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路花雨|叶元章:改诗例话(一)

 小楼听雨诗刊 2022-03-18

叶元章 浙江宁波镇海人,1922—2019年。民盟成员。曾参与发起成立中华诗词学会,上海诗词学会顾问。著有诗集《九回肠集》《九回肠续集》、文集《流叶集》《静观乱谈》等。 

本辑内容选自《静观乱谈》

改诗例话(一)

辛巳秋,受中华诗词学会创作研究中心委托,为其函授班指导几名学生习作诗词。半年来,经过通信联系,这些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自己也从批改他(她)们的作业中深受启发,收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现特选录其中部分作业,交《吟草》刊登,作为改诗例话,以供交流,或不无参考价值。



例一 登闾山望海寺七绝)
原作
柏美松奇可接天,登峰观海听大澜。
收寻未见白帆影,忘却渔舟换巨船。

改作
云白松青接远天,偶来登极听潮喧。
任他海上波澜阔,难阻乘风破浪船。

山水登临,不宜尽作风物描摹,发些感慨,使情由景生,自可更具感染力。原作凭高寄兴,视野宽阔。只是所抒之情,显得牵强,用词亦欠精当,难以达到动人效果。故须适当改动,使之别开一境,以正其声。首句写景欠佳,“美”“奇”两个形容词平平,且与“接远天”无必然联系,改为“云白松青”,不仅画面富于色彩,高度也随之而出了。次句“大”字失律,改以“偶来登极听潮喧”,意思没有变。已有个“潮”字,故把“海”字移至下句。“登极”即登山顶,不宜用平声字时可用之。第三句“收寻”或系“搜寻”之误,与下句构成之感叹,亦不具新意,不如借海上波澜言志,使末句作结加大力度,庶几略见风神。


此诗作者学诗不久,尚未熟谙格律,亦不善于写景抒情。但全诗无套话,是其可贵处。



例二 回乡途中五律)
原作
扁舟系北浔,雨霁过新林。
月暗山花舞,星明水鸟临。
寒泉穿绿谷,冷露满红襟。
寂寞云天外,鸡呜野草深。

改作
扁舟系北浔,雨霁过新林。
月暗花无色,星稀鸟失音。
寒泉穿绿谷,冷露湿青襟。
寂寂云天外,鸡声入草深。

此诗基础不错,可见作者已有一定功力。但其中写景状物,有未尽确切处,少数用词,亦不够精当。如第三、四句“月暗山花舞”不合事物逻辑。故改为“月暗花无色”,因雨霁而又月暗,视线模糊,看不清山花到底是什么样子,故改以“花无色”,较合乎夜景。“星明”与“临”无因果关系。而且雨刚过又是夜间,山鸟应当歇息了,不宜再作动态描写。故改以“失音”,突出一个静字。“星稀”与“月暗”相对,与上句“雨霁”呼应。因刚下过雨,不可能一下子就繁星满天也。第六句“满”改“湿”,“红”改“青”,“湿”字较有分寸感。又因作者是男性,用“青”字较妥。第七句“寂寞”一词往往用于心情,与题意不甚吻合,而“寂寂”则用于夜景、亦与上句“鸟失音”扣住,更可与同句“云天外”融为一体。结句”野草深”一词画面显得荒凉,不像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农村景象。改为”鸡声入草深”似近实远,实中带虚,给人一种缥缈的有余不尽的感觉,诗味和诗的意境都出来了。此诗另一不足,是借景抒情,仅写了途中所见所闻,却少了所感,所以仍嫌缺乏厚度。

(2002年2月)

 编辑/章雪芳  核/叶良骏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281):2022年第十一期

每周试玉(275)|嘉宾【张智深 向小文 江合友 李俊儒】

《小楼听雨》诗词平台|2022年寅虎新春大拜年

【小楼听雨诗刊】2021年(10-12)月目录(年总结)

特辑 | 《小楼听雨》诗词平台五周年

痛悼叶元章老先生合辑(二)

书 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