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汉三国

 新用户8926AVU2 2022-03-17

(续前文)我们进入了第三个系列,秦、汉、三国时期,共21幅彩画儿及故事,本期为十个小故事,分别是:祝鸡翁、商山四皓、张良进履、一饭千金、暗度陈仓、浑天仪、负薪读书、三到瑶池、苏武牧羊、张敞画眉

32.祝鸡翁(肖梅)

00:00
03:18

在我国许多地方,老百姓拿着鸡食呼唤鸡群时,总是亲呢地喊着“祝、祝、祝”。只要听见这种呼声,在外放养的鸡群,都会飞快地跑过来争食。相传这呼声源自中国古代的养鸡专家“祝鸡翁”。

据汉代刘向《列仙传》记载,祝鸡翁是洛阳人,住在尸乡(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北山脚下,终生以养鸡为业。他养的鸡,不仅体姿健美、啼鸣洪亮,而且肉美蛋多。他将鸡群“暮栖树,昼放散”。更让人叫绝的是,他养的千余只鸡都有名字,一呼鸡名,鸡就应声拍翅而来。祝鸡翁给每只鸡都起了漂亮的名字,如:“拖锦碎沙”、“戴红拍翠”……很快“养鸡专家”祝鸡翁的名声越来越大,远近乡邻都来向他学习饲养方法,他也总是热心地向他人传授自己的技术和经验。

祝鸡翁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用他的姓“祝”来呼唤鸡儿。中原的百姓和核南方的客家人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习俗。后人用“祝鸡翁”来比喻善于养鸡的人。

《扩展资料》

八大古代文人风雅之爱: 长廊中有八幅彩画描绘了八位古代文人的风雅之爱,简称为“长廊八爱”。他们分别是:祝翁(祝鸡翁)爱鸡,羲之(王羲之)爱鹅,子猷(王徽之)爱竹、渊明(陶渊明)爱菊、茂叔(周敦颐)爱莲,元章(米芾)爱石,云林(倪瓒)爱洁、东坡(苏轼)爱砚

33.商山四皓(田园)

00:00
04:48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汉初的四位高土,即东园公、甪(I0)里、绮里季、夏黄公四人。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这四位高士因不满秦始皇的苛政繁刑,而长期隐居在商山(位于今陕西省商州市东南)。他们不慕高官,清白自守,过着采食商芝、栖身洞穴的清盆生活,为历代士庶所敬仰。深山隐居的生活虽然十分清苦,但四位老人常常在一起作歌而乐,以抒发高远的志向。他们曾唱道:“莫莫高山,深谷逶迤,哗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因四人出山时都八十有余,发皓眉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

汉高祖刘邦久闻“四皓”的大名,曾请他们出山为官,但被拒绝。刘邦登基后,立吕后所生的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戚夫人所生的次子刘如意为赵王。后来,他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为太子。刘盈的母亲吕后闻听后,非常着急,遵照开国大臣张良的主意,令太子刘盈备好马车,恭敬地招请四皓下山同游。有一天,刘邦与太子一起饮宴,他见太子背后有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派人相问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上前谢罪道:“陛下过去轻视谋臣,我等不愿挨骂而愿居不仕;我们听说太子是个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礼贤下士,就一齐来做太子的宾客。”刘邦知道大家很同情太子,又认为太子有了四位大贤辅佐,羽翼已经丰满,当场唱了《鸿鹄歌》,并从此消除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后来刘盈继位,为汉惠帝。当吕后要封四皓为高官时,他们却婉言谢绝,重新又回到商山,继续过起了清贫的隐居生活。

历代过往的文人墨客在商山留有诗文百余篇(首),盛赞四皓淡泊名利、坚持道德操守的高尚风范。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李频等人赞颂四皓的名篇,更是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将商山四皓的高风亮节昭示启迪后人。李频的《过四皓庙》诗文如下:

东西南北人,高迹自相亲。天下已归汉,山中犹避秦。龙楼曾作客,鹤氅不为臣。独有千年后,青青庙木春。

34.张良进履(木兰)

00:00
03:56

《史记 留侯世家》记述了一位少年屈身尊老、以求教益的故事。张良(?~前18o在字子房,相传为城父(今河南宝丰东)人,汉初大臣。其阻义、父亲都当过韩国的相国。秦灭韩后,张良立志要向秦国报灭国之仇。

