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成长心事,都被它讲透了

 博采简纳 2022-03-17

华裔女导演石之予2018年凭一部《包宝宝》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但国内的一些观众对这部片评价不高,认为这部短片塑造了比较刻板的亚裔形象。

今年,她终于用《青春变形记》彻底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影片自3月11日上线流媒体之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目前豆瓣分数8.2,很有可能成为2022年最高分的动画电影。(可惜国内并没有引进登上院线)

在《青春变形记》的幕后故事片《拥抱小熊猫》中,石之予说,她创作的初衷只是想看可爱的小熊猫在银幕上变大。

因此,创作团队在小熊猫的外形上下了不少功夫。不仅常常去动物园观察,还在动画设计上对每一帧反复打磨。

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我们最终看到的这只“大型小可爱”才会这么憨态可掬。

有人说,这部影片适合每个东亚家庭的少女、追星女孩和绒毛控来看,但实际上,东亚家庭里的每一个人也许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十三岁这年,她变成了熊猫

如果要回想九岁或是十五岁的样子,也许记忆早已模糊,但应该很少有人会忘记自己十三岁的样子。

这是一段在每个人记忆里都青涩、慌乱的时光,它浓墨重彩得那样特别,又稚嫩得大同小异。

《青春变形记》的主角小美就处在这样一个平凡又特殊的年纪。十三岁的她自认为是“大人”,每一天、每一刻都可以由自己做主。

但同时,她又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并不能够真的自由自在。

这一切都要从她的家庭说起。

作为住在多伦多的华裔家族独生女,小美的家颇有些与众不同。

家门上的匾额写着“李氏宗祠”四个大字,小美家的祠堂里供奉的不是神灵,而是家族的一名女性先祖。

传说中这位先祖得到了红色熊猫的力量,并用它保护了一家人。因为有这样的传说,这个家族世代都是由女性掌管大权。

到了小美这一代,妈妈阿茗就成了那个管事儿的人。

阿茗是个温柔的好妈妈,但对于希望成为大人的小美来说,她无微不至的关心其实是一种压力。

光是到家迟了十分钟,她就用“夺命三连问”唤起了我们那种窒息感。

小美每天放学要早早回家给祠堂做卫生、和妈妈一起招待观光客,还要汇报学习情况。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和妈妈一起温馨地看个电视剧,那种压迫感却又回来了。

十三岁少女总会有点想要追逐的东西,也许是动漫,也许是明星,小美就喜欢一支年轻男孩组成的乐队,可妈妈却觉得他们看上去像“二流子”。

因此和妈妈提起他们时,小美只能用“学校里别的孩子”做借口。

这个场景让不少观众大呼真实,看来大家小时候都干过这种用别人当挡箭牌试探爸妈的事。

阿茗的反应也真实到扎心,她直接把小美的朋友一起否定了进去:

看到阿茗这种态度,小美当然不敢再多说什么,可事实上,除了乐队,小美还有其他的少女心事。

下午和姐妹们一起偷看便利店新来的帅店员,小美晚上就偷偷把他画在了作业本上,还脑补了很多自己和他的浪漫故事。

幕后故事《拥抱小熊猫》中,主创特意提到了这一段戏份。

《青春变形记》的主创团队大多都是女性成员,这样的青春是大家共同的回忆,因此它能够被这么真实地呈现。

然而,小美的妈妈不仅翻开了她的本子,还气势汹汹地带着小美和她的画冲到了店员面前,当着所有人的面,质问店员对自己的女儿做了什么。

不被尊重隐私、无法捍卫“面子”,这应该也是很多人共同的童年回忆。

在“自我”和“孝道”之间被左右拉扯的小美迎来了自己的青春期,一天早上,她在卫生间发出尖叫,妈妈以为她来了初潮,可她其实是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红色小熊猫。

叛逆的青春期正式到来,她惊慌地大闹学校和街道,为了和朋友们一起去看一场乐队的演唱会,她撒下了“弥天大谎”,但在这个过程中,她越来越了解自己,并决心活出自我。

“自我”和“传统”的抗争,你面对过吗?

