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遥远的蛙鼓声

 冬歌文苑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遥远的蛙鼓声

孟夏季节,我回了一趟乡下老家。农村的夜晚很是寂静!我搬出家里的老凉床,照例躺在门口的老榆树下纳凉。天空中,月亮还是那轮明月,星星还是过去的星星。偷袭我的蚊虫,还像40多年前那样和我不断亲热。唯独听不见蛙鸣,那些给我童年带来过无限欢乐的蛙鼓声。

我的家乡曾是典型的水稻产区。六、七十年代,家乡一年种两季水稻,早稻收割后马上栽插双晚稻。村前屋后,到处都是池塘水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从春耕开始,那些结束冬眠的青蛙们,就开始活跃在广阔的田间地头、河网沟渠。它们在塘坝里唱着情歌,嬉戏打闹,生儿育女。那一团一团黑色的小蝌蚪,在水草旁快乐地游来游去,煞是可爱!刚刚上小学的我们,趁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经常将这些黑色的小精灵带回家,装在瓶里,养在全家吃水的大水缸里。蛙鸣是乡村最纯粹的天籁之音。风情摇曳的夏夜,劳累了一天的家人们,经常聚集在门前的老榆树下纳凉。月光朦胧,树影婆娑,星星似睡未睡,热风带着土腥味儿一阵阵袭来。那清脆悦耳的蛙鸣声,彼落此伏,如涛如梦,飘过高远的夜空,飘过岑寂的田园,汹涌而来。它们用泥土一般质朴的声音,为恬淡平和的乡村平添一缕朴素而温馨的感动!给疲惫而又闷热的夏夜,带来无穷的生机与活力!大人们围坐在一起纳凉,谈论着地里的庄稼,圈里的牲畜,还有今年的收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经常地,我就是在大人们开心的笑语中,枕着盈盈灌耳的蛙鼓声,进入甜甜的梦乡!

上学后,我才知道,青蛙不仅会唱歌,还是人类的朋友。它是害虫的天敌,庄稼的守护神!80年代初,我中专毕业到城里工作后,就再也没有听过那熟悉的蛙鼓声。偶尔路过菜市场,看到囚禁在笼子里的大青蛙,一只只被剥皮抽筋,血淋淋地卖给顾客,我只得背过身去,匆匆逃离。节假日回到乡下,陪父亲在田间地头转转,却很难再寻觅到一只青蛙。母亲告诉我,现在村里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留守农村的,都是些老人和孩子。因为年久失修,塘坝淤塞了,沟渠填平了,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农村大雨大涝,小雨小涝,三天不下雨就干旱,哪里还有青蛙!是的,这几年,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将大把大把的钞票带回家,村子里一栋栋小洋楼争先恐后地竖起来。那些肥沃的农田,不再是农民的命根子,再也没有人像过去那样精心地耕耘了。因为农村青壮年的大量外出,因为农村土地没有了水的滋润,曾经是鱼米之乡的美丽家园,失去了水的灵性,现在大多改种玉米、豆类、棉花等耐旱作物,有的甚至栽下了可有可无的树木。干涸了塘坝,没有了水田,夏日里也就没有了青蛙们的喧嚣。村里唯一的水库,也因上游工业污染,成了污水囤积场,青蛙们失去了最后的生存环境。本该蛙声一片的季节里,我却再也听不到那熟悉的蛙鼓声了。

仰望星空,今夜无眠!远处,谁家的电视正在播放欢快轻松的交响乐曲。邻居家的空调,也在呼呼地排着热气。此刻,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你们都躲到那里去了?在这静谧的夏夜里,我到何处才能寻觅到那悦耳动听的蛙鼓声?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李继涛,男,现供职于安徽铜陵市铜官区委宣传部,主要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业余时间,喜欢用笔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丰富生活,放飞心情。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