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问题的教研,需要注意哪4点?

 牵着蜗牛狂奔 2022-03-16

学校的教研如何做?一种是针对某一节校内公开课的教研。另一种是针对某一问题做的研讨。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基于问题的教研如何做。

一、提出的问题要是真正问题

问题从哪里来?

征集问题。这是第一步。从教师中征集本学科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来自于民,这才是最真实的科研。学期初,广泛征集老师在学科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教研更据针对性。

筛选问题。

第二步,筛选问题。不是每一个提出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花费时间精力去研讨。有的已经有了答案,有的同行已经探索研究过。我们只需要将人家好的做法复制过来就行。也有的问题,的确需要大家提前有心理准备,先做一些调研,再一起交流。

厘清问题。

遇到提出的问题,要有一位专门负责的老师将其分类归纳。哪些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需要合并研究?哪些问题可以用不同方法去实验?将问题厘清,制定一个符合学校实情的校本教研计划。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有分类

有上策中策下策的区别。

比如:遇到班级有学生谈恋爱,老师该如何做?

这样的问题就要做预案,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其次可以怎么做,最不该的做法是什么?

最优化原则的核心:付出代价最小。解决问题,要有最优化的目的。我们的哪一个决策花费的代价最小,效果最有?不反思,你永远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三、来自教学中的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实践

在事儿上炼。有人说,多练习,就一定有进步。我认为这个lian应该是这个“炼”。修炼的炼,在火里的炼。

不能为了教研而教研。所有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落在教学实践中去实施。

有一年,我征集教师的教育问题,一位老师提出: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在小组讨论时,大家讲了分组的方法,如何同质分组,异质结对。以及如何进行小组评价。

第二学期,征集教研问题时,那个老师又提出这个问题,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我哭笑不得。

忽然意识到,这是我的问题。最初的教研没有落在实处,我们只是口头交流,没有布置作业,没有回访和督导,一切活动又回归原来的样子。

四、需要理论的支撑和突破

有些问题,可能由于认知局限,一群老师怎么努力,也讨论不出所以然来。怎么办》?需要求助专业人士,请高手指点。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阅读相关的书籍。

教研要想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一定要有先进的理念做指导。

学校的教研,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反思一下,和二十年前有多大差别?有的教研活动,课还没有讲,评课的人的评课稿已经写出来了。评课结束,讲课人、评委都长出一口气,总算结束了。至于谁提出的什么意见和建议,通通见鬼去吧,心中暗骂,让你发个言,你怎么还当真了呢?大家不过比划两下,哪里会是真打呢?

但教研不是唱戏,热热闹闹开场,整的花里胡哨,一看就知道两张皮,说的和做的不一致。一些学校举行区域教研,一些活动与会人员一看就知道,有些东西即便是假的,看透不能说透,还是好朋友,谁要非得捅破那层窗户纸,谁就是个傻子,你说呢?学校的教研还是干点实实在在的事儿最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