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力改变的暂且放一放,有一点希望就不要蒙上眼睛 | 张畅2021私人阅读札记

 小藏身馆 2022-03-18

2021年就像一场梦。

尽管马不停蹄地劳作着,搬家、工作、写作、翻译——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我们的庸常生活》,译作《孤独传》《尽力而为》也相继面世——每件事都倾注了不少努力,却依然会在一条条新闻面前突然丧失了力气。

这两三年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表达欲的极速衰退,好像无论是书写还是言说,都无法填补内心的虚空与经久不散的质疑。

这种虚空来自于,高屋建瓴的观点都无法改变任何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不了一丁点安慰;过于迫近的学理上的关注,和现实迎头相撞时又常常陷入逻辑的悖论。

年龄渐长,青春期式的自我关怀也在消解,好像自己变成了最不重要的那个人。你努力打磨自己,努力嵌入一个还算舒服的位置,但依然会在夜深人静时因自我怀疑而难以入眠。热爱的事物成了一种消耗,它们让你投入心血、而后两手空空。

常常感慨于还有那么多同行朋友对自己的职业、所做的事深信不疑,一腔热忱。羡慕他们。很遗憾,我的自我催眠失败了。

很多事不会再好了,清醒归清醒,但人不能沉沦下去。该做事做事,该读书读书,该思考思考。无力改变的暂且放一放,有一分力气就做一分事,有一点希望就不要蒙上眼睛。自勉。

图片

非虚构(国外)

图片
图片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


01

[日] 清水洁 / 王华懋 / 后浪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21-2 

推荐指数 : ★★★★

但凡有过新闻理想的人,都应想象过成为清水洁这样的记者——一路追随真相而去,哪怕道路崎岖险阻,也会在每个岔路口选择那条最艰难的路,一意孤行,不计后果。读这本书的时候,无数次想起阿特伍德的那句话:“We are living in a period in which some people are trying very hard to make truth irrelevant, truth is not irrelevant.”真相并非无关紧要,且寻得真相的希望,不能寄托在极少数甘愿牺牲的勇者身上。

图片

成为波伏瓦


02

[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 刘海平 / 无界|中信出版社 / 2021-3 

推荐指数 : ★★★★★

一个人的自我并不是静止的物,而是一个进程,一种有活力的行动,一个充满变化的“成为”过程,至死方休。(伯格森)那么成为波伏瓦,即意味着要从不同的生命阶段、她致力解决的哲学问题、思想的变化来理解她,让她成为自己,而非经由外界赋予其意义。与其说这本传记是为了还原波伏娃的一生,不如说是为了替她正名:识破强加在她身上的偏见与不公(将她描述为萨特的附属,无视她对萨特的批判态度);因社会环境的压迫,她杰出的感知力、判断力和预见能力是如何成为一种罪的;以及从她身上,看见一个女性在成为自己的路途中,是如何层层受阻、需要通过不懈抗争才能取得基本的尊重。有点遗憾的是,即便这本传记呼吁不要因女性的个人生活忽视其哲学创造和政治参与,它依然过多着墨于波伏娃的感情关系和性,而缺乏对其哲学的系统性解读,成为自身立场的反面。

图片

奇想之年


03

[美] 琼·狄迪恩/陶泽慧/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2017-1 

推荐指数 : ★★★★★

宿命——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这个词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一种浪漫的诗意上面。这不是一本好读的书,每行词句都渗透着失去所爱之人的哀恸。这种哀恸漫长无涯,让人感到生的卑微、让经历者变得固执、甚至是不可理喻。可也恰恰是这无法超越的悲恸,让活着的每一天都仿佛是宿命般的回看。看啊,它在倒计时:距离死亡还有120小时、还有3分钟,已过去两小时。像即将要死去那样活着,这话多么轻飘飘,多么煞有介事,而现实是,死了就是死了,死后无法复生;留给未亡人的,只有绵延不绝的回忆。最终居然是这件事给了我力量——琼·狄迪恩认为自己无法度过丈夫过世后的夜晚,她写:“我还是觉得自己没法完成这个夜晚。可等时间到了,夜晚却完成了它自己。”就是这样,我们以为自己就快捱不过去了,可等时间到了,时间却完成了它自己。

