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8月,由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3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第4军、第30军组成的右路军顺利走出大草地。为执行北上进军甘南的战略计划,红军必须占领被称为“甘南门户”的包座。国民党守军凭借山险林密,在包座周边筑以集群式碉堡,发誓要堵截红军。 红一方面军的红1军团已成疲惫之师,红3军团主力尚未完全走出草地,徐向前主动请缨,把攻打包座的任务交给红四方面军部队。毛主席十分高兴,同意了徐向前的建议。 徐向前派出红30军担任主攻,红30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徐向前布置的战术是红四方面军最擅长的围点打援战法。 包座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南,分为上、下包座,相距数十里,有包座河纵贯其间,山高路险,森林密布,是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地。 此前,胡宗南没有料到红军会兵行险招,穿越数百里茫茫大草地。红军突然出现在包座附近,胡宗南一时有点手忙脚乱。包座守军只有一个团,这点兵力是远远不够的。这时,胡宗南接到蒋介石给他的手令,要他务必力阻红军北上,逼迫红军退回草地,以便在川西聚而歼之。 胡宗南赶紧调兵遣将,命令国民党军第49师开赴包座。 侦察员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中央和前敌指挥部,毛主席神情严峻:“一定要在胡宗南增援部队赶到之前,抢占包座,打开北上之路。否则,我军就有被迫退回草地的危险!” 毛主席问徐向前,30军能否承担这一重任?徐向前向毛主席介绍了红30军的有关情况,还带着政委李先念、军长程世才来见毛主席。 ![]() 程世才中将 红30军是从原鄂豫皖边区的红11师扩编而来的,有商南起义的红色血脉,首任师长就是大名鼎鼎的许继慎。1933年7月,红30军正式成立,首任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余天云嚣张跋扈、气量狭窄、目空一切,张国焘被迫调走余天云,改派程世才担任军长。 程世才此前是李先念从团、师、军一级一级培养提拔上来的,李先念非常欣赏程世才的军事才能,称赞他“像头出山的猛虎”,说他气势夺人,身先士卒,一往无前。程世才虽然与李先念是平级关系,但却把李先念当作兄长,虚心接受他的领导。李先念说:“程世才是个战将,但也要有人撑腰。”在李先念的支持下,程世才把红30军锻造成了四方面军的拳头部队。 红30军原有2万余人,后来调给红一方面军一个团,加上过草地时减员,实有兵力1.3万余人。战前,军部将所辖3个师进行缩编,取消90师番号,将所部分别编入88师、89师。 红一方面军当时在长征中减员太多,而且十分疲劳,可红四方面军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战士们饥寒交迫,每人只有不到十发子弹,也是饿着肚子打仗。但徐向前自信以30军的实力对付国民党包座守军,还是绰绰有余的。 徐向前决心速战速决,在敌援兵未到来之前攻下包座,然后集中兵力打援,在运动中歼灭敌国民党军第49师。在亲赴前线勘察敌情和地形后,徐向前做出围点打援的战术安排: (一)以红30军89师264团攻击包座南部的大戒寺;以88师两个团和89师另两个团位于包座西北地区,相机打援;(二)以红4军一部攻击包座以北的求吉寺;(三)林彪率领的红一军团作为预备队,集结于班佑和巴西之间,在休整的同时,负责保护党中央的安全。 ![]()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 红四方面军对围点打援的战术非常在行,程世才更是这方面的高手。接到命令后,程世才率第88师为前卫,李先念率军部居中,以第89师担任后卫,朝包座方向前进。 8月29日晚,红30军、红4军向上下包座的大戒寺和求吉寺同时发起攻击。国民党守军凭借修筑的坚固工事与险要地形,控制制高点,组成密集的火力网,与红军激战。 在攻击上下包座的同时,程世才带人前去勘察援敌进抵包座的路线和地形,以便做出打援的具体安排。程世才命令红30军将大戒寺残敌围得水泄不通,做出猛攻的战斗姿态,使守敌始终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逼迫敌人一遍遍发出求救信号。