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藻池——寻觅金中都4【原创】 我的“金中都系列”起初的打算是想先扫清外围,把金中都的周边城垣轮廓写明白,再写城里的情形。这个“鱼藻池”篇本来是想放在讲“金中都水系”时一起说的,但是最近发生新的情况使我改变了这个打算。 2015年6月19日出版的《人文月坛》报8版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标题为《玉渊潭原名“鱼藻池”》。文称:“早在辽代,此地(玉渊潭)有股股清泉从地面涌出,四季不竭,渐渐扩展成一片天然湖泊,名为鱼藻池。”又说:“到了金代,这里已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金章宗完颜璟在此建造同乐园行宫,并筑一台专门钓鱼,钓鱼台从此得名。元朝时,鱼藻池畔建了一座玉渊亭,玉渊潭正式得名。” 文章认为“鱼藻池”就是“玉渊潭”,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这样,我不得不把“鱼藻池”篇提到前面来。 “鱼藻池”到底在哪里?按照上文说法,“鱼藻池”就是“玉渊潭”,这就把两者混淆了。 玉渊潭与鱼藻池根本不是一回事,风马牛不相及。 菜户营附近的“金中都公园”内有一个展览,我们进去一看。 ![]() 这个展览名叫“建都之始——北京建都860周年纪念展”。 ![]() 请大家看展览陈列中有个铜质的金中都城沙盘。左边那个深色圆形的就是“鱼藻池”。 ![]() 这个地图显示得更加清晰。鱼藻池在大安门的西侧,同乐园在鱼藻池的西侧。 ![]() 展览中有一块展板专门说到“鱼藻池遗址”:“金中都鱼藻池(今称青年湖)遗址,位于西城区(原宣武区)白纸坊桥西约200米处。上世纪90年代为配合西厢工程建设,曾对该遗址进行钻探,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探明了金代'鱼藻池’的东、北、南岸。湖域平而呈马蹄形,在湖心'琼华岛’上发现两处夯土区,可能是文献记载的'鱼藻殿’和'瑶池殿’”。 ![]() 2015年2月下旬的一天,我专门去了“鱼藻池”一次。沿着广安门外滨河路乘车在白纸坊桥下,再往西走。 ![]() 往西走了没多远就看到被围墙围起来的一处,因为进不去,只得再往北走,就看到这处紧闭的大门。蓝牌子上写着“施工重地,谢绝入内,后果自负 ![]() 这块铜牌下面的英文我就裁去了,保留上部的中文文字。它不说“鱼藻池”而说“太液池”,常识告诉我们,“太液池”的称呼只有皇家才能使用,一般是指位于皇城内庭中心地区最重要的池苑。 ![]() 元朝初年,作为金中都皇家园林的河湖水系遗迹依然完整,而且景色宜人,是居住在元大都内的贵族、文人去“南城”游览的最佳去处。到了明代嘉靖年间,鱼藻池仍是出外城西部幽雅的去处,此时的鱼藻池依然保留环形水面,由于官府利用鱼藻池周边的土地,调集移民,开始种植蔬菜,供应城市消费,故此地又名“菜户营”(菜户营的名称原来是这样来的)。到清朝末年修建京张铁路,设立广安门客货站,新修建的铁路挤占了鱼藻池西北面的园地和水面,使环形水面变成了马蹄形。 因为有围墙,我找到一辆停在路边收废品的卡车,爬上去就能看到围墙内的一些情况。 ![]() 把相机伸进去拍摄:里面是一片平地,想起来了,刚才门口牌子上的信息告诉我们,这里现在成了一处建筑工地了。 ![]() 根据《北京市宣武百科全书》记载,1915年以后,广安门外双合盛啤酒厂在鱼藻池湖心岛上为外籍技师修建了一座小洋楼。解放后,洋楼由房管部门管理。后来,宣武区体委占用鱼藻池部分土地,修建了青年湖露天游泳场。后游泳场废弃,又将北面水面用土填平,变成了宣武区体委的体育训练场地,修建了网球场、棒球场等,这样鱼藻池水面成了今日的月牙形。 ![]() 平地后面隐约可见处于停工状态的别墅楼群。 ![]() 别墅群后面是铁路系统的小区。 ![]() “鱼藻池”呢? 我不甘心就此打住。顺着围墙往西行走,走到尽头看到可以上去,于是就爬上去。真好!这个位置高于围墙,可以看到里面的一些情形了。 ![]() 几座烂尾楼别墅还在静静地矗立着……发现有水池的模样,周边还有石栏杆立着。南侧的水池里没有水,杂树丛生,一片荒凉。 ![]() 其实,北京城里叫“鱼藻池”称谓的并不止这一处。现在我们知道的至少有两处,一处在原祟文区天坛北面。金代,因大兴土木扩建中都城,在这里取土烧砖,形成一些积水窑坑。清代北京方志记载,后人利用这些窑坑积水养鱼,并在鱼塘四周植柳、开田、建屋,故地名被称为鱼藻池。后来元明清以至民国,附近的住户都以饲养金鱼为生计,故这里又被人们俗称为“金鱼池”(龙须沟就在那里)。而玉渊潭从来也没有叫过鱼藻池的称谓。 ![]() 一派肃杀景象,想想如果晚上来的话,可真有点渗人。 ![]() 站在这个高处,西边就是铁路,这里离西客站很近,这列双层列车正驶往西客站。 ![]() 围墙南边的这条马路是“红莲南路”。 ![]() 把地图附上,看一下鱼藻池所处的位置。鱼藻池的月牙形清晰可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