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养生之道

 有梦魏桥人 2022-03-17

今天是国医节。

中华传统医药文化几千年发展,历代大医辈出,如星河灿烂。
既有“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这样的古代先贤,也有许多当代名医“为往圣继绝学”。

中医养生合辑

其中一些前辈,不仅集医术、医德于一身,还能做到知行合一,自身健康长寿,给后辈做出榜样,更是令人景仰。

正如一代国医大师干祖望所言:

 

医生本来就应该具备技术(医术)、品德(医德)和懂得摄养(保健养生)三位一体的本领。

7年前,我曾将干老关于养生的谈话整理成篇发出。今年是干老110周年诞辰,再次分享此文给大家。

干祖望教授,1912年出生于上海,2015年仙逝,享寿104岁,一生圆满。

干老的医术——他是中国中医耳鼻喉科奠基人之一,可见学术上境界之高。

干老的医德——我觉得他说过的一句话就可以代表:“学医还有另一种苦,就是放不下病人。” 

干老的养生之道——“三空主义”轻名利,“八字方针”保长生。

这“八字方针”就是:

“童心、龟欲、猴行、蚁食”。

1

“童心”

保持赤子之心,无忧无虑

在我看来,干老的“赤子之心”,源自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的文人情怀。

这种情怀,陶冶人的性情,能从生活中、工作中处处发现美,时时创造乐趣,活得更通透自在。
例如,干老的医案(中医治病时对病人症状、诊断、处方、用药等的记录),写得就与众不同,被誉为:
“集医、哲、理于一体,诗、联、骈于一章,既是精辟严谨的医学论文,也是妙笔生花的文学佳作。”
这评价并不是夸张。随手分享一条干老治疗梅核气的医案:

锁启重楼,越鞠丸已平澜浪;

钥开辽廓,流气饮再扫余波。

看,只用22个字,就把给一个病人治病开方的全过程(包括前后两个方子以及开方的思路、方子的功效)写得这么到位。

以越鞠丸对流气饮,对仗工整。真是文字高手。
而且字里行间,医者治好病人以后那种幸福的心情,表露无遗。
2

“龟欲”

淡泊名利、无欲无求

干老说了一个“三空主义”——

“三空主义,就是脑袋空、饭袋空、口袋空。”

“年轻时争名,但从不争利,中壮年争名医地位,现在什么也不争了,就是前面提到的'三空’!”

3

“猴行”

能站不坐,能步不车

干老说:“每天都要勤动,手动、脚动、身动,生命在勤动中而得以延续。”

“生活上养尊处优是不会长寿的,古时历代的皇帝,50岁以下死的占了一半。只有梁武帝和乾隆帝活到80多岁,这两位做事到老故长寿。”

允斌补充:
能站着就不坐着,能走路就不坐车——这一条我特别赞同。
每天写稿,我自己也是站着写的。
4

“蚁食”

像蚂蚁一样吃得少、吃得杂

干老在年老时精神健旺,他就归功于从年轻时开始养生:

“我的养生之道,在50年前早已开始实践了,只是主观上尚不知在保健养生。

50年后回头看去,才发觉的确为很好的养生方法,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令我虽已进入晚年而精神体力不逊青壮年。”

允斌补充:
干老的这个饮食原则我特别推荐给家长朋友们,孩子就应该从小这样喂养。
或许有些东西可以等到成年再补救。但在饮食上的养生,真的是要越早开始越好,否则会给以后埋下很大隐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