图片

向伯利恒跋涉


04

[美]琼·狄迪恩/ 何雨珈 / 中信出版集团·北京时代华语/2021-6 

推荐指数 : ★★★★

狄迪恩语言的节奏感太好了,问题意识太敏锐了,太善于坦诚地谈论自己了,这些都使得她的文字魅力可以穿越六十年经久不衰。恰巧书中她讲述的每个地点——从旧金山、洛杉矶到更南部的圣迭戈,大苏尔、红杉树林、向东穿越至纽约——我在二十岁出头时也曾经走过、生活过、见证过,调动记忆,和书中五六十年前的景象相合,仿佛做了场无比盛大的梦。“万物解体,中心再难维系”,难道不也是今日之困境么?

图片

过去的痛:梅·萨藤独居日记


05

[美] 梅·萨藤 / 马永波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6-5

推荐指数 : ★★★★★

艾米莉·狄金森说:“我们每小时都有一百次的信与不信,这使信仰保持敏捷。”梅·萨藤把活着本身当作信仰,孤独是充实自我的可贵材料。她时刻同脆弱的病体与摇摆不定的情绪抗争。她写作,同时也在质疑自己的写作。她浇灌花树,养猫和狗,为给读者回信而苦恼,也为失去所爱而悲叹。这一切都是自然的,纯净的,洗练的。而这种自然、纯净和洗练不是稚嫩造就的,而是历尽磨难之后,依然能让信仰保持敏感,最终留下的澄澈——有人管它叫成熟,我宁愿叫它勇敢。

图片

欢喜 : 女性,革命和一个逝去的男孩


06

[意]达契娅·玛拉依妮 / 余婷婷 / 创美工厂|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2021-9

推荐指数 : ★★★★

一个失去腹中孩子的母亲的絮语,一本西方厌女历史的入门读物。它的动人之处在于未能成为母亲的遗憾、哀痛与真诚,但也恰恰是这种真诚,让讲述本身成了一股脑的倾诉乃至控诉。由此可见,殒灭的希望不会让一个人更坚强,只会让她磨练出隐忍,那不过是无奈的果,而非值得表彰的意志。

图片

太阳与铁


07

[日]三岛由纪夫 / 邱振瑞 / 明室Lucida|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21-8

推荐指数 : ★★★★

三岛真是个浪漫和冷酷到骨子里的人啊。读完这本书,似乎理解了他决绝的自裁,肉体、美、语言与死亡是他极致的精神追求:只有遭到破坏,存在才有保障,死亡就是填补所见与存在之间矛盾的缝隙。他是在用死亡,填补存在的缝隙啊。读到他写:“在我梦想尽头的东西,总是极端危险并以悲惨告终。我从未梦见过幸福的降临。而最适合我的日常生活的,就是每天所处世界的破灭”,差点儿掉眼泪啊。

图片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08

[美]玛雅·安吉洛 / 于霄、王笑红 / 上海三联书店 / 2020-5

推荐指数 : ★★★★

一部黑人女性的成长血泪史,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的孤独之作。很久没有读到词句节奏如此引人入胜的作品了,就像面对变幻莫测的大海,你不知道它何时汹涌何时平静,你只知道它是如此真实、神秘、自由、有力。「一个人孤独地站在懵懂青春的钢丝绳上,会体味到充分的自由所具有的那种激烈得灼人的美,感受到近乎永恒的悬而未决中蕴含的威胁。」看,一句话就把青春的内心冲突写尽了。

图片

妈妈和我和妈妈


09

[美]玛雅·安吉洛 / 陈瑜 / 上海三联书店 / 2020-5

推荐指数 : ★★★★

“我活着的富有挑战的日子可能光明而充满希望,也可能暗无天日……如果负面情绪坚持占据我的脑海,我总是记得,还会有明天。而今天,我是有福的。”

