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舰队简史——南洋水师(上)

 金色年华554 2022-03-18

最近一直专注于视频工作,好久没有写关于近代的海军舰队简史了,直到制作《大清帝国海军》系列的时候,才想起漏写了南洋水师,因此这篇文章就是填这个坑的,将中国近代四支舰队的简史全部补齐。

1874年牡丹社事件爆发,日本入侵台湾,吞并琉球的行动彻底敲醒了清帝国对海防的警钟。连小小的日本因为有了几艘炮舰都敢欺负到大清的家门口,这对清帝国而言是一种莫大的羞辱。因此在牡丹社事件结束后,清帝国中枢立即展开了海防大筹议,史称“第一次海防大筹议”,直隶总督李鸿章以“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和“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来强调帝国筹办海军的重要性,其他洋务派官员也纷纷上书,请求朝廷筹办海防。终于在1875年帝国最高决策者慈禧太后同意筹办海军,并命令直隶总督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葆桢分别筹建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帝国中枢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海军经费。

近代舰队简史——南洋水师(上)

牡丹社事件

不久后,南洋大臣沈葆桢提出,以四百万两一分为三(构想中还有一支粤洋水师)筹建海军等于同时追逐三只兔子,有可能全部落空,鉴于北洋海防事关京畿重地,因此南洋水师愿意先将头三年的海军经费让给北洋水师优先发展。无可否认,在清末的大臣当中,沈葆桢绝对是最有胸襟和大局观的一个。李鸿章对此也十分感激,并利用这笔经费开始向英国订购军舰(但后来老李对南洋水师干了一件十分不地道的事情,如果不是沈葆桢早逝,相信他们也会因此反目)。

近代舰队简史——南洋水师(上)

沈葆桢

要介绍南洋水师,有一个地方一定无法绕开,那就是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成立于1865年,由曾国藩规划,李鸿章督办丁日昌总办,是当时东亚最大的兵工厂,对于清帝国的军事力量以及重工业生产都起到提升作用。1868年8月8日,江南制造总局制造了当时中国的第一艘明轮炮舰“恬吉”号,后来在1869年5月期间,下水了中国第一艘螺旋桨军舰“操江”号,该舰也是中国近代最传奇的军舰之一(它的故事有机会单独写一篇文章介绍)。

近代舰队简史——南洋水师(上)

李鸿章

近代舰队简史——南洋水师(上)

江南制造总局

近代舰队简史——南洋水师(上)

“操江”号

南洋水师的基地在上海和南京一带,因此江南制造局就成为南洋水师最主要的武备来源,例如:1869年服役的“测海”号炮舰,排水量600吨,航速12节,装备6门24磅炮,2门12磅炮。1870年服役的“威靖”号炮舰,排水量1000吨,航速12.5节,装备10门24磅炮,2门12磅炮。到了1872年,江南制造局为当时的两江海防建造了一级大型的巡洋舰。1871年,船政总监督日意格在法国取得了两款巡洋舰的设计图纸,一款为装备13门火炮的二等巡洋舰图纸,另一款为装备21门火炮,稍微大型的二等巡洋舰。后来船政制造局选取了13门火炮的图纸,建造了“扬武”号,另一款21门火炮的巡洋舰设计图纸则不知所终。然而在1872年5月,江南制造局下水了一级二等巡洋舰,该舰的设计和外观与21门火炮的巡洋舰图纸非常相似,(本人)怀疑21门火炮巡洋舰的设计图纸被转售于江南制造局,该舰下水后被临时命名为“镇安”号。“镇安”号排水量2800吨,长90米,宽13.4米,吃水6.4米,航速约12节。装备2门90磅炮,24门42磅炮(有资料显示为克虏伯火炮,但亦有资料显示为威斯窝斯前膛六角火炮)。“镇安”号下水后,马上成为当时在帝国海军服役吨位最大的军舰,证明江南制造局当时具有出色的造船能力,李鸿章当时的评价为“在外国为二等,在内陆为巨擘!”,不久后该舰前往江宁接受两江总督的检阅,时任两江总督的李宗羲将其更名为“海安”号。1873年12月,“海安”号的姊妹舰在江南制造局下水,所有的参数和武备与“海安”号相同,在接受完两江总督检阅后命名为“驭远”号。

近代舰队简史——南洋水师(上)

“海安”号

1875年5月,沈葆桢接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正式开始筹建南洋海防。而此时的两江之地已经拥有了一支初具规模的近代化舰队,当时南洋水师的实力上并不弱于同期的船政舰队,更加是远远超过北洋。因此沈葆桢主动将水师筹建费用优先给予北洋,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然而在缺少朝廷经费的支持下,筹办海防的工作可算是举步维艰。1874年在沈葆桢马上要卸任船政大臣之际,命令船政局建造第十六号军舰,以“伏波”级炮舰作为母型,建造出“元凯”级炮舰,该舰在1875年6月下水后旋即被沈葆桢认领并调往南洋水师服役。同年,船政第十七号军舰开工建造,当时沈葆桢准备上任两江总督,但还是特意在临走时将该舰命名为“登瀛洲”(沈葆桢对日本侵犯台湾的野心是念念不忘)。1876年6月“登瀛洲”号下水,该舰属于“元凯”级炮舰,排水量1258吨,长66.5米,宽10.24米,吃水4.16米,航速10节,装备9门火炮(型号不详)。

