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么?广东省梅州休闲农业竟有四种模式,快来借鉴一下

 千年老藤 2022-03-18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们对闲适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自古便有,而休闲农业作为集生产、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正好适应了人们的需求。近年来,梅州休闲农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势头,成为梅州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本期对梅州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今后出路进行探讨。

文章图片2

【现状扫描】农业吹起“休闲风”

阳春三月,大埔县大东镇坪山村千亩油菜花争相绽放。金灿灿的油菜花海随风摇曳,连绵起伏,把苍翠的山峦、青瓦白墙的村庄点缀成美丽的画卷,引来无数游客驻足观赏。“每到周末、节假日,游客尤其多!去年赏花季,最多一天有近2万名游客。”大东坪山梯田景区副总经理罗志斌告诉记者,以前坪山村的村民挣钱只有两种渠道:外出务工、在家务农,随着坪山梯田名气逐渐增大,游客翻番增长,不少村民开起了农家乐,收入增加不少。

大东坪山只是梅州休闲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梅州紧紧围绕“致富农民、幸福市民、快乐游客”的目标,发展休闲庄园,变果园为公园、林区为景区、特色农产品基地为休闲观光基地、农副产品为旅游商品,以发展文化旅游为抓手,带动金柚等农副产品销售,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休闲农业正逐步成为梅州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拥有休闲观光农庄112个,农家乐1586家,吸纳农民就业2.3万余人;拥有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去年全年休闲农业实现接待量269万人次,销售收入4.38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达2.9亿元,年利润8850万元。

文章图片3

【发展类型】休闲农业探索多模式发展

由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农业资源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梅州休闲农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大体分为农业观光型、农事体验型、生态休闲型、多功能综合型等类型。

第一种是借助城市近郊区位优势,流转规模连片的土地,形成观光农业产业带,供市民节假日观光休闲和体验采摘游玩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梅江区城北镇不断发展壮大以四大家兰和桂树、兰花、樱花、沉香等高档园林观赏植物为主的花卉产业,构筑起面积近7000亩的花卉苗木基地,并先后引进多家企业对丰富的花卉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借助樱花嘉年华、兰花节、国兰精品展等各种以花卉为主题的活动,不断扩大影响力。如今,该镇“春赏樱花、夏摘枇杷、秋采金柚、冬品雅兰”四季生态休闲游成效明显,仅在春节期间,全镇便吸引游客20多万人。

又如每年深秋时节的平远慈橙旅游节,年年都引来大批本市及珠三角、潮汕地区的游客采摘、旅游,大大催旺了果园以及周边农家乐、景区人气。

文章图片4

第二种是租赁农庄(园)模式。农民将土地、作物或牲畜、小院落出租,供市民通过假日短住养殖或种植等活动获得农事体验,从中收取租金。

日前不少市民在蕉岭县三圳镇芳心村生态农场租下了“自家的一块地”,变身“农场主”。“他们只要定下种什么,具体播种、施肥等可以交给我们来做,租户定时来收菜就行。”芳心村的古大姐说,目前农场开放的约16亩土地已经租出大半,租赁价格为800-1200元/年。记者在农场看到,已出租的地块里种了茄子、生菜、番薯叶等常见蔬菜,古大姐和另一位农妇正忙着为新种下的蔬菜浇水。芳心村村支书郑淑平说,园方会定期通过网络向各“农场主”展示蔬菜生长情况,“农场主”可收获自己亲自种植的蔬菜。

第三种是依托茶、金柚、慈橙等主要农产品,以独特的自然美景、优美整洁的环境、良好的生态条件为基础,通过规划建设,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发展模式。

“雁南飞”创建之初,以种茶、品茶为经营项目,游客体验只是增加收入的“副业”,然而却带旺了以茶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市场。景区建成当年,“雁南飞”的茶叶销售额、旅游收入双双破1000万元。于是,“雁南飞”开始“正儿八经”地发展旅游,建起了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酒店,并确立了“旅游与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模式。如今,雁南飞茶田已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外地游客来梅必到之处。

文章图片5

第四种是利用农业园区的资源环境、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经营活动、农业生产过程、优质农产品等,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普、生态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模式。