图片

昨夜的第1001只羊:献给失眠人的小书


10

[英]玛丽娜·本杰明 / 杨世祥、陈超美 / 春潮 | 中信出版集团 / 2020-11

推荐指数 : ★★★★

一本如梦呓般零散混沌的小书,写失眠的个人经验,也是在写人类是如何在对抗文明、物质和时间的过程中丧失了安睡的能力。很赞同书中的那句:“爱情和睡眠一样,都是滑向未知的世界,因此需要莫大的信任。

    ”在我看来,睡眠的本质是忘记和舍弃自我,无论这个自我是乖戾还是愁苦,是渴望交流还是享受寂寞。从这个意义上说,睡眠无疑是一种净化(catharsis),恰是份这净化过后的安稳,可以让历经苦难与波折、在生命里苦苦找寻意义和价值的疲惫的人们,暂时放下时代和生活赋予我们的渺茫希望,放下一天里悬而未决、无处安放的焦虑,让黑夜和白昼区隔开来,明天依然是新的一天——该抒发的已经抒发,该完成的终将完成,而我可以轻松地放下、离开、入眠。(这段话写于2017年5月,被失眠困扰的26岁。)

图片

善终守护师


11

[日]柴田久美子 / 洪金珠 / 中信出版集团 / 2021-10

推荐指数 : ★★★★

“我生来是为了解放被现代医疗制度囚禁的个人尊严”。平稳地结束这一生,在挚爱之人的臂弯里平静地死去,而不是拼命抢救,为了延续没有质量的生命耗尽力气。

图片

非虚构(原创)

图片
图片

重走: 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12

杨潇 / 单读|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21-5 

推荐指数 : ★★★★

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月,背着这本将近700页的书辗转从北京到重庆、成都、杭州,又回到北京,在山城的盛夏、飞机剧烈颠簸在华北平原之上,无一不长久地沉浸在复杂微妙的心绪之中。其间,我看到一个个在时代洪流之中沉浮的个人,看到绝望混乱处境之中闪着微光的人性之善,还有最打动我的骨子里的确信——确信行走固有其意义,确信这个民族和社会是往好里去的,确信国家危机万伏之际也要踏实为学,确信对于躲不掉的命运就要站起身去承接。同时我也看到无可奈何的湮没——战争对青年时代的湮没、政治运动对历史遗迹的湮没、追求富强对生而贫穷的人的湮没、娱乐至死及所鼓吹的欲望对志气的湮没、土崩瓦解的传统对诗意的湮没、立场对日常的湮没、进步对质朴的湮没。同样处在二三十岁的年纪,你若问,今天的青年内心真的更坚韧、更自由、更平和吗?我不敢回答。

图片

争夺记忆:单读25


13

吴琦 / 单读|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20-12-12 

推荐指数 : ★★★★

不知是我的偏见,还是我的误解,以中文为母语的写作者在处理这样集体性事件的题材时,常常呈现出高度相似的特点:明明山上滚落的是巨石,这巨石阻碍了前行的路,他们却偏要去挑选路边的小石子观望,再抱怨几句山路的泥泞。这本书译介过来的几篇,无一例外都是在表达愤怒与质询、对秩序的渴求和怀疑、在个体经验的基础上呼吁更广泛的人类共情,更多是透过哲学和政治的镜片反观现实、当下。尽管隔着语言的屏障,这些篇章却如此有力、让人过目难忘——这难道仅仅是语言的原因吗?译介的语言同样也可以表达复杂、深刻的情绪,可为什么我们的写作者会在最急迫、最重要的问题面前别过身去?PS:原本以为在世界性的大瘟疫过后,写作是唐突的、可疑的。但是读了这本《争夺记忆》之后,又燃起了一点希望,也许我们还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做点、说点什么吧?

