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的思想中,“民”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把“民”排在了第一位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恰恰是以民为基础。孟子说:“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凡是圣明的君主都明白,老百姓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是很重要的,其他的一切君民行为都是在此基础之上的,只有满足了百姓的基础物质需求,才可以对其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化等更高等的社会建设,换句话说,富民,是“仁政”实施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内容就是富强,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富裕起来。同时,孟子也注意到了富民问题中的平衡问题,“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也就是说不仅要让人民富裕起来,还要注意贫富的差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们培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进一步说,如果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就逐渐趋于不稳定,社会安定就会有危险。所以,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以国富民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都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传承和弘扬。孟子又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也就是对民的进一步要求,在物质基础得到了保障以后,每个人都应该注重这“四端”的培育,即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如果都能做到并且发扬光大,就可以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反之,那就连侍奉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孟子在此思想中多次提及父母,也正是想以小家庭为单位,这是社会思想的基础,家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融入社会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明、和谐也正是孟子仁义礼智信的体现 三、仁政学说构建和谐社会 从孟子的“仁爱”到当代的“为人民服务”,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内在精神上具有一致性,“为人民服务”内在地蕴含了传统的“仁爱”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础的要素,孟子坚决主张用仁义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目前,中国社会正面临着社会转型带来的道德“失范”和“诚信”危机,因而,我们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与人交往时将心比心,多为他人着想,少替自己打算,营造友爱互助、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化释那些由市场经济消极因素带来的自私冷漠、利益至上等极端个人主义。我们要吸取孟子“仁爱”思想的精华,在全社会进行社会道德的教育,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尤其要把青少年和大学生作为重点的教育对象,以爱为先,对他人要有仁爱之心,讲究礼节和礼貌,重视诚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在任何时候,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都要约束自己,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在全社会形成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济困的社会氛围。毫无疑问,这样的道德,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只要人人都怀有仁爱之心,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就容易协调,各种矛盾也容易消解,从而实现人人平等、团结互助、诚信友爱、和衷共济、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们更顺利地交流和沟通,从而增进人们之间的了解与友谊,有助于保持各自的身心健康,协调人们的行为规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力,为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保障并实现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即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四、生命价值观推动正能量传播 民本思想的核心是人,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一个人对生命的思考属于非常高级的思考,孟子的生命价值观除了具有积极的发扬人的生命善性,力图营造出和谐、仁爱的生命伦理氛围,使人类社会具有合乎情理的生命伦理价值。其更为重要的是在人的生命终极关怀方面,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反思,对中国人在安身立命、养生丧死方面有着深远而深刻的影响,对国人生命观与民族品格的塑立发挥着重大作用。孟子的生命价值观可分为三个层次:保全生命、存养生命、超越生命。保全生命是指珍惜生命,对自然生命的关爱,捍卫生命的尊严。存养生命是指养护生命,成就生命的德性之境。超越生命则是对生命历程的整体把握,是了悟生死之后的坦然和豁达,是达至“天人合一”、参赞万物的生命审美境界。在儒家看来,保全生理性的生命固然是重要,但是生命的价值绝不仅局限于肉体生命,儒家认为生命的最高价值是生命本性得以自然的生发和展现。儒家宣扬“人”的价值,其理论基础就是承认人具有独立意志、具有独立人格。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操守,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仁人志士的道德追求。对仁人志士的人格塑造亦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如苏武持节牧羊威武不屈,岳飞精忠报国矢志不渝,杜甫身处贫贱心系天下寒士的冷暖,文天祥兵败被俘后的慷慨赴难等等,均是这种人格精神的具体写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义与利、公与私、理与欲、灵与肉的冲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强烈,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以上关系,经得起权、利、色、欲的诱惑,不为权所动,不为物所役,不为色所迷,发扬孟子“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做到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始终保持着正能量,是每个华夏儿女都必须做出的人生选择。 孟子的民本思想的仁政学说蕴含着传统的人文精华,它历久而弥新,不断给现代人以有益启示,有形或者无形地对当今政治体制改革发生影响,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孟子仁政学说的现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将更加显现。 注: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投稿,经筛选后发布。联系人:孟广阳,联系方式13224302359(微信同步),邮箱378883074@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