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太庙和长陵的祾恩殿,留存下来的最重要的三大皇家殿宇。谁大谁小,谁高谁低?对比,是工科生常有的思维。我们就对比着看看国内最好的这三座大殿吧。 建筑时间: 太和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称为奉天殿。启用后不久就被雷火焚毁,正统重建,嘉靖再重建并改称皇极殿;顺治二年改称太和殿,现在的太和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十四年(1535年)明世宗朱厚熜将太庙一分为九,嘉靖二十年(1541年)九庙有八庙被雷火焚毁。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重建。现在太庙是这个时候重建的样子。 长陵祾恩殿:祾恩殿是朱棣的大孙子宣宗朱瞻基登基后给修建的,殿始建于宣德二年(1427年)。是十三陵唯一保存下来的祾恩殿。 这样,长陵祾恩殿最老,太庙次之,太和殿最年轻。永乐建的奉天殿没有留下任何资料,如果要想想一下永乐建筑的气派,参考太和殿是没用的,那是清代康熙建的;参考长陵祾恩殿更靠谱。 建筑规制: 都是建在三层须弥座台基上的重檐庑殿顶大殿。 屋脊角兽: 太和殿角兽最多,是唯一有行什的大殿,算上,角兽十一个。太庙和长陵祾恩殿都是十个。所以,在等级上太和殿是国家级大殿,是等级第一的殿宇。 长宽高: 按照古时候的“进深”,太和殿是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太庙是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长陵祾恩殿是面阔九间,进深五间。 公制表示呢,太和殿长6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太庙长68.2米,宽30.2米,须弥座高3.46米,全高32.46米,纯大殿高29.04米;长陵祾恩殿阔66.56米,宽29.12米。明代的“间”比清代的大。 太和殿的总高度高于太庙,这符合皇权的至高无上;但在建筑的纯高度上,太庙高于太和殿,又符合了对祖先至高无上地位的推崇。古人,聪明啊! 木材: 康熙重建太和殿的时候,金丝楠已经没有那么粗大够材料的了,所以木材应该是粗大的松木。为了彰显华丽庄严,大殿内有六根蟠龙金柱。太庙和祾恩殿都是金丝楠木大殿,前者有金丝楠木大柱68根,后者有60根,直径都在一米以上,高都在十米以上啊。 【太和殿】 现在的太和殿是康熙重建时候的规制。永乐建的奉天殿被雷火焚毁了。现在,它是明代的底座,清代的建筑。基座有点大,奉天殿肯定比现在的体量大。 ![]() 本文对比的三大殿中,太和殿的须弥座基台最高。屋脊的角兽是唯一有行什的大殿。 ![]() 重檐庑殿顶,古代最高等级的大殿。 月台明显过大,建筑不是“原配”了。 大殿内有六根蟠龙金柱。康熙重建太和殿的时候,已经没有可用的金丝楠,不得不用松木。 【太庙】 ![]() 传统建筑遵循“左祖右社”的规则,典型代表就看紫禁城,它的左边就是太庙,右边是社稷坛。永乐帝建了紫禁城,同时也建了太庙。 ![]() 太庙也是建在三层须弥座台基上,重檐庑殿顶。太庙总高度低于太和殿总高度,如果不算须弥座,太庙又高于太和殿。 ![]() 太庙面阔十一间,看着比太和殿舒展。 ![]() 大殿一共有68根金丝楠木大柱,暖光下的金丝楠木有一种自然的莹亮。 ![]() 直径一米多的金丝楠木柱子并没有埋入地下,而是直接置于一个直径更大的石基上。 【长陵祾恩殿】 ![]() 长陵祾恩殿是十三陵十三座帝陵仅存的一座祾恩殿。万幸的是,它是最早的、也是最好的一座。永乐自己建了地宫建筑,地上这个祾恩殿是他大孙子宣宗朱瞻基给建的。 ![]() 三层须弥座基座上的重檐庑殿顶建筑,面阔9间。 ![]() 明十三陵其他皇陵祾恩殿均已毁,只剩长陵祾恩殿。好在,最好的一座留下来了。 ![]() 祾恩殿是金丝楠木大殿,60根金丝楠大柱啊。金丝楠的颜色真好,沉稳! ![]() 殿内的展品都是定陵出土文物的复制品,没有大殿值得看。 |
|
来自: 茶香飘万里 > 《皇城 王府 庙 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