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婚年龄突破30岁算什么?30岁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

 我在广东写故事 2022-03-17

本文由“我在广东写故事”(ilove-style)原创出品

作者:广仔,一介商人,五星写手

近日,据安徽省民政厅消息,2021年安徽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3.31岁,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31.89岁,女30.73岁。

湖北襄阳民政局的数据更惊人,去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35.23岁,女性为33.96岁。

消息一出,让一些被父母逼婚的青年男女松了一口气。

你看,初婚平均年龄都已经突破30岁了,晚婚晚育大有人在。

说明我这个年龄还有大把机会。

作为30岁之后才结婚的成员之一的我想说的是,

晚婚晚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源:江苏民政

在读书时期,我也曾畅想过未来。

那时想,我23岁大学毕业,然后出来工作赚钱。

找个女朋友共同打拼,用三四年时间存个二三十万,

双方父母再帮补一下,在二十六七岁就可以结婚生娃、供车供房,人生美满了。

想象很美好,现实却骨感。

除了少数幸运儿有长辈、高人指点提携,可以在两三年时间里确定事业方向并快速步入正轨。

对大多数人而言,毕业出来的头两三年,都是在社会底层迷茫中摸索,根本存不到钱。

可能要经过五六年的不断更换工作,和三番五次受挫折、栽跟斗之后,到了30岁左右才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这个时候,才开始慢慢攒到钱,才有实力把结婚生娃的事提上日程。

没错,这个时代,结婚是需要经济基础的。

父母那一辈想不明白,你们可以像我们那时候,先成家后立业啊!

时代不一样了,社会的运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观念也随之改变了。

当年轻人在面对高额彩礼、高房价、产检、奶粉、入学等等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撑的事情而捉襟见肘时,

才发现,没有经济基础而匆忙结婚生娃这件事,除了让双方父母一时心安之外,给两个年轻人带来的却是困窘和痛苦,以及无休止的埋怨和争吵。

所以,“为爱裸婚”现在已经不受追捧了,至少已经不是当代年轻人的主流意识。

当代很多被称为“社畜”的年轻人,不仅没有经济基础,

每天早出晚归地上班工作,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

更别说有时间去结婚生娃了。

那么,晚婚晚育,是必然的趋势。

除了经济基础的原因,还有就是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进步,我国的人均寿命大大延长了。

在古代,由于战乱不断,天灾人祸,以及医疗落后,人类的平均寿命短,活到六十岁算稀有了。

为了传宗接代,所以要早早结婚生娃。

像我爷爷奶奶那代人,据说普遍都是十四五岁就结婚了。

可是到了今天,我们国家的人均寿命都快突破80岁了。

这么来看,30岁还是精力旺盛的青春年华,

是最适合拼搏、适合闯荡的年纪。

这个世界很大、很美好,人生还有无数种可能,

很多人不愿意过早地让自己被家庭婚姻绑定而错过人生中的很多美好。

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目标并不是攒钱结婚,

而是攒钱,然后去旅行,去快乐。

人生还很漫长,结婚的事,就等我闯荡够了,

想安定下来的时候,再慢慢考虑了。

晚婚晚育,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

结婚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只是一种选择,

而不是人生必修课程。

首先是,传宗接代的观念在淡化。

在一些年轻人看来,自己只不过是芸芸众生的普通一分子,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所以也就没有强烈的要把自己的基因传承下去的意愿。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在自己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之前,

就把孩子带到这个世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其次,部分年轻人认为婚姻生活是一种煎熬,有恐婚的心理。

这个主要是因为父母长辈或者身边亲戚朋友们进行了错误的示范,

尤其是父母经常争吵的家庭,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没能学会如何去爱人,如何与相爱的人相处。

对恋爱结婚这个事情也就没有期待和渴望的心理。

再次,一个人活得幸不幸福,与结不结婚关系不大。

这是蔡澜先生说的,人最重要的是活得开心。

活得开心,与结不结婚没有关系。

不结婚不代表人生不完美,结了婚也不代表完美。

正因为结婚不是必选题,所以很多年轻人并不急于步入婚姻。

等到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和感悟之后,重新审视婚姻这个话题时,

他们已经有了新的理解和定义,然后做出新的选择。

写在最后:

恋爱、婚姻都是美好的事,我们要永远相信这一点。

只不过是,当它们遇到复杂的人性和心理时,会有些磕磕碰碰。

结婚,是人们一种自由的选择;不结婚,也是人们一种自由的选择。

早结婚,是一种自由的选择;晚结婚,也是一种自由的选择。

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目光来看待和定义恋爱和婚姻,

才能更好地理解、尊重和包容这些自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