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资源:小古文里孩子最容易读错的35句话,必须收藏!(可打印)

 跟我学小古文 2022-03-18

跟我学小古文陪你走过第2730

学小古文时,哪些地方孩子会反复出错?

古诗文的多音字,应该怎样朗读和理解?

怎样帮助孩子记忆重点字词的意思和读音?

诵读是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基本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会语言的运用,小古文学习更是如此。

前不久,小古文课程线上专业研讨群“小古文百班联盟”的老师们就以上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不仅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更梳理出了小古文书中孩子最容易读错也最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小古文君做成了打印版,一并分享给大家,一定要读到结尾哦!

新学期,快来加入“小古文百班联盟”!

了解“小古文百班联盟”←点击这里

-01-

研讨要点

问题一:在学习小古文时,有哪些字最容易读错,需要特别注意?

“小古文百班联盟”的老师们经过讨论,发现有这样几类情况:

多音字,尤其是现代文里不常用的读音。比如小古文《农夫》里的“日初升,荷(hè)锄出”的“荷”意为“背着,扛着”;“王(wàng)天下”的“王”意为得以统治天下。

通假字。即古诗文中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应该读本字(即被替代的那个字)的读音。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见”通“现”,读音也是xiàn。

生僻字,现代文里不常用的字。比如《学弈》里的“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特殊的人名地名。比如“莞(wǎn)尔一笑”的“莞”,在地名中读“东莞(guǎn)”。

乍一看很复杂?其实这些读音都是和意思理解结合在一起的,孩子读得多了,理解了,就不难了。

而且,我们的小古文书上(《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口袋里的小古文》《让课文遇见小古文》)对难读的字都会标注读音,老师和家长朋友记得督促孩子看准字音哦,还可以拿下文小古文君整理的汇总内容给孩子检查一下,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二:为什么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文读音也一直在变化,比如“欲将轻骑逐”里的“骑”以前读“jì”,现在读“qí”,应该如何取舍?

汉字的读音是一直在变化的,现在的普通话读音和古音其实已经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普通话本身也在不断地修改,这就是为什么字典也会不断地推出新版,我们要买最新版字典的原因。

古诗读音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字的读音本身简化了,比如“骑”曾经有“jì”这个读音,现在统一读“qí”了,这在字典上会标注为“旧读”,我们按最新标准读即可。

第二种情况是很多古诗按现在的读音读,就不符合格律,不好听了。比如《风》这首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最后一个字“斜(xié)”和上一个韵字“花(huā)”并不押韵。

其实,在唐宋时期,“斜”和“花”都属于“麻部韵”,和麻、花、家、华、霞等字是可以押韵的,但到元曲时读音已经开始改变了。因此,有人在读诗时,会把作为韵字的“斜”读为“xiá”,以免丢失了诗的韵味,类似的还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等诗句。但小学的孩子还在认字阶段,过多的读音孩子容易混淆,建议都读本音,以字典和课本为准。待学生已经牢记本音后,在吟诵等特殊情况下,可以普及一些诗歌韵律的知识。

传送门:

关于语文课本上古诗文读音的校准,小古文君已经发过推文了,大家点击这里即可跳转。

问题三:古文里的读音复杂,有时候老师一不小心也会读错,这怎么办呢?这是否就意味着,自己不能教小古文?

没有谁能保证永远不出错。很多专家在公众场合下因读错音而被人笑话没文化,其实未必如此,因为中国文化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海,研究秦汉的专家恐怕就对唐宋不太熟,念错字也很正常。

既然如此,老师更不要有这个思想包袱,读错并不代表老师的水平不高。教学过程就是试错、改错的过程。朱文君老师建议:

“万一在课堂上读错了或者不会读,就把它当成教学过程的一部分。首先表明态度:老师也会错,但是老师不会把错放过,而是坚持找到正确的答案。然后,你可以带孩子们一起翻字典,让孩子明白遇到这样的读音问题应该怎么办。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当然,这也正反映了在上课前老师先反复诵读有多么重要,只有我们自己读了,才能发现孩子会在哪些地方遇到困难,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

