这一天,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爱女寿阳公主沐浴着阳光,来到父皇修建的含章殿前探梅寻春。她在檐下梅花树旁休憩入梦,微风吹过,一朵梅花悄无声息地飘落到她的额头,她醒来后淡淡的花痕屡拭不去。皇后觉得非常好看,命“留之,看得几时”,后来花痕“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们“奇其异”,纷纷效仿,于是“自后有梅花妆,后人多效之。” 这段故事,二十四史之一的《宋书》和北宋《太平御览》等史书均有记载,李白认为梅花妆是神来之妆,因此他在诗中说:“龙子善变化,化作梅花妆。” 有诗词有佳话,李白能不来金陵追寻“一枝春”,探秘“梅花妆”?那么李白是到南京什么地方赏梅呢?北湖,也就是玄武湖。 “从目前已发现的描写玄武湖诗词作品中,李白是描写玄武湖梅花的第一人,虽然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但也弥足珍贵,为今人留下盛唐时玄武湖的梅花印记。”玄武湖公园管理处相关人士说。
1000多年前的一个“纷纷江上雪”冬日,李白受风雪所困滞留金陵,但对于“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旅游达人来说,他怎能舍此踏雪寻梅的良机?因此他来到了玄武湖。事后他写了首《新林浦阻风寄友人》记录了此次经历,其中就有“昨日北湖梅,初开未满枝。今朝东门柳,夹道垂青丝”的诗句。玄武湖梅花幸运地在诗仙的笔下流芳千年。 “在李白生活的盛唐时期,玄武湖应该是一个赏梅胜地,否则不会成为诗人的不二之选。另外,李白内心深处的'京湖情结’也促成了这次访梅之行。”玄武湖公园管理处相关人士称,李白一生多次结缘玄武湖,从流传下来的诗作看,他或呼朋唤友,或形单影只,或对后湖月,或赏北湖梅。 李白的“京湖情结”,在《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一首中流露得更加明显。他写道:“昔闻颜光禄,攀龙宴京湖。楼船入天镜,帐殿开云衢。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延年献佳作,邈与诗人俱。”玄武湖在六朝时期是皇家园林,因此李白称之为“京湖”毫不过分,也是他心向长安的映射。正是在此情结驱使下,他才会逆风冒雪来玄武湖赏梅。
明朝南京的赏梅胜地当属灵谷寺旁的梅花坞,相比之下,玄武湖的梅花涧身处皇家禁地,人迹罕至,显得神秘而空灵。“涧”指山间流水的沟,而玄武湖唯一的“山”当属郭璞墩,据此推测梅花涧应在其脚下,与郭璞墩上天语亭的古梅共同构成了明朝国家档案馆的梅花胜境,既有漫山之狂野,又有凌波之灵秀,无论是跋山访梅,还是涉水探梅,皆得雅趣。 这般美景,由于户部的官员们经常要出入玄武湖“查户口”,欣赏起来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明正德年间曾任户部左侍郎的储巏,写下了“新洲昨夜梅花发,暗香偏逐诗人来”的诗句。明南京户部主事陆礼则写道:“冬至来登湖上舟,萋萋风物动皇洲。梅花涧暖泉将发,葭管灰飞冷欲收。” 明成化年间进士,曾任南京户部郎中的张贲,干脆留宿玄武湖边,欣赏月下寒梅的意境。他写道:“玄武湖头好放船,春风几度宿湖边……孤枕梦中家渺渺,寒梅枝上月娟娟”。 地点最具体的,要数南京户部主事廖世魁的《天语亭古梅歌》:“亭东古梅树,托根王砌台。云霞连独秀,迥不染尘埃。馨香满空庭,仙侣时徘徊。”天语亭遗址,就在玄武湖环洲的郭璞墩上,从“古梅”二字可知此处栽植梅花悠久。 来源:通讯员 胡凯 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小编微信wyt1015292075,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一傲霜斗雪的梅花-花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