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提高网课效果?给“主播”老师们的六点建议

 张福涛lu70kpm9 2022-03-17
疫情带来了教育方式的巨大改变。居家学习期间,网课成为了最主要的授课方式。网课的模式解决了一个难题,即特殊时期既要避免人与人的近距离接触,又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但是,网课的效果一直被老师和家长担心。其实学生自己也对网课学习没有太大信心,除了认知层面的原因,还有自控和自律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很正常,也很普遍,所以更需要我们一起想办法提升网课的效果。

2020年春季学期至今,我先后经历了三次线上教学。加上这两年,陆续不断的网络培训和线上讲座等锻炼,我也算略有一些经验。

今天的建议主要提供给网课的主播老师们。给学生的建议,后续更新。给家长的建议,可参考我之前的文章:90%的家长担心网课效果,5个妙招亲测有效

给主播老师的授课建议

1.前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日常授课中,教师会通过多个教学环节锁定目标的达成。所以即使学生并不清晰地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也能跟着老师学会、学到位。

可网课学习常常因为设备问题、信号问题、听课节奏问题(比如没听懂、没跟上)等原因造成线上学习不连贯,思路不顺畅。老师很难第一时间接收到反馈信息,更多情况下,是按照自己原定的节奏走,造成部分学生没能达标。

网课时,老师不妨在第一环节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和结果意识,便于评价学习效果。

2.间隔设计互动

平时课堂上最精彩也是最能促进学生思维生成的是课堂互动环节,比如师生间的问答,生生间的讨论、合作等。

网课中,更多的是老师单方面的讲授,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特别是讲解到较高难度知识点时,更需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得出结论。

间隔设计互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

课堂的开头和结尾可用简单的敲数字、发表情、送花来进行互动,一方面,便于上课考勤,统计学生的在线情况;另一方面,简单的低门槛互动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上课做准备。

课堂上,可根据教学内容每隔6-8分钟设计一次问答式互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呈现自己的解题过程,引导学生互相点评等。

网上学习的疲劳感,大概每8分钟左右会出现一次。

3.巧用花式点评

“看得见、管不着”是网课的又一大特点。平时上课容易走神的学生,网课中显然更难集中听讲,而平时上课还比较认真的学生,网课上也会出现分神的现象。

如何进行评价和管理?总不好当着全网学生的面点名提醒或批评吧?

此时,老师就要善于巧用网络化的方式,花式炫学生、夸学生、点评学生。

比如,表情包、网络用语、夸张的语气、手部动作等,这既能降低自说自话的授课尴尬,又能吸引学生的视觉注意,引起学习的发生。

通过教师的花式点评,学生产生网络存在感、课堂参与感和学习成就感。

4.把握时间管理

网课是相对单向输入的教学方式。老师需要在课前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所以网课中更多的时间应该用来给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和点拨。

一般而言,网课的时间设定在30-40分钟一节比较合理,这比线下45分钟的课堂要短,因此对于老师把握课堂节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在备课时细分内容和时间,某个教学内容大概用多长时间、用到几点结束,要非常清楚,否则很容易造成网课的前松后紧,重难点没有足够时间突破,草草收尾。

5.重视预习作业

网课学习需要有一定的前置作业,它可以帮助学生激活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起点。根据预习作业,对第二天网课学习进行预设,网课中更能跟紧老师的授课节奏。

预习作业可在网课中进行讲解和点评。因为是学生提前完成的,所以可以请学生参与评价,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成为网课助教。

6.营造必要仪式感

课堂仪式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隐形因素。网课少了“上课-起立”的仪式环节,甚至连服装、道具都不那么在意了。仪式感的降低,也让我们自己少了对课堂的期待。

给自己营造一些仪式感。打开摄像头,让学生可以看见我们的眼睛,这可以弥补课堂互动的不足;女老师淡妆出镜,男老师认真着装,都会让我们找到“在上课”的感觉。买一个补光灯,面色一下子就提亮了,学生看到也会觉得很精神;准备一些直播用的三脚架(或手机支架),便于边写边展示,还能演示实验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步一步带着他们走。

有了必要的仪式感,网课就会不一样。

网课对于在校老师而言,还有很多不适应,特别是关于在线作业的收交、批改和批馈。对于新的教学方式,对于特殊阶段的特殊做法,我们也不要太着急,慢慢摸索,加强与备课组老师的合作,总能比上一次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