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锂电三大主流正极材料结构的秘密

 young1987_tsg 2022-03-17

6月10日星球上传文件清单【总共已发布2324个主题,2597份文件!

文/凭栏眺

锂离子电池的电压来自于正负极材料之间的氧化还原能量差,为了获得更高的电压需要正极材料的能量尽可能的低,而负极的能量则越高越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正极材料中阳离子具有较高的价态,从而获得较低的能带。Goodenough等人在上个世纪的研究中发现S2-:3p能带上边缘要明显高于O2-:2p,这就制约了低能带的金属材料元素的选择,金属离子过高的氧化态(如Co3+/4+)会引起S2-的氧化生成单质S,为了克服这一问题,Goodeough采用O替代S的方式,O2-:2p较低的能带减少了与金属阳离子能带的重叠,从而提升了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稳定性,使得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提高到了4V以上[1],推动了经典正极材料钴酸锂(LiCoO2)的产生,直到今天钴酸锂材料都是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3C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图片

钴酸锂材料中的Co元素是以低自旋的Co3+:3d6存在,其t2g能带被完全填满, eg能带则为空带,在充电的过程中,随着Li+从其晶格结构中逐渐脱出,Co3+被氧化为Co4+,同时电子被从t2g能带移除,由于t2g能带与O2p能带有重叠,因此如果从t2g移除过多的电子则会导致O2-的氧化[2],研究表明在Li的脱出量小于0.5时,Co元素的价态是线性增加的,并且O的化学计量比保持为2,没有晶格氧的析出,但是如果进一步脱锂,则Co的价态会维持在+3.35,几乎不发生变化,电荷平衡通过O2-的氧化实现(Li1-xCoO2-δ),如果将Li完全脱出,则氧的损失高达0.28[3],这会导致电解液的氧化分解和晶体结构的衰变,因此钴酸锂材料的充电电压一般仅为4.2V左右,仅能够发挥其理论容量的一半左右(140mAh/g)。

图片

在LiCoO2之后人们又尝试了其他的多种具有3d电子结构的金属氧化物材料,其中V、Mn和Fe元素由于较低的八面体稳定能,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会发生层状向尖晶石结构的转变,因此并非理想的正极材料,Ti的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由于电压仅为1.5V,因此只能作为负极,而LiCrO2由于在充电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极化,因此充电较为困难,也不适合作为正极材料。

虽然同为层状结构氧化物,Ni基正极材料则具有显著不同的特性,在Li1-xNiO2中Ni3+不但在t2g能带上填满电子,同时在eg能带上也填充了一个电子,因此在脱锂的过程中仅从eg能带上移除电子,从上图所示的能级图上可以看到,Ni3+/4+的eg能带能量要显著高于O:2p能带,因此Ni基材料在脱锂的过程中并不会引起O2-的氧化,因此在脱锂量小于0.7时,Ni的价态稳定的从+3增加到+3.8,而材料中的O的化学计量比也基本维持在2左右,几乎没有发生析氧,这也使得高镍体系材料能够轻松获得190mAh/g以上的比容量,并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即便是脱锂量大于0.7时也仅发生少量的析氧反应,这就为我们获得200mAh/g以上的比容量提供了可能。

虽然从能带结构上分析高镍体系材料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但是其晶体结构稳定性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Li1-xNi0.85Co0.15O2材料中的Ni在温度高于50℃时就会从八面体的3b点位通过一个空的四面体迁移到八面体的3a点位,从而引起c/a值的降低,这会导致Ni占据Li位,因此不可逆的容量损失和倍率性能衰降。相比之下,Co3+的结构稳定性更好,不会发生Co迁移到Li层的现象。

图片

为了获得更高的容量和良好的稳定性,人们合成了LiNi1–y–zMnyCozO2 (NMC)材料,在材料的制备过程中Mn3+会被氧化物Mn4+,而Ni3+会被还原为更为稳定的Ni2+,Mn4+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并不参与反应,但是能够稳定材料的晶体结构。三元材料中的不同元素的作用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到在电化学稳定性上,Mn的能带显著高于O:2p能带,因此不会引起氧的析出,而Co的能带与O:2p有重叠,因此电化学稳定性较差。但是Mn元素更容易在八面体中发生迁移,从过渡金属层迁移到锂层,从而引起材料从层状结构向尖晶石结构转变,而Co元素由于较高的八面体稳定能量,因此基本上不会在八面体内发生迁移,因此Co元素能够更好的稳定材料的晶体结构。此外当Co元素的存在,部分填充的t2g能带能够通过八面体的共享边为电子提供传递路径,从而提升材料的导电性。