图片

岸萤


14

陈传兴 /中信出版集团·大方/ 2020-9

推荐指数 : ★★★★

这是一部没有答案的书,如果想要寻求答案,它定5要让你失望。这也是一部不能按照语言的一贯逻辑来审读的书,如果你追求的是连贯的语句、通顺的文意,那么这本书也不合乎你的要求。这是一部艺术自传、70年代的异乡生命史,阅读的方法是:目光划过字句,同时在大脑中还原一个又一个意象,这些意象、画面、观感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重组,带你回到不曾遭逢的过去和异国。它更像是一首长诗,或歌剧的片段,灵感的吉光片羽闪现的神启时刻,一次记忆回溯。

图片


15

鲁迅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6-12

推荐指数 : ★★★★★

“饮食并非罪恶,并非不净;性交也就并非罪恶,并非不净。饮食的结果,养活了自己,对于自己没有恩;性交的结果,生出子女,对于子女当然也算不了恩。——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养育子女不是为了使他们成为附属品、或是求得报恩,而只是生命演化的路途。所以鲁迅甘愿“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但就这一段,鲁迅的意识就超越了绝大多数今天的父母。

图片

热风


16

鲁迅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6-12

推荐指数 : ★★★★

“我以为凡对于时弊的攻击,文字须于时弊同时灭亡,因为这正如白血轮之酿成疮疖一般,倘非自身也被排除,则当它的生命的存留中,也即证明这病菌尚在。”百年后,历史一遍遍重演,唯世间再无鲁迅。

图片

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


17

[美]丘成桐、[美]史蒂夫·纳迪斯/夏木清/译林出版社/2021-3

推荐指数 : ★★★★

能接近数学、物理高峰的人,在破解宇宙奥秘的那一刻,该是多么幸福啊。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图片

虚构(国外)

图片




图片

证言


18

[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于是/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7

推荐指数 : ★★★★★

极少有小说家能像阿特伍德这样,让人读后汗毛倒竖,仿佛一眼可看穿现在和未来。可以说这是位神级的作家。大部分作家都能在作品里看到他们动用技巧的痕迹——铺陈,渲染,克制,描摹,转换叙事者,嵌套——阿特伍德是不露痕迹的,她像鬼魂一般潜入叙事者的身体,透过她们的眼、她们的嘴、她们的一切感受、呼吸的空气去呈现全然不同的世界。可怕的是她的智慧又足可让她看穿政治的把戏、现实的残酷,甚至无需抖机灵就一击致命:使女死掉了,基列灭亡了,难道仅仅因为烂在根上了吗?当极端造就恐惧,恐惧导致麻木,人们互相监视,自我监察,下一个基列还会远吗?

图片

同情者


19

[美] 阮清越 / 陈恒仕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8-8

推荐指数 : ★★★★★

这不是一本好读的小说,它所承载的政治和历史重量使得它无法轻盈。你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在用力推进,咬着牙向下挖掘,只为了道出一个根本的事实:数百万人为了统一越南、自我解放付出生命代价,他们或因他们口中的“事业”而死,或如鬼魂一样飘荡在异国他乡,终生无法走出梦魇。可那事业究竟是什么?比独立和自由更宝贵的是什么?一个苦难民族的生民是否注定永远生存于苦难之中?还是说到头来,逃离了苦难的人忘记了,反过来又排斥遭受苦难的人?——作者借一双间谍的眼看清了:他为一纸命令,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杀人、欺骗、饱受折磨,换来的答案却是“空”,比自由和独立更宝贵的是空,无数死难、几代人受苦,结果只是空。

图片

伊凡·伊里奇之死


20

[俄] 列夫·托尔斯泰 / 许海燕 / 东方出版社 / 2017-10

推荐指数 : ★★★★★

和托翁相比,大多数作家的写作都算不上触碰过真相,哪怕连真相的边角料都不曾摸过。读完最后一篇《伊凡·伊里奇之死》,一时间很难缓过来。一个规规矩矩的人度过了规规矩矩的一生,在死亡降临前,他竟那样孤独地被困在衰朽的躯壳中、困在对自己一生的否定中、困在周围人的虚伪和谎言中。“尽管他在拼命挣扎,可是每分钟他都感到那使他无限恐惧的事越来越近了。他感到他的痛苦在于,他正在朝一个漆黑的洞穴里钻,而更痛苦的是他钻不进那个洞穴。妨碍他钻进去的是,他认为他的一生是正确的。”——何等准确,何等精妙,我好像也跟着伊凡·伊里奇掉进了漆黑的洞穴,距离那个微弱的光点越来越远,直到看不见。