然后,他将6个主力团埋伏在上下包座之间西边的原始森林里,张网以待。 根据程世才亲审俘虏得到的情报,国民党军援敌应于8月30日下午到达大戒寺一线。因此,红30军打援部队拂晓前即进入潜伏阵地,等了一夜和一个上午,侦察兵回来报告,有支国民党军大部队沿松潘通往包座的道路前进——这支部队就是胡宗南派来的援军第49师。 第49师原本隶属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实力弱小,又是杂牌。因参与十九路军在福建的反蒋事变,被蒋介石秋后算账。蒋介石委派黄埔一期生伍诚仁担任师长,排以上干部也都替换成黄埔生。于是,49师摇身一变从杂牌军变成了半嫡系的中央军部队。 49师是红军的“老熟人”,曾经在江西中央苏区与红军交过手,吃过围点打援的苦头。师长伍诚仁与徐向前是黄埔同学,深知这位老同学战术变化多端,他唯恐在山峦起伏、云遮雾绕的包座坠入红军布下的陷阱,因此行军一直小心翼翼。 ![]() 包座战役主战场遗址 程世才命令红30军264团出动,派出小部队沿途袭扰。 对于红军伸出的诱饵,伍诚仁不予搭理。他先派一部兵力探索前进,在逐次占领山头、建立制高点和占据有利地势后,再令大部队跟进。8月30日,49师前头部队到达上包座后,他们没有径直扑向被红军围攻的大戒寺,而是继续交替掩护,探索前进。 伍诚仁摆出来一副绝不上当的面孔,拒绝任何眼前诱惑,且战且进。 徐向前传令担任助攻的红4军加大攻击下包座求吉寺的强度,然后继续以红30军264团步步引诱49师。 下包座在红军的猛攻下渐渐不支,守军直接向胡宗南求救,胡宗南限令第49师务必于31日晚进驻下包座。伍诚仁接到严令,同时发现与之纠缠的始终是红军的264团,未发现红军大部队踪迹,于是他终于卸下了戒心,命令49师全速前进。 49师迈开了大步奔走,整个队伍犹如一条长龙,各团之间逐渐拉开了间隙,如同一个人露出了肚皮,破绽就在这时出现了。31日下午,敌人全部进入红军包围圈内,程世才、李先念发出进攻命令。 ![]() 30军268团首先抢占包座桥,楔入敌三个团的结合部。其他各团纷纷从隐蔽处跃出,扑向敌人,49师被红军分割成三块,首尾不能相顾。枪声、炮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六、七里长的战场,打成了一片火海。 分割后围歼仗,进行得非常艰难。从地势上来讲,红军是居高临下,但敌人有纵深配备,并占据着许多小山头,漫山遍野都是大松树和灌木丛,敌人运动兵力红军看不到。红军冲到哪里,哪里的敌人就利用树林、山包或河坎作掩护,拼命地守卫,拼命地反击。 程世才在《包座之战》中回忆:
由于山高林密,许多地方的围歼战演变成拉锯战、肉搏战,红军采取多梯队的疏散队形进攻。
红30军掌握的所有预备队和机关的干部、宣传员、炊事员、饲养员也都拿起枪来参战。最后出击时,程世才带着军部的几个同志也随部队到了前边。当他们经过这阵地时,几乎每一步都会踏到烈士们洒的鲜血。 战斗激烈地进行了七八个小时。是役,全歼国民党49师,毙伤4000余人,俘敌800余人,缴获长短枪1500余支、轻机枪50余挺,还有大批粮食、牦牛、马匹等物资。49师师长伍诚仁跳河逃跑,被蒋介石下令撤职查办。伍诚仁从黄埔毕业后仕途一帆风顺,如果不是此战失败,很快就将晋升为军长。但他的扶摇直上到此终结,此后他长期空挂高级参谋的名义,退居二线,黯然失色,郁郁不得志。 ![]() 包座之战是扫除长征路上障碍的重要战斗之一,也是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包座战役,为红军进军甘南撕开了一道口子,蒋介石、胡宗南企图把红军围困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 程世才、李先念这对搭档,带着红30军以疲惫之师打出四方面军的威名。后来,程、李二人又一同加入西路军随徐向前征战河西,西路军三个军长,仅有程世才九死一生,幸免于难。程世才、李先念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共同奋战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时刻。 作为包座之战这场战斗的前线具体指挥者程世才,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毛主席还拿他的名字打趣:“世才世才,不世之才。名字起得好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