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亚军:枕着蛙声入梦乡

 开心明智 2022-03-16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枕着蛙声入梦乡

唐亚军

连续多日艳阳高照,尽管电风扇从早到晚不停地工作着,一刻不曾罢工,却不能驱赶炎热。此刻夜已深,屋子里依然闷热难当,我推开窗子,享受着扑面而来的清凉夏风,倾听着不绝于耳的鼓噪蛙鸣,只觉得心头烦恼一扫而空,快意十足。
十岁的儿子豆豆刚要入睡,听到起起伏伏的蛙鸣很不高兴,嘟嚷着小嘴:“吵死了,让人怎么睡觉呵?!”我笑着打趣道:“青蛙可是伟大的歌唱家呵,你听,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就像在对歌一样,好听极了。有歌唱家为你唱歌助眠,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儿子一听笑了,说道:“本来听了蛙叫声,挺心烦的,听你这么一说,倒有几分道理。对了,爸爸,你知道青蛙是用什么来歌唱的呵?”
经常自诩“读书人”的我,凭着爱读书、爱读报的兴趣,掌握了不少知识,平时就爱在儿子面前卖弄学问,享受儿子“崇拜”的目光,此刻哪肯错过这样的机会,于是,我慢条斯理、故作深沉地解释道:“青蛙嘴边有个鼓鼓囊囊的东西,就是它的发音器官,我们称之为声带,具体位置位于喉门软骨上方。有些雄蛙口角的两边还有能鼓起来振动的外声囊,声囊产生共鸣,使蛙的歌声雄伟、洪亮。青蛙生性喜欢合唱,科学工作者指出,蛙类的合唱并非各自乱唱,而是有一定规律,有领唱、合唱、齐唱、伴唱等多种形式,互相紧密配合,是名副其实的合唱。据推测,合唱比独唱优越得多,因为它包含的信息多;合唱声音洪亮,传播的距离远,能吸引较多的雌蛙前来,所以蛙类经常采用合唱形式……”
儿子听得如痴如醉,一个劲儿地说:“爸爸,你真棒!懂得这么多,你再给我讲讲有关青蛙的故事吧。”于是,我即兴又给儿子讲了个《青蛙王子》的童话:“在愿望还能变成现实的古代,有过一位国王。他的女儿个个都长得很漂亮,尤其是那个小女儿,长得更是美若天仙。国王的宫殿附近有一片幽暗的大森林。森林中,在一株老菩提树下,有一口水井。天气很热的时候,小公主常常到森林里去,坐在清凉的井边上,要是感到无聊了,她就取出一个金球来,把它抛到空中然后又接住。这个金球成了她最心爱的玩具……”儿子听着动人的童话,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把儿子哄睡后,我倚窗而坐,在美妙动听的蛙声的伴奏下,我打开了电脑,将打了无数次腹稿,一直没有时间和精力撰写的一篇篇散文作品在电脑上敲打出来。耳边不时传来阵阵蛙鸣,却丝毫不让我觉得厌烦,倒好像是天籁之音,每一声蛙鸣都带着某种触动神经的乐感,快速开启我灵感的源泉,让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字眼争先恐后地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当我写到“丰收”一词,不觉想到了蛙声也是属于丰收的。俗话说的好,“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一只青蛙平均每天能捕食100只左右的害虫,是忠诚的农田卫士。农谚说:立夏听蛙,以卜丰歉。农民认为,青蛙叫得越欢,庄稼收成就会越好。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就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夜半清风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呵,蛙声,时而扣人心弦,时而激情浪漫,时而铿锵有力,每一声蛙鸣都是一首诗,平平仄仄的韵律抒写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毛病;每一声蛙鸣都是一曲歌,深深浅浅的音符歌唱我们美好的时代,唱响美丽的中国梦!
“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我想,没有了蛙声这美妙之音,夏夜便显得单调和沉闷,有了蛙声,生活才更加丰富多彩。想到这里,不觉困意上来,就舒服地伸了个懒腰,枕着回味悠长的蛙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