近代舰队简史——南洋水师(上)

“登瀛洲”号

“登瀛洲”号在下水后不久也被沈葆桢调往南洋水师服役。而在1875年9月的江南制造局,一艘小型军舰也悄然下水服役,这就是中国第一艘国产的装甲军舰,微型铁甲舰,装甲蚊子船“金瓯”号,排水量195吨,长31.7米,宽6.2米,吃水2.06米,航速10节,装备1门170毫米口径炮。“金瓯”号下水后也加入南洋水师,在长江口一带服役。可以说在沈葆桢担任两江总督期间,依靠有限的地方经费依旧为南洋水师增添了不少新的军舰,同时他也把在福州船政局的经验带到南洋。虽然沈葆桢没有在南洋开设专门的海军学堂,然而他把“海安”号巡洋舰用作训练舰,要南洋水师的官兵驾驶该舰周游列国,此举大大增加了这些官兵的阅历和海上作业经验。1876年沈葆桢透过总理衙门向日本发出照会,正式前往日本游历,之所以选择日本作为第一站,在下认为是沈葆桢在1874年牡丹社事件中见识过日本海军,知道当时日本并没有大型的军舰,连“扬武”号都足够威慑当时的日本海军,因此派遣比“扬武”号更大的军舰前往日本,可以达到震慑日本的效果,让日本不敢轻易再对清帝国挑衅。确实“海安”号也达到了震慑的效果,但更多的是惊恐,为了应对清帝国的海军优势,不久后日本便向英国订造了“金刚”级二等铁甲舰。不久后,北洋从英国订购的4艘蚊子船陆续归国服役,沈葆桢在了解蚊子船的性能后,觉得南洋都可以订购数艘用于海口炮台的防务,因此他联系了李鸿章,请他出面与时任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沟通,代南洋水师向英国方面订购4艘蚊子船,这批就是后来北洋的“镇北”级蚊子船。然而当“镇北”级归国的时候,并没有到吴淞口交接,而是直上了天津,被北洋大臣李鸿章全数纳入了北洋水师。沈葆桢得知消息后非常生气,但他没有直接和李鸿章开杠,而是私底下写了一封信给李鸿章,希望老李能够解释并归还这批蚊子船,毕竟连“镇北”这个舰名都是沈葆桢命名。的确李鸿章在这件事上做的并不地道,他回信给沈葆桢,以“镇北”级的适航性更适合北洋为由,希望沈葆桢将该级蚊子船划拨给北洋水师,但同时为了补偿南洋水师的损失,北洋愿意将1876年服役的“龙骧”级和“飞霆”级蚊子船划拨给南洋以作交换(毕竟此前这两级蚊子船也曾到台海一带协助防务),然而沈葆桢还没等到这封回信,便在1879年12月26日因病逝世于两江总督的任上,终年59岁。如果不是沈葆桢因病离世,可能南北洋大臣便会因此事反目,对未来帝国的海防,以及南洋水师的命运都可能会有重大的改变。李鸿章得知消息后也非常哀痛,马上将“龙骧”级和“飞霆”级蚊子船送到南洋,从此这4艘蚊子船便一直在南洋服役,直到清帝国灭亡。

近代舰队简史——南洋水师(上)

“金瓯”号

近代舰队简史——南洋水师(上)

“龙骧”级

近代舰队简史——南洋水师(上)

“飞霆”级

在沈葆桢离世后,朝廷派遣湘军名将刘坤一就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继续筹办南洋海防。刘坤一就任后,马上便开始新一轮的海防筹建计划。在沈葆桢离世前的1878年9月,应浙江省海防的请求,向福州船政局申请调拨“威远”级炮舰(中国第一艘铁胁木壳军舰)的二号舰“超武”号到浙江温州一带服役,因此在1879年1月该舰离开福建航行到浙江温州入役。1879年7月,“威远”级的四号舰“澄庆”号开工建造,沈葆桢见该级军舰工艺新颖,可堪大用,因此向船政预先申请调拨该舰。当“澄庆”号下水完工驶往吴淞口的时候,已经是1880年12月,这时沈葆桢已经作古,迎接这艘新军舰的是刘坤一。除了迎接以前调拨的军舰外,刘坤一也是非常进取,打算为南洋水师引入新的成员。

近代舰队简史——南洋水师(上)

刘坤一

近代舰队简史——南洋水师(上)

“超武”号

1879年李鸿章正式向英国订购了2艘“超勇”级撞击巡洋舰。船政得知消息后,也从法国找来一套无防护巡洋舰的图纸,希望朝廷允许船政建造巡洋舰。但由于此时船政的经费非常紧张,单凭船政的财力未必能制造出该级巡洋舰,因此时任船政大臣的黎兆棠希望财政比较雄厚的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刘坤一可以出资承建,新军舰下水后就交于南洋水师使用,等于变相向船政购入该舰。刘坤一也同意了这个方案,并将一笔两广欠两江的债款给予了船政。

近代舰队简史——南洋水师(上)

“开济”号

1881年11月,该款巡洋舰开工建造,到了1883年1月正式下水,这就是“开济”号无防护巡洋舰。“开济”号排水量2200吨,全长83米,宽11.5米,吃水5.4米,航速16节,装备2门210毫米口径克虏伯主炮,8门120毫米口径克虏伯副炮。当“开济”号测试完毕,驶往吴淞口加入南洋水师的时候,两江新任总督已经等候多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