张良结交了一位大力士刺客,在博浪沙(河南原阳东南)行刺秦始皇未果,洮亡至邳(今江苏睢宁北)。一天,他在河边散步,遇见一个须眉皆白的老人端坐在圯( vi )栎上,悠然自得地晃着腿哼着歌。老者见张良走来,抬脚把鞋甩到桥下,并对张良说:“小伙子,你去桥下把鞋给我拾回来。”张良看在老人的面子上,强忍心中的不乐,下桥把鞋拾了上来。刚上桥,老人又把脚伸了过来,说:“给我把鞋穿上。”望着眼前这位鹤发音颜的老者,张良心想“此人绝非等闲之辈,一定是用此办法在考验我的忍耐力”,于是就恭恭敬敬地跪在桥上,把鞋子给老者穿上。穿上鞋后,老者竟连个“谢”字也不说,起身便走。张良见老人行为十分独特,好奇地跟在其后,没走几步,老者就笑着转过身来对张良说:“你这小伙儿心诚,是个可造就的良才,我十分愿意做你的老师。”张良赶忙跪拜在地,拜老者为师。老者约他五天后早晨在圯桥上相见。五天后黎明时分,张良来到桥上,老人已经先到,有些生气,约他过五天后再来。又过了五天,鸡打头时,张良就赶到桥上,可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老人生气地说:“去吧,如果你愿意,过五天再来。”张良唯恐再次迟到,第四天半夜就赶到桥上等候。老者来时,见张良已在桥上恭候多时,念他学习心切,待人诚恳,就把一本《太公兵法》交给了张良,说道:“学会这本书的内容,你就能当帝王的老师,十年后必能成就大业。”这位老者就是黄石公


张良得此兵书后,日夜攻读,潜心钻研,深得其中的要领。在楚汉战争期间,他凭间学到的满腹兵法韬略帮助刘邦打下天下,曾先后提出丕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 重用韩信等策略,均被刘邦采纳。在楚汉“鸿沟议和”后的关键时刻,张良又提出追击少的建议,一举歼灭了楚军,为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留侯。

35.一饭千金(沐歌)

00:00
04:04

此图描绘的是一则有关韩信的著名典故。韩信(?~前196年),汉初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淮阴市西南)人。初属项羽后归刘邦,被任命为大将,战功卓著,是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幼小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由于父母早亡,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总是反对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处处遭到刁难的韩信,只好常常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为了能自食其力,韩信每天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由于不能保证天天都能钓着鱼,他时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婆婆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经常挨饿,就把自己带的饭分给他吃。老婆婆一连十几天分饭给小韩信吃,帮助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发誓将来要报答漂母之恩。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您!”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帮助刘邦夺得了天下,被刘邦封为楚王。韩信功成名就后终对漂母的分食之恩念念不忘。他遵守当年的诺言,派人四处寻找漂母,以千金相赠。旧人用“漂母恩”或“—饭千金”的成语,来比喻“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行。木代诗人田锡写下了《千全答漂母行》的诗句,赞扬漂母分食和韩信报恩的美德:

止水明沈沈,鉴貌未鉴心。丹凤舞跄跄,知声未知音。定王欲图霸,不识韩淮阴。淮阴漂母家,独得千黄金。

36.暗度陈仓(志宏)

00:00
08:11

公元前206年年初,起义军领袖刘邦在秦国都城咸阳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尽管楚王当初曾有 谁先入主关中,谁就是“关中王'的旨意,但来迟一步的项羽自恃实力强大,战功显赫,硬是将刘邦从咸阳逼回霸上。不仅如此,项羽还自封为“西楚霸王”,将刘邦封为汉王,命他驻军西蜀的汉中。西蜀汉中当时还是荒蛮贫瘠之地,面对项羽的百万大军和昭然若揭的用心,刘邦只好暂时忍耐,率领自己的三万将士向西蜀开拔。临行前,准备荣归故里的张良前来送行,并留给刘邦一句话:“此去西蜀,途经栈道之后,万望将栈道烧毁。”

刘邦深知张良的良苦用心,在将士们都不理解的情况下,毅然下令,放火烧了栈道。

刘邦走后不久,张良偶遇韩信。韩信和张良同为韩国亡国之奴。因为不满项羽刚愎自用、任人唯亲的做法,韩信在张良的引荐下,准备西去汉中投奔刘邦。临行前,张良将一张标有陈仓故道的地图交给韩信,作为面见刘邦的信物。韩信靠着这张地图和一位在山中砍柴樵夫的指引,顺着陈仓故道,来到了西蜀汉中刘邦的大营。

韩信投奔刘邦后,凭借自己的军事谋略,以及萧何的大力推荐,取得了刘邦的信任,并被识人善任的刘邦设坛拜将,封为大将,统领汉军。汉王元年(前206年)八月,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由韩信训练后的汉军军容整肃,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刘邦决意挥师东进,进攻关中。张良又献计刘邦,叫他明修栈道,暗中绕行陈仓古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袭击楚军。刘邦又征求韩信的意见,韩信的主张竟与张良不谋而合,喜得刘邦赞叹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汉军静悄悄地离开南郑,准备先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此时,项羽正被东方的战局所牵制,无暇西顾,他委派三位秦国的降将分别把守关中地区,故关中又被称为“三秦”。这三位降将是雍王章邯、翟王董翳[yì]和塞王司马欣,由于他们兵力单薄,又不受秦民拥护,立足不稳。于是,韩信命樊哙、周勃、夏侯婴等将军率领少数人马,先去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以麻痹楚军。

