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部东瓯史 半部在瓯窑

 窗前有树905 2022-03-17

瓯窑精品做客台州市博物馆

南朝青釉莲瓣纹龙柄鸡首壶

本报记者林 立文/摄

陶瓷,是浙江省的一大瑰宝。在台州,黄岩沙埠窑因为被更多台州人了解而重焕生命力。台州市博物馆则带来另一种陶瓷美,就是台州近邻温州特产的瓯窑。

“瓯窑,中国古代瓷窑,位于温州一带的瓯江两岸,因瓯江而得名,是浙江境内仅次于越窑的制瓷业集中地。始于东汉,于宋代渐渐没落。瓯窑的特色和温州特有的水土密不可分。温州地区的瓷土,相较于浙江中部、北部,铁元素含量更低,所以瓯窑胎体整体偏白。”温州市瓯窑学会秘书长胡一皓向记者讲解。

本次展览,名为“器道之约——胡嗣雄、胡一皓父子的瓯窑收藏与美学现象”,所展出的103件展品,都是瓯窑收藏家胡嗣雄、胡一皓父子的珍贵藏品。

能让这种古老的地方陶瓷重现新颜,胡一皓颇为感慨。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温州开始城市化建设,精神文化发展随之推进。然而,当年在温州民间,很多农民对于出土的或者家里的瓯窑,都有错误观点,觉得收藏出土的陶瓷不吉利,很多人会破坏瓯窑制品。那时候,我的父亲就开始收藏瓯窑。当时,他的工资一个月200多元,省吃俭用半年多,花了1000多元买了一件瓯窑,因为他觉得这是属于温州的美,得好好保护起来。我从小耳濡目染,也非常钟情于研究收藏瓯窑。”

胡一皓认为,瓷器是时代同步的映象,也是社会生活习俗的缩影。

“三国青釉堆塑谷仓罐”是现场展品中的精品之一。这件谷仓罐釉色淡青,光亮晶莹,品相完美,其中的图案也富有深意。罐体四个面的上部分四个区,有官员出行仪式、有婚娶场面、有宴乐鼓吹、有亭阁楼台、有飞禽走兽,还有高眉深目的胡人。

谷仓俗称“魂瓶”,也称“丧葬罐”“谷仓罐”“五罐瓶”,是一种专为死者储藏粮食的器物。这些画面是当时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反映了三国以来从北方战乱地南迁的世家大族奢侈的世俗生活。对后世了解那段历史的面貌,极有价值。

“我们想通过展览,把温州几千年的陶瓷精品介绍给台州市民。自古温台是一家,我们希望两地陶瓷爱好者多多交流,一起努力,把两地优秀的陶瓷财富、文化,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胡一皓说。

本次展览,设于台州市博物馆四楼展厅,展期至5月15日结束。

春天到了,相约台博,欣赏瓯窑,让美丽在心里绽放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