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九品十八阶之地方文官体系 

 梦想童年594 2022-03-17

 
在地方行政管理上,清朝采用的是“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散厅)”三级制的形式,其官职就是按照九品十八阶进行设置。
 
总督和巡抚掌握一省之行政、军事和监督大权的封疆大吏,布政使、按察使为督抚之属官。省之下为府,一般有知府、通知、通判等。府下设县,一般有知县、县城、主薄等。
 
主管一省或多省经济、行政、军事的最高长官为“总督”,清朝在全国设有八大总督,晚清时又设东三省总督,共九大总督,同时还有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一般来说,总督品级为正二品,但一般会兼授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都察院左都御史为满人担任)高配到从一品,兼任大学士的总督更可高配至正一品。两江总督曾国藩、直隶总督李鸿章、陕甘总督左宗棠等人都曾被授予大学士,都是正一品的高官。
 
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巡抚,品级为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则提升至正二品。但又个别省份的巡抚属于高配,如山东巡抚,官阶为正二品,但同时兼清关事务、盐政事务等,同时兼提督衔,职级可高配置从一品。因山东不设总督,所以山东巡抚是山东名副其实的最高长官。
 
一府的最高长官为知府,品级为从四品。但顺天府和奉天府两府的最高长官称“府尹”,其品级为正三品,可谓是高配版的知府。
 
一县的最高长官为知县,品级为正七品。但并不是所有的县令都是“七品芝麻官”,清朝有四个地方的县令为正六品,即位于天子脚下的大兴和宛平两县,还有盛京所在的承德县,以及孔子家乡所在地曲阜县。这四个县令比一般的县令高出两个等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