雍王章邯遵照项羽的密嘱,准备凭借陈仓天险守住汉中,想把刘邦困在偏僻的山里。

当章邯闻知刘邦已命韩信为大将军,正在督修栈道,准备出兵,他大笑道。“既想出兵,当初何以烧栈道?三百里栈道尽是悬崖峭壁,何年何月方能修成?真笨贼也!”说完章邯又问左右韩信何人,左石右忙将韩信的历史对他说明。他又大笑道:“胯下庸夫,有何将才?”于是放心落意,毫无戒备。时值天高气爽的秋李,汉军将士在韩信的指挥下,一面佯装修复栈道,一面命主力离开南郑,沿着西北的陈仓故道,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渭水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陈仓。

一天,忽有陈仓败兵,逃至废邱,报称汉军已夺了陈仓,杀死守将,现已兵临城下。章邯方知中了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慌忙引军迎战,迎面正撞上樊哙,两军厮杀。汉军积愤已深,势不可挡,且杀得章邯顾头失尾,节节败退,带着残兵狼狈地退回废邱,企图固守城池。韩信取出萧何提供的地图仔细察看,见废邱城面临渭水,防守严密,易守难攻,于是决定用计智取。他命大将樊哙等部到渭水下游截流,引渭水猛涨,如万马奔腾,涌进废邱城内,城内顿时乱作一团。章邯见势不妙,急忙率兵从北门突围,韩信马上又命樊哙率军追击。章邯丢了城池,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只好拼死一战、结果惨败,自知无法脱险,便在绝望中拔剑自刎了。

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不到一个月就这样尽归汉王刘邦了。韩信与张良携手,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出奇制胜地夺取了三秦,打开了东进的大门,为刘邦建立了一个兴汉灭楚的根据地。本图描绘的是韩信在向砍柴樵夫询问陈仓故道的情景。后人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形容用虚假的行为来迷惑对手,暗地里进行真正的活动,以求出奇制胜的做法。。

37.浑天仪(肖梅)

00:00
02:28

长廊众多的彩绘画中,有几幅是反映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成果的。本图画的是由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 lào xià hóng )制造的天文观测仪器——浑天仪。落下闳,姓落下,名闳,少公。西汉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公元前2世纪~前1世纪的天文学家。他精通天文,长于历算,受汉武帝征聘,官居太史待诏。曾与邓平等人创制《太初历》,并制造浑天仪,以观测星象。


落下闳亲自动手制造的浑天仪,由几个圆环同心安置而成,圆环直径八尺。其中固定在支架上的两个互相垂直的环,分别代表地平和子午圈;几个可以转动的环,分别代表赤道、黄道、时圈、黄经圈等。在可转动的环上,还附有窥管以供观测之用。落下闳在天文学特别是浑天学上的贡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一具浑天仪,是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年)制造的。


东汉科学家张衡(78~139年),对落下闳制造的浑天仪加以改进,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利用水力旋转的浑天仪。


38.负薪读书(肖梅)

00:00
02:53

这是一幅“聚锦画”,描绘了朱买臣“负薪读书”的故事。朱买臣(?~前115年),宁翁子,西汉吴县(今苏州)人,家住穹隆山下,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朱买臣年幼时,父母双亡,从小孤苦伶仃,靠卖柴度日。然而他人穷志不穷,决心通过刻苦学习,将来为民做事。朱买臣克服了许多困难,坚持边打柴边读书。他怕人嘲笑,把书册藏在山中,每次砍柴时就地取出阅读。他的妻子后来因为朱家太穷以及丈夫“读书恶习”不改而离开了他。妻子的离去并没有使朱买臣气馁,反而使他更集中精力抓紧时间读书,即使在担柴的路中,也是一边走,一边念书,留下了“负薪读书”的佳话。由于长期读书积累,买臣知识广博,学富五车,五十岁时,终于得到友人推荐,经汉武帝面试,当上了中大(dài)夫,后又任会稽( kuà jī )太守【以今天的江苏苏州为中心的江浙地区,或今天的浙江绍兴的一部分】,主爵都尉,直至做到丞相长史 [ zhǎng shǐ ]。

朱买臣“负薪读书”同李密“牛角挂书”、“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均被视作我国古代名贤勤奋读书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39.三到瑶池