图片

鹿川有许多粪


21

[韩]李沧东 / 春喜 / 鹿书|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21-8

推荐指数 : ★★★★

「不能向他们屈服。我们现在只是身处历史的隧道之中……可隧道那头到底有什么呢?我们又何曾脱离过历史的隧道呢?」真羡慕韩国作者有机会处理这样宏大又尖锐的历史/政治题材。生活的昏暗和命运的裂隙才能迸发出更有力量的东西,颂扬和粉饰不能。

图片

素食者


22

[韩] 韩江 / 胡椒筒 / 磨铁|四川文艺出版社 / 2021-9

推荐指数 : ★★★★★

「我在写作时,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和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我想通过《素食者》刻画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读多了以女性的名义界定暴力的文学,韩江的这部最为惊艳。她没有将女性议题框定在两性之间、简化成社会事件的缩影,而是毫不留情地深挖进身心魂灵的最底层,呈现暴力在生命底色之上留下的沉重暗影。精妙,准确,让人痛彻心扉。

图片

我的天才女友:那不勒斯四部曲1 


23

[意] 埃莱娜·费兰特/陈英/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1

推荐指数 : ★★★★★

费兰特多么擅长写平静海面底下的风暴啊——贫穷暴力的城区、互相搅缠的人际、被不安和嫉妒填满的青春、“界限消失”的惶恐感受……吸引我将一个个细碎的故事读下去的,是一个女孩的内心成长史,还有费兰特赋予这个讲述者的巧妙的距离感——在那不勒斯的烈阳下,她生于斯长于斯,却始终希望自己是别人,希望自己能远离几代人的仇恨,成为一个不是自己的人。正是费兰特文字里暗藏的超越性,让这个故事不再局限于两个女孩的友谊,而变成了某种精神层面的索求。这本书,我差不多用了四年时间才接受、才看懂。时间是个好东西。

图片

鄙视


24

[意]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 沈萼梅、刘锡荣 / 读客文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2021-7 

推荐指数 : ★★★★

看莫拉维亚写心理,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整部小说只由一个问题贯穿:曾经相爱的妻子为何鄙视丈夫?而这个问题恰恰串联起对于婚姻和爱的一连串质询:当所爱之人不爱了,维系这段关系是不是只是出于自我幻觉?婚姻是本能、自然的爱的反面吗?当爱的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的动作,继续下去是有意义的吗?从坦诚到隔阂,身处关系之中的两个人为后果承担了多大程度的责任?奥德赛式的逃离和回归,果真能挽救吗?——你会怀疑,难道婚姻的本质,到最后变成了不可说,不可对对方说,不可对外人说。

图片

金阁寺


25

[日]三岛由纪夫 / 陈德文 / 一頁folio|辽宁人民出版社 / 2021-2

推荐指数 : ★★★★★

20岁出头的时候,我以为30岁必然要成就和金阁寺一样炫美的文学。真到了30岁,再读三岛同一个年龄写的《金阁寺》,不得不感叹大师和普通人的距离绝非一点半点。什么是美?何谓人生际遇?如何赋予庸俗人生以意义?如何用一具平平凡凡的肉身抵御人世间的大悲剧?经历了频仍战乱、浮沉人世的金阁,是“我”宿命般的探寻,是一道关乎美的辩题。快乐而满足的普通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当三岛写到希望让人丑陋,为了真正面向太阳、世界必须灭亡,美和这世上最黑暗的思想,写到“迟钝的人们,若不流血也就不会变得狼狈。然而一旦流血,就已经是悲剧终结之后了”,写到“我”和金阁共同的危难,写到“他人的痛楚,我们没有尝到”,“不理解就是我存在的理由”,简直要惊叫起来。文学的不朽当属一个遍知苦痛却依然敏锐如初的灵魂,譬如三岛由纪夫。

