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王羲之《得示帖》谈“书法如谈话”的章法契合

 鸿墨轩3dec 2022-03-18
原创2022-03-14 16:37·怡然书法

《得示帖》是王羲之手札“丧乱三帖”之一(还有《丧乱帖》《二谢帖》),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得示帖》书风遒丽,忽简为草,忽繁为行,或连成一片,或字字独立,寥寥数行便把行草书章法的节奏韵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

从王羲之《得示帖》谈“书法如谈话”的章法契合

谈到《得示帖》的节奏韵律,有书家用音乐的音量(字的大小)、音节(线条长短)、音阶(线条轻重、粗细)等进行类比,我觉得还是颇为形象的,非常认同书法作品中音乐般的美感,但音乐于我们却又是一个专业、陌生的领域,相当于用一个深奥的词解释另一个深奥的词。

我在欣赏这件作品、体会其节奏韵律的时候,感觉书法更像一个人在跟朋友谈话一样,信札(书法)是文字交流,谈话是口头交流,二者对情感表达的形式要求应该是契合的一致的。

1、自然流畅

语言交流要不急不躁、娓娓道来,书法作品要求气息贯通、前后照应,自然流畅是二者的共性要求。

《得示帖》初不欲草,草不欲放,有张有驰,有缓有疾,流畅纵逸,反映了王羲之思绪的起伏跌宕,正像一个人在跟你拉家常一样。

2、字组和语群

从原文断句来看:“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

书写的节奏与断句是吻合的。开始“得示”二字作为开场白,行楷、独立,意为稳健、疏朗,接着“知足下”,草书、连绵,表现缠绵、急速(这可能就是所谓“逢三必变”吧)。“犹”以草书进行过渡,连接“未佳”“耿耿”两个字组,节奏控制得妥妥的。

第二行开始“吾亦劣劣”以字组稍长的连绵草书与第一行“得示”形成对比并与第一行的草书“知足下”形成衔接过渡。第三行“散”的独立与相邻的“不欲”的牵带又形成对比,等等。

这对我们如何把握行内节奏和行与行之间的衔接是不是有一种暗示和启发:纵向有行气,横向要聚气。

3、关键信息、重点突出

交流的关键是要传递准确的信息,我们讲话时对重要的信息肯定要放慢语速、加重语气。书法也是讲究动静和轻重。文中“明”“日出”是重要的时间信息,“触雾故也”是“日出乃行”关键的原因,所以一字一句格外强调,加大了字的体量、放慢了书写节奏。“雾”字比 “足”“下”二字要大十几倍。

个人浅见,多作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