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一纯医案(五)

 一个大树 2022-03-16

六、当归贝母苦参丸治愈淋证一例

周某,男,24岁。

初诊∶19671113日。

主诉及病史∶5天前拔牙,复加搬家,劳累后出现发冷发热、腰痛、尿痛。西医诊为急性肾盂肾炎。经肌注青链霉素治疗后,寒热消退,他症未除,特请吴老诊治。患者素有胃病,体质较弱。刻下小便艰涩,灼痛黄赤,腰酸胀痛,纳呆食少,乏力倦怠,大便干结。

诊查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象弦数。尿常规检查;蛋白(+),脓球(+),红血球45/HP

辨证素体虚弱,湿热阻结,气化不利。

治法清热利湿,散结开郁。

处方当归15g浙贝母9g苦参9g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117日。诸症显减,二便畅利。舌苔薄黄,脉弦略数。药已中的,原方药继进3剂。

三诊∶1212日。诸症消失。舌苔薄白,脉象细弦。连续查尿常规未见异常。临床治愈。

【按语】当归贝母苦参丸为仲景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方,有散结除湿热之功,顾正气、助气化为其所长。该患者体质素弱,患淋证经西医处理寒热已退,尿常规检查尚有脓球、红细胞和蛋白,将仲景当归贝母苦参丸作汤剂,药到病除。

吴老治湿热淋证强调勿伤正气,注重复其气化功能,反对过用克伐之品,崇尚仲师当归贝母苦参丸法。对体质较弱而症状又不甚剧烈者,多用本法、本方治之,疗效颇佳。认为苦参可入心、小肠、膀胱经,有清热利窍逐水湿之功,为治因治症之药;浙贝母散结助苦参清热利湿为其巧,开肾母肺气以助气化为其妙,《本经》就有贝母治淋之记载;当归和血润燥,既防苦参苦燥伤阴,又示人以顾正之意,为治疗湿热淋证之效方。

七、辨证治愈紫一例

梁某,男,18岁。

初诊∶19671219日。

主诉及病史四肢伸侧紫斑半月余,腹痛时作,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西医诊为过敏性紫癜。平素畏寒怕冷,喜进热食。

四肢肘膝以下大量紫斑,臀部散在紫斑。舌质暗红,舌苔黄腻,弦滑数。

辨证湿热蕴于血分,迫血外溢于肌肤。

治法凉血活血,清利湿热。

处方生地黄30g赤芍30g茜根炭9g肉从蓉30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226日。服上方药6剂,诸症减轻。上肢紫斑消失,下肢紫斑显减,臀部紫斑减少不显。舌苔黄腻,较上次变薄,脉滑。效不更方,继服原方药。

三诊∶1968220日。服上方药后紫斑已消。近日外感后紫斑又现,小便黄赤,大便调。舌苔薄黄,脉滑。尿常规检查有少量蛋白和红细胞。

辨证紫斑虽去,湿热未尽。外感之邪诱发,湿热逼血妄行,紫斑又现,尿中异常。

处方生地黄30g赤芍30g茜根炭9g白茅根3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

四诊∶31日。紫斑消失,自诉乏力倦怠,无他不适。舌苔薄黄,脉滑。尿常规检查偶有少量蛋白。药已中的,按220日方继服药6剂。

五诊∶322日。紫斑未现,诸症消失。舌苔薄白,脉细。数次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嘱服荷叶丸巩固疗效。

【按语】患者紫斑系湿热迫血外溢于肌肤所致。湿热为因,存于肌肤的瘀斑为其果。平素畏寒怕冷,喜进热食,反映其为阳虚之体。权衡轻重缓急,主凉血活血、清热利湿法,以生地黄、赤芍凉血活血以治瘀热,茜根炭凉血止血祛瘀,又能清利湿热以治其因,肉苁蓉润肠通便以治便结。全方寓益肾于治疗之中,紫斑得消。后因湿热未尽由外感而诱发,据其脉证,减去益肾润肠之苁蓉,加一味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白茅根。药证合拍,诸症得消。又汲取前次病证复发的教训,嘱患者服用荷叶丸以资巩固。加减进退,法度森严。

吴一纯先生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四十余年,长于内科杂证,对消化道疾病及肿瘤有精深研究,善用经方化裁,药味精简。如用吴茱萸汤治疗顽固性呕吐;黄芪桂技五物汤加半枝莲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发热;治疗淋证用当归贝母苦参丸等,均取得良好效果。另外还创制新方平消片,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屡收良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