图片

我本不该成为母亲


26

[加拿大] 阿什莉·奥德兰 /李雅欣/无界|中信出版社 /2021-1-7

推荐指数 : ★★★★★

一口气读完试读本,仿佛大冬天洗了个冷水澡,有种重压过后的极致舒爽。不是所有女孩都必须通过成为母亲,才能使她们的生命完备、整全。将女性的价值捆绑在母亲身份之上,是对女性自身意义的亵渎与屠杀。阿什莉·奥德兰所写的故事重新拷问了母职与女性自我之间的激烈冲突,它让那些关于“母亲即伟大”的赞许、“为母则刚”的荒唐论调、“不当母亲你的人生不完整”的催生宣言显得荒谬可笑。因为女性首先是她们自己,其次才是女儿、妻子、母亲。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本不该成为母亲》无疑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女性启示录。

图片

弃猫:当我谈起父亲时


27

[日] 村上春树 / 烨伊 / 磨铁·花城出版社 / 2021-1

推荐指数 : ★★★★

八十几页之间把人生的际遇遭逢、战争的残暴记忆、一只猫引发的对于宿命感的思考,一点点写了出来。也许正因为是村上春树,这篇故事才不至于因为太过短小而被读者苛责,但我还是忍不住去想:这就是全部了吗?为什么村上没有去做更深入的家族调查、去挖掘更多更细致的历史呢?那原本可以由更扎实的材料、更充沛的情感支撑起来,这样写会不会太浪费了?——不过还是认同篇尾的这段:“我们不过是无数滴落向宽阔大地的雨滴中寂寂无名的一滴。是确实存在的,却也是可以被替代的一滴。但这一滴雨水中,有它独一无二的记忆。一粒雨有它自己的历史,有将这份历史传承下去的责任和义务……即使它会被轻易吞没,失去个体的轮廓,被某一个整体取代,从而逐渐消失。不,应该说,正因为它会被某一个整体取代从而消失,我们才更应铭记。

图片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


28

[意大利] 埃莱娜·费兰特 / 陈英、张燕燕 /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21-8

推荐指数 : ★★★★

费兰特的独特本领就在于,一部长篇,她好像什么都没写,却好像什么都写尽了。青春之痛,多少作家都写过,但论起描摹女性心理的细腻和透彻,要服费兰特。没有哪个人在成长中不曾被赤裸裸地伤害、不曾反复和欲望与邪念缠斗、不曾在绝望和迷茫中将自己碾碎、不曾在希望化为泡影之前拥有短暂的天真。费兰特笔下的那不勒斯少女,总是那么敏感脆弱、复杂而多变。透过她的眼,成年人的那些愚蠢把戏才格外滑稽:原来我们长大成人,终究要把最闪耀的东西一一丢掉,换取那稀薄得可怜的尊严。

图片

沉默的病人


29

[英]亚历克斯·麦克利兹/祁阿红/读客文化|河南文艺出版社/2020-12-1

推荐指数 : ★★★★

英国人写的悬疑真有英国的风味,冷峻,阴暗,湿冷,压抑,时刻试探着人性深渊的洞底。两条叙事线索来回穿梭,有如一架灵活的织衣梭子,最终的成品要等结局将近才光彩羡人。亮出成衣的那一刻,实在叫人惊叹。略有可惜的是,等待得太久了。

图片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30

[意]法拉奇 / 毛喻原、王康 / 理想国|九州出版社 / 2020-3

推荐指数 : ★★★★

压抑痛苦地读到全书最后一句,才意识到这居然是一本小说。既然是小说,之前大段的议论、控诉、抒情、独白,就显得没那么有力量了,因为虚构文字的力量完全可以通过更高明、更具技巧性的方式释放(而作者选择了在失去孩子之后情绪最为激烈的审判和控诉)。喜欢其中的那句:“如果仅仅是为了我自己而不为别的任何人,我没有兴趣让你降生到这个世界,因为我完全不需要你。”



图片

虚构(原创)

图片


图片

夜晚的潜水艇


31

陈春成 /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 2020-9

推荐指数 : ★★★★

现在已经少有这样的作品,可以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质地”这样的词(期刊上的所谓青年文学,大多让人觉得陈旧、滞重、缺乏灵气)。的确,陈春成的文字是灵巧的,它轻盈、有仙气,自由游走在不同的时空之内。细看,每篇故事都有相似的内核——由三段不同时间中的事件构成,层层嵌套,一个事件的细枝末节先是隐藏、最终表露在另一个事件中。类似于陶渊明《桃花源记》或任昉《述异记》中的“烂柯人”,或是宫崎骏的《千与千寻》,都是由一个时空起始,经由一个狭小的空间(老屋、洞穴、井口、缆车或水域)穿越到另一片时空,完成一段完整的叙事——其本质都是在质询永恒和消失的对立,具有某种哲学意味。尤其喜欢《音乐家》和《李茵的湖》两篇。当然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灵巧既是一种独异的个性,也可能成为束缚创作者的藩篱,关键在于是否有所突破。