不仅是小美,这部电影的另一位主角妈妈阿茗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阿茗并不是一个生来就暴躁偏执的妈妈,她也有属于自己的少女时代。影片最后,在竹林里,小美见到了年轻时的妈妈。

妈妈也曾经叛逆、固执过,在同样严格的家庭中长大,她也总是嫌弃自己的不完美,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女儿。

曾经她也为了爱情反抗过,变身成巨大的红色熊猫,勇敢地和妈妈大吵了一架。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在大人眼中是完美的,觉得这样才对得起他们,天真地相信只要做个乖孩子就可以让一切变好。

在这种压力下,我们会不断责怪自己,甚至忘记了追求自我。

主创茱莉亚也提到了自己相似的经历:

阿茗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于是等她自己也成了妈妈,从小受到的那些教育又不知不觉地反映在了她身上。即使依旧对母亲充满惧怕,她还是不知不觉地长成了和母亲一样的人。

很多人都说,原生家庭的影子仿佛一生也难以摆脱,即使小时候无数次发誓自己不要做父母那样的人,长大了却发现他们的缺点被自己一个不落地复制。

“自我”和“传统”的抗争,是需要终身面对的难题。

这部电影将配角也刻画得很好,比如小美的闺蜜团。

这几个女孩的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善良可爱。

小美为突如其来的变身惊慌时,是她们温柔地拥抱了她,有人欺负小美,也是她们挺身而出。

许多人将自己代入了这几个小女孩。

闺蜜们陪着小美攒到看演出的钱以后,小美的妈妈发现了这一切,首先责怪的不是小美,而是指着这几个女孩说是她们带坏了自己的女儿。

即使是家庭教育比较开明的孩子,身边也总有朋友是“乖乖女”。每次这些乖孩子做了什么出格的事,在她们父母的眼中,自己就成了那个教唆她们的坏孩子。

只是支持了好朋友的梦想就被当做坏人,明明帮助了好友,她却连为自己辩白一句的勇气都没有。

见识到了乖乖女们面对的压力和内疚,那些儿时的失望和委屈,会不会稍微放下呢?

是过时还是理想化?

精致的细节刻画和真实的代入感让不少人给《青春变形记》评了高分,而对这部片的批评却神奇地两极分化。

有人说,片子里描述的家庭和父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吧?从古色古香的中式祠堂到注重孝道的父母,处处透露着对华裔的刻板印象。

但也有人说,最后的结局太美好了,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枷锁,不是怪奇的变身或是戏剧化的晕倒就可以轻描淡写解决的。我们依旧没有探讨出一种解决“新”与“旧”矛盾的道路,才只能把美好的理想寄托在超能力上。

关于这两种评价,其实主创团队都在《拥抱小熊猫》中做出了回答。

和主角小美一样,导演石之予也出身于一个移民家庭。将影片的时间线设置在2002年,小美13岁,是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做出的决定,而不是带着偏见的臆测。

传承的使命与亲眼所见的新环境之间存在割裂,小美苦恼的事情也正是石之予儿时遇到的烦恼。

另一名主创茱莉亚也来自于移民家庭,即使妈妈温柔亲切,但中西、新旧的思想摩擦依旧不可避免。做个好女儿和保持自我似乎成为了无法共存的两件事。

中国很大,即使是20年后的今天,各个地区的发展程度也有很大不同,不能够因为自己的幸运否定了他人正在经历的挣扎。

过分追求传统的家庭依旧存在,被“孝道”压得喘不过气而无法做自己的也大有人在。

《青春环游记》没有过时,它说出了一些中国人仍然在经历的故事。主创们也正是希望通过这部影片告诉那些烦恼着的孩子和父母,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我们需要试着去接受自己和对方。

但《青春环游记》并不是一部空洞的鸡汤,最后看似理想化的结局其实指明了改变的道路。

激烈的争吵后,阿茗晕倒,一家人齐心协力制服了她体内的小熊猫。在幻境里,外婆拥抱了失落的阿茗。

也许差异和伤痛无法马上弥合,但因为爱,每个人都愿意做出一些改变。

阿茗也终于松开了禁锢着女儿的手,让她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阿茗和小美是在相互改变的。

观念的变化的确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影片中长辈们最终还是回到了原来的生活,离开了自己的小熊猫。

可每一代人都会留下些什么,如果那是好的东西,它也会在后代的身上蓬勃生长。

《青春变形记》的主创们大概正是第一代“小美”,这部影片呼吁的也正是这样的主题:如果想要改变,就让改变从你开始。

百年前鲁迅就曾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说过:“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青春变形记》讲述的矛盾和理想已经存在了很久,也许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在对抗矛盾的过程中,我们也始终走在实现理想的路上。

文 | 王楚芸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