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悼念胡文彬先生,愿先生千古,书香常伴!

 小青闲话 2022-03-17

胡文彬先生照片


作者:王丹 笔名:娴清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折射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内在基因,是复杂交织的人情现实,也是至真至纯的艺术理想空间。结识这本书需要缘分。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在旧书摊上淘书。我第一次到北京的时候,在一家堆满了旧书的小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封面特别破旧的《红楼梦》,虽然只有上半部,我也买了下来,从此就与这本书结了缘。

但是,我再没有机缘在红学方面得到进修,全靠自学。我阅读了一些与《红楼梦》相关的书籍,写了数篇随感。2006年,我创作了《半醉半醒品红楼》,以六万字的篇幅发表在网站,居然收获数万人的点击。经过几年的学习,我终于考上了研究生,有机会听了红学界的专家胡文彬先生的讲座。胡文彬先生是一位平易近人、学识渊博的老师。讲座之后,我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和胡先生请教了一些《红楼梦》的相关学术问题,胡先生都不厌其烦地给予指点。

因为我们只是讲座的交流,我没有想到胡先生待人如此厚道,对我的文章也都写了评语,这让我非常感动。

毕业好多年之后,我出版了小说《朝天阙》,来北京举办读书活动之时,想拜访胡先生,但内心很犹豫,感觉我这么一个没有什么资历和成果的学生,冒眛登门,实在是有点不好意思。万万没想到,胡先生同意了,第一次登门拜访先生,他身材高大、文质彬彬、态度和蔼可亲,看了我的作品,鼓励我在小说创作及古代文学研究方面继续提升,不断学习。

后来,他阅读了我创作的有关《红楼梦》的书籍,指出了很多不足之处,让我获益匪浅。我需要学习的地方真的太多了。胡先生是《红楼梦》学界的大家,也是全国知名的专家,他却总是以侠义为怀,不计门槛出身、不断提携文学后辈,这一点实是难能可贵。

胡先生不仅是学术上的大家,而且有着侠义的情怀。他比较正直宽厚,说话也直率,是有真性情的人。他在《红楼梦》的研究方面一丝不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极敏锐的洞察力。他不会随便摆架子,有长者的风范。他指点了一些未来可研究的方向,也让我更有信心去创作更好的作品。

在生活方面,我初到北京工作,胡老师也很关心,叮嘱我好好工作、努力学习。胡文彬先生是一心向学的学者,更是能够宽厚待人,帮助指点后学的长辈。我学识浅陋,要继续学习,得到进一步提升。

愿先生一路走好,愿在另一个美好世界也有《红楼梦》相伴,愿先生千古!


青青专栏,篇篇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