朱老师上小古文课

-02-

小古文易读错的字音汇总

 多音字 

1.日初升,锄出;日将落,锄归。

荷:hè,背,扛。

——《口袋里的小古文》第86页《农夫》

2.剧务,力不暇,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供:gōng,供给,供应。

——《口袋里的小古文》第122页《女娲造人》

3.山居则食鸟兽,其羽皮。

——《口袋里的小古文》第124页《钻木取火》

4.杨朱之弟曰布,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缁衣而反。

——《口袋里的小古文》第142页《杨布打狗》

标红的“衣”都读yì,表示动作,穿戴。“素衣”“缁衣”的“衣”读yī,名词,衣服。

5.于是有圣人出,以火得,造作钻燧出火。

——《口袋里的小古文》第124页《钻木取火》

6.使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口袋里的小古文》第126页《构木为巢》

王:wàng,表示得以统治天下。

7.俄有老至,曰:“吾非圣贤……”

——《口袋里的小古文》第158页《执竿入城》

8.田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口袋里的小古文》第198页《两败俱伤》

父:fǔ,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9.今日不,明日不,即有死蚌。

雨:yù,下(雨、雪等)。课本中有诗句“雨雪霏霏”,也是一样的意思和读音。

——《口袋里的小古文》第194页《鹬蚌相争》

10.家桑短小,经十余年,必植之。

更:gēng,变换,相继。

——《口袋里的小古文》第80页《桑》

11.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花,松、竹并茂。

著:zhuó,盛开。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册42页《岁寒三友》

1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谓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dù),无自信也。”

度:读duó时为动词,表示量,计算。读dù时为名词,表示尺码,标准。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册114页《郑人买履》

13.南郭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以数百人。

处(chǔ)士:未做官的读书人。

食:sì,拿食物给人或牲畜吃。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册120页《滥竽充数》

14.是日定矣……

更:gēng,旧时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下册10页《湖心亭看雪》

15.以为虎而射之,中石镞(zú)。视之,石也,因复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没:mò,陷入,沉入。 

更:gèng,再,又。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下册38页《李广射虎》

16.冬日共人围炉,见人尾为火所烧。

裳:cháng,下衣,下裙。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下册26页《性缓》

17.食不加肉,衣不采;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重:chóng,多种。 

折(zhé)节:降低自己的身份。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下册40页《卧薪尝胆》

18.居有,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下册42页《祁黄羊举荐》

19.扁鹊见蔡桓公,立有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下册94页《扁鹊见蔡桓公》

间:jiān,一会儿,顷刻。

2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故于道。

恶:wù,讨厌。

几:jī,将近,接近。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下册52页《上善若水》

21.口言善,身行,国妖也。

恶:è,坏,不好 。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下册56页《国之器用》

22.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人言。

为:这里都读wéi。第一个是动词,表示充当、当作。第二个也是动词,根据上下文译为“说”。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册46页《读书》

23.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家人讲……

为:wèi,替。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册60页《破瓮救友》

24.有顷,日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水矣。

为:wéi,变成。

——《口袋里的小古文》第22页《雪人》

25.“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唯嗜鱼,故不受也。”

第一个“夫”读fū,“夫子”是旧时对学者的称呼。

第二个“夫”读fú,文言发语词。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下册44页《公仪休拒收鱼》

通假字

26.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则天下安宁。

——《口袋里的小古文》第106页《凤凰》

27.读书百遍,其义自

——《口袋里的小古文》第150页《三余》

见:xiàn,通“现”,显现,出现。

28.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之……

——《口袋里的小古文》第126页《构木为巢》

29.民人大,号曰燧人。

——《口袋里的小古文》第124页《钻木取火》

说:yuè,通“悦”,高兴。

30.稽之耻邪?

女:rǔ ,通“汝”,你。

会(kuài)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下册40页《卧薪尝胆》

3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走。

还:xuán,通“旋”,回转。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下册94页《扁鹊见蔡桓公》

生僻字、易误字

32.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禽兽虫蛇。

胜:shèng,忍受。

——《口袋里的小古文》第126页《构木为巢》

3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而射之……

缴: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下册110页《学弈》

34.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颛顼:zhuān xū,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册80页《共工触山》

特殊的人名地名

35.舜发于畎亩之中,傅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yuè:古代人名。类似的还有伍员yún:即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东莞guǎn:古地名,在今广东境内。

——《口袋里的小古文》第238页《天降大任》

文中同款小古文书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