图片

除了常见的层状结构材料外,尖晶石结构也是一种常见的正极材料晶体结构,例如尖晶石LiMn2O4, 其中Mn3+/4+占据八面体的16d位置,而Li+占据四面体的8a位置,Li+在材料中通过八面体中空的16c位置从一个四面体的8a位置扩散到另外一个四面体的8a位置,形成了便于Li+快速扩散的通道。材料中的Mn通过MnO6八面体的共享边直接相连,这种结构与LiCoO2类似,因此赋予了材料较好的电子导电性,但是由于Mn的能带结构不同于Co,因此LiMn2O4的电导率不如LiCoO2,高速的离子扩散通道和良好的电子导电性,使得LiMn2O4非常适合快速充放电的应用。

有趣的是在四面体8a位置填满后,LiMn2O4材料仍然能够在八面体的16c位置继续嵌入一个锂,形成[Li2]16c[Mn2]16dO4,但是需要注意的尽管该反应也是基于Mn3+/4+变价,但是其反应电位却比嵌入四面体的8a位置低了1V,这表明晶格能在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该反应会在eg能带以内单个电子,从而引起Jahn-Teller效应,从而导致材料从立方晶系向四方晶系转变,因此材料体积的显著变化,因此这一反应在实际中难以得到应用。虽然Mn系尖晶石材料具有出色的成本优势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但是在酸性条件下Mn3+会发生歧化反应转变为Mn4+和Mn2+,Mn4+会留在固体之中,而Mn2+则会溶解到电解液中,并在负极表面发生沉积,从而引起电池性能的衰降。虽然尖晶石结构材料的性能优异,但是目前的研究发现仅有Ti、V和Mn元素能够生成尖晶石结构的材料,这其中LiTi2O4的工作电压在1.5V左右,因此不适合作为正极,仅能够作为负极,而LiV2O4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结构转变,并且工作电压仅为3V左右,也不适合作为正极,因此目前适合作为正极的尖晶石材料只有Mn系材料,例如LiMn2O4和LiMn1.5Ni0.5O4等。

图片

除了上述的常规氧化物正极材料,人们也开展了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研究,例如Ln2(MoO4)3Fe2(WO4)3等材料,这些聚阴离子正极材料能够可逆的嵌入两个Li,并在3V左右展现出一个平坦的电压平台,而同样依赖Fe2+/3+的Fe2O3和Fe3O4材料的放电电压平台则小于2.5V,而同样为聚阴离子体系的Fe2(SO4)3的电压平台则达到了3.6V,这主要是因为聚阴离子中的Mo6+、W6+和S6+能够弱化Fe-O键,从而降低Fe2+/3+的氧化还原能带,进而提高材料的工作电压。根据上述的研究成果,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发了磷酸盐体系的聚阴离子正极材料,例如LixSbTi(PO4)3材料的工作电压可达3V,远高于TiO2的1.5V,在1997年人们最终推出了目前广泛应用的聚阴离子正极材料LiFePO4

图片

上述的三种材料中,层状和尖晶石结构都具有较好的电子电导率,而聚阴离子体系电子电导率较差,因此需要合成纳米尺寸的材料并进行表面包覆处理,此外层状结构和尖晶石结构材料都具有紧密堆积的结构,因此材料的密度较高,而聚阴离子材料通常密度较低,由于需要制备为纳米颗粒,也进一步降低了材料的堆积密度,不利于体积能量密度的提升,但是聚阴离子材料具有极佳的热稳定性,能够显著的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因此近年来在动力电池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参考以下文献,文章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和评论,以及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任何版权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1.A reflection on lithium-ion battery cathode chemistry, 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20) 11:1550 | https:///10.1038/s41467-020-15355-0 |,Arumugam Manthiram

2.Comparison of the chemical stability of high energy density cathode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3(2001)624-627, R. V. Chebiam, A. M. Kannan, F. Prado, A. Manthiram

3.Phase Relationships and Structural and Chemical Stabilities of Charged Li1-xCoO2-δ and Li1-xNi0.85Co0.15O2-δ Cathodes, 2003 Electrochem. Solid-State Lett. 6 A9, S. Venkatraman, Y. Shin and A. Manthira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