蕉岭县三圳镇的九岭生态园培植石斛为主,现培植了30多种石斛,园内还有兰花种植、金银花种植等专业合作社。该园负责人钟燕峰告诉记者,生态园里有专业人员为游客讲解石斛培育、种植的过程,亲子拓展活动过程中也有农事专家引导小朋友认识蔬菜瓜果以及种植过程;各个季节有不同的作物可供采摘体验,有多口鱼塘可供垂钓。“每到周末就很多游客,也带动了周边家庭农场、农家乐的生意。”钟燕峰说。

【问题聚焦】经营人才匮乏 特色不够明显

随着梅州休闲农业的发展,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产业园里只有采摘,连吃饭的地方都不好找。”“模式单一,玩来玩去,不外乎钓钓鱼、打打牌、吃吃农家菜。”“交通不便,到了村里停车位都没有。”这些是不少市民乡村归来的感受,也成为梅州休闲农业发展难以越过的一道“坎”。

据了解,当前梅州大多数地方休闲农业仅局限于“农家乐”形式,以吃农家饭、打牌、喝茶为主,经营特色不明显,农家乡土风味不够浓,与风土人情结合不紧密,对乡村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延伸产品开发严重不足。家住五华县城的李先生向记者抱怨说:“县城周边很多农庄,但几乎每家都经营相同的东西,就是吃鱼生、放养鸡鸭、农家菜等。”记者了解到,梅州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大都为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对休闲农业缺乏管理经验。经营人才的匮乏导致农庄、农家乐特色不突出,成为梅州休闲农业发展的一大“软肋”。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由于休闲农业多是依托当地的特色产业和景观而发展起来的,季节性很强,所以这些为游客服务的经营场所普遍存在“冷热不均”的问题:中午热闹,晚上冷清;周末热闹、工作日无人问津……同时,乡村的道路、饮水、公共厕所、垃圾处理、通讯设施、住宿等也成为制约休闲农业发展的因素。

有业内人士认为,梅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仍停留在低层次开发阶段,庄园与庄园之间同质化严重。“摘草莓和摘柚子,给游客的体验几乎雷同;赏樱花、看格桑花,一次体验再难吸引回头客。”该业内人士表示,行业发展没有从全市战略高度和梅州旅游客源流向的特点谋划发展布局,有待改进提升。虽然梅州一些县区已有扶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和办法,但仍然存在政府投入不足,发展无规划等问题,处于自发式、无序化发展状态。

文章图片6

【业界支招】休闲旅游做的就是差异

梅州市科农拓展技术指导朱荣辉关注梅州农业发展近20年。“梅州是农业大市,农业发展潜力非常大,自然生态环境好,客家文化厚重,这是发展休闲观光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朱荣辉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休闲观光的概念必不可少,这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朱荣辉建议,梅州休闲农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更加注重差异化发展。“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你有我也有。旅游休闲做的就是差异,差异就是优势。”他说,梅州农业基础好,各地特色农产品非常多,不同区域内抓不同特色,才是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

“再者就是休闲农业的升级换代,农业要与文化结合,与养生养老等产业互动。”朱荣辉说,蕉岭的“世界长寿之乡”和梅县区、丰顺县的“中国长寿之乡”等品牌,就是梅州休闲农业往生态养生转型的最好依托。“这要求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推广有机农业、健康农产品。同时,梅州要发挥'世界客都’的优势,把客家文化融入到休闲观光产业中,让无形的文化通过丰富的载体体现出来,让人在游玩中还能体验到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章图片7

【记者手记】发展农业“一产”还须“接二连三”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作为农业大市的梅州,打破纯粹耕作土地的传统“一产”思维,让农业实现“接二连三”,将高效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彩。

作为以休闲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农业新业态,休闲观光农业既然打着“观光”的招牌,就必须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产业支撑,没有产业支撑的观光农业寿命不长。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科学规划,精心布局,以防观光农业步入“无风光可观”的尴尬境地。此外,结合梅州的农业资源来看,记者认为,除了休闲农业之外,会展农业、创意农业、循环农业等农业新型业态也该进入从业者的思考范围。

由于受到现有土地流转制度的限制与农户自身资金的限制,梅州休闲农业起点低、规模小、散布广,尚处于低层次开发阶段。即便如此,休闲农业已经让不少农民看到,脚下的土地不仅能生产农产品,还能把田园风光、农事文化、农家情趣等转化为旅游产品,实现“种庄稼”与“种风景”的完美结合。我们做的就是抓住难得机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走集约化道路,促进产业升级和跨越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