00:00
03:56
图中手划仙槎(cha)、载桃而归的老者是历史上著名的滑稽人物东方朔(前154~前93年),字曼倩,西汉大臣、文学家。平原厌次(今山东)人。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他身材矮小,性格诙谐幽默,能言善辩,擅长辞赋,其中《答客难》较为有名,常以讽刺的方式劝谏汉武帝的过失,传为忠臣,后世关于他的另类滑稽传说很多。
晋.张华《博物志》记有一个故事。一年,武帝过生日,一只青鸟落到殿前,帝问东方朔是什么鸟。朔说:“这是西王母养的青鸾,又说王母就要来为帝祝寿了。”果然不久,王母真的捧着七个仙桃来为武帝道贺来了。王母自食了其中的两枚,将其余五枚仙桃献给了武帝。武帝命侍臣种其种子,王母阻拦说:“这是仙境瑶池蟠桃园中的仙桃,其叶能遮三千里,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不可种到下界。”又指着在一旁偷窥的东方朔说:“我的桃子熟了三次,此偷窥小儿每次都要来偷,是个坏小子。”
据王母所言仔细地算一下,东方朔至少活了一万八千岁,是个长生不老的寿星。旧时年画中常有一滑稽老人捧桃的题材,画名为“三到瑶池”或“东方朔捧桃”,其寓意是颂贺有才能或有口才的人的寿辰。明代唐寅为其所画的《东方朔图》配诗道:
王母东门劣小儿,偷桃三度到瑶池;群仙无处寻绠迹,却自持来荐寿卮。
【诗注】绠( geng ):汲水用的短绳,这里比喻短矮者。卮( zhi ):古代一种盛酒器,“寿卮”即指寿酒。
《考证花絮》
此画曾被认定为“白猿偷桃”的故事。经过考证,此图系清代画家钱慧安作品《三到瑶池》的临摹画,画工笔法老道娴熟,人物及衣纹极富动感,充分反映了晚清海派人物画的特点。

40.苏武牧羊(肖梅)

00:00
05:05

上图为清代著名画家任伯年创作的《苏武牧羊图》。苏武(?~前60年),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据《汉书.苏武传》记载,天汉元年(前100年),且(jiu )鞮(di)侯单于新立,为与汉修好,他遣使送回以往扣留的汉使路充国等人。汉武帝为回报匈奴的善意,派中郎将苏武、副中郎将张胜及随员常惠等一百多人出使匈奴,送还原被扣的匈奴使者,并厚馈单于众多的财物。苏武等到达匈奴后,原降匈奴的汉人虞常等人与张胜密谋,欲将死心塌地为单于出谋划策的汉人卫律刺死。由于虞常办事不慎,计谋泄露,被单于逮捕,并累及苏武。苏武不愿受辱,自杀未成。单于敬重他,派汉降臣卫律劝降,苏武不为所动。于是,单于把苏武幽禁在地窑中,断绝其饮食、以此逼他就范。办员以积雪、毡毛为食,数日不死,匈奴以为他是神,就将他流放边远的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烟的地方,放牧羝羊。始元二年(前85年),匈奴新单于继位,遣使者欲与汉朝亲善,汉朝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始元六年(前81年),苏武等九人由汉使迎接回国。苏武羁留匈奴十九年,习知边地民族,归国后被任为典属国,专掌少数民族事务。


苏武出使的时候,不到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非人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城的百姓都出来迎接他。人们瞧见须发皆白的苏武手里还拿着已磨成光杆子的象征朝廷的节杖时,无不感动得潜然泪下,都说他是个忠义有气节的大丈夫。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朝廷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只身一人在茫茫塞外草原上,啮(niè)积雪,餐毡毛,食野鼠、杖汉节的悲壮之举仍是后人忠义爱国、坚持民族气节的典范。后人常以“苏武节”或“牧羊臣”来称赞忠贞不屈、九死为国的英雄行为。

这是在中国美术馆的任伯年画展上的另一幅《苏武牧羊》,摄于2021.8.28日


41.张敞画眉(田园)

00:00
02:20

张敞,字子高,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宣帝在位时(前73~前49),任命毛遂自荐的张敞为京兆尹(京城行政长官)。据《汉书.张敞传》记载:张敞为官秉直公正,他首先处治了强盗小偷,然后开始惩办那些胡作非为的公子王孙。然而,他的做法得罪了当时的皇亲国戚和达官贵族,他们纷纷上书皇帝,诬告张敞“风流、轻浮”。原来张敞深爱自己的妻子,夫人早晨端坐梳妆时,张敞常常亲自为她描眉化妆。京城长安也流传说张敞画的眉形妩媚动人。汉宣帝闻讯后,向张敞查问此事,张敞理直气壮地答道:“我为自己的妻子面眉,这和我听说的夫妻之间、闺房之中的隐私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汉宣帝见他说得在理,又知他治理长安很有成绩,便一笑了事。后人用“张敞画眉”来表示夫妻恩爱,用“京兆眉妩”来形容妇女眉毛秀美。

 
更新于 2021-11-23
来自作品集颐和园长廊彩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