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位大作家,用一本书告诉你,如何写好作文

 天上成 2022-03-17

写作,是个好习惯。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

这原本是一个可以让人表现无限创作力的方法之一,结果现在很多人提起写作,都会从心里排斥,认为搞这些的都是在割韭菜。哪有没有比较靠谱一些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学习写作呢?

文章图片1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本关于写作的书籍--《21堂大师写作课》。在这本书中,一共7位现当代大家,21堂写作课。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与读者真诚分享自己多年的写作经验、写作技巧。

一本书掌握现当代颇具代表性的文学名家的写作技巧精华。这是一场文学的盛宴,更是一部值得参考的创作指南。

文章图片2

《21堂大师写作课》中,作家们所介绍的题材涉及散文和小说,内容则涉及思想、语言、节奏、结构、细节等方面。通读这本书,我认为有三点值得推荐。

一、多阅读多体验

沈从文在书中讲到,一个作者读书,应该从别人的作品上了解那作品整个的分配方法,注意它如何处置文字如何处理故事,也可以说看得更深一层。

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脑海中闪过一句话,“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们以前学习写作,老师教得最多的话,多阅读多体验。

阅读量上去了,你就知道要如何去看,如何去写。我们看得多了,就知道如何拆分那些好文章的结构。

通过不断拆解,进行深度的学习。那为什么多体验呢?因为我们只有经历得多,才会有更深的感悟。如果我们的共情力不够,又要如何去让读者与我们共鸣呢?

文章图片3

二、写作文的三个阶段

我们刚学习写作的时候,一看题目,就不知道要如何下手。特别是我上小学的时候,写作文简直就是受罪啊。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两节课用来写800字作文。前45分钟发呆,后45分钟写作。等到最后,也别管写得好不好了,先完成交上去再说。

梁实秋在书中讲到,想象不充、联想不快、分析不精、辞藻不富,这是造成文思不畅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很多写作小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等到小白积累多了,就来到了第二个阶段,“下笔不能自休”。那第三个阶段是什么时候呢?当我们知道割爱。当我们懂得去粗取精、精炼语言时,我们就来到了这个阶段。

文章图片4

三、平凡的人和事

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但是,作为小白来讲,什么才是最美妙的语言呢?老舍在书中讲到,写东西不要贪多。我们要写一句是一句,不要摇摇摆摆。

最常见的问题是,整个一大段,只有一个句号。这种太长的句子,读起来很费劲。很多时候,我们要去猜测作者的意思。这对于读者来讲,是一种折磨。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朋友反馈,写的文章干巴巴的,自己都看不下去。我想,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的情感带入到文字里来。

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要结合时间、地点、环境。这样写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更好地深入介绍人物。当读者看到时,他的脑海里会有画面感。读者才会跟着人物,走进到故事中去。

文章图片5

《21堂大师写作课》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既有发人深省的创作观,也有具体可行的方法,更有条分缕析的作品案例探讨。

很多作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一些口语化的语句,让我们忍俊不禁。原来这些大作家,也是如此有趣。

文章图片6

每个大作家都是从小白走过来的,他们懂得去总结,去研究,去学习。经过漫长的积累,他们终于成为了大作家。

如果你想要跟着大师学写作,可以多读读这本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