图片

文城


32

余华 / 新经典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2021-3

推荐指数 : ★★★★

看到很多评价说,都什么年代了,为什么还要写一个和现实毫不相关的故事?我想问题并不出在故事的主题上。一个成熟的作家,很多时候并不是主动选择了自己讲述的故事,而是被一个故事选择,他必须将它写下来才能摆脱其纠缠。不存在的文城、一个叫林祥福的男人出走又回归的一生,这个故事的内核一定纠缠余华很久,他只有写下《文城》才对自己有了交待。问题并不出在主题和技巧上,而是因为我们对这位写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的作家有了异于寻常的期待——我们希望他永远像尖刀一样尖锐,刺进浑浊的现实,最好可以借文学不惜向权力宣战,我们希望看到一种文学之外的力量。而当他无法承载这样的期待,必然就会被舆论反噬。《文城》不新颖,却纯熟;不惊艳,却诚恳;除却写女性的部分过分耽于男性视角,其余皆达到了叙事的饱满。可读。


图片

家庭生活


33

姚鄂梅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21-2-1

推荐指数 : ★★★★★

好久好久没有读过这么自然的小说了。每一篇,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汪汩汩喷涌的泉眼,人的软弱和坚强、复杂和单纯,不带任何修饰地流淌而出,让人忍不住想从精炼干脆的文字中猜出更深不可测的秘密。绝大多数作家,即便是富有盛名的,写起小说也免不了会起范儿:我开始写了,你们看好了。但这本书的四篇,没有一篇是勉强写就的小说,都是扎扎实实、有情有爱、有苦有痛的故事,是被倾轧的生活本身。太喜欢了。

图片

受命


34

止庵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21-3

推荐指数 : ★★★★

关于“复仇”,文学作品写得够多了,止庵做了一次堪称勇敢的尝试——写一个被父辈的历史创伤捆缚住生命的年轻人,他不断同内心的冰峰角力,又不停被时代的浪潮推回到原地。他的复仇之所以略显徒劳,是因为所有铭记的人都已逝去,留下的人也纷纷跟随潮水的方向漂走,唯有他自己,留在了变动不安的80年代。

图片

一把刀,千个字


35

王安忆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21-4

推荐指数 : ★★★★★

行家出手,果然不凡,文字都是带着风的。王安忆说自己感兴趣的是学理无法概括的日常,是人物行为和思想一个接连一个的动机,这部小说确有此意。从纽约法拉盛中餐馆的离散之族,写到上海里弄的烟火人情,从西海岸唐人街的喧嚣热闹,写到东北哈尔滨的青葱岁月。其间两代人因大时代而生的聚散离合,潜藏着的一系列历史幽暗,全在书中汩汩流淌。不得不说,叙事动力之丰沛,让人忘却了情节本身,转而去寻更悠长、深厚的人生况味。有趣的是,书中提及的老家哈尔滨,于我似旧梦重温;美国是失散多年的友人;上海则更像是不可想象的异邦。经验和记忆对想象的重构,作用多么大啊。

图片

蒙马特遗书


36

邱妙津 / 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 2021-7

推荐指数 : ★★★★★

“人与人的不能互相忍受,实在是罪恶。人自身生命没有内容,不能独立地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实在是悲哀。这两件事使我创痛。”——时隔七年再读邱妙津,再度被她于生命将尽时勾画的如焰火般的鲜亮轮廓而震撼,也不免替自己苟活于世而恐惧、羞赧、惭愧(非但没有挺身抵抗虚无,还纵容了周遭对自己的褫夺,甚至于沦落至媚俗)。能明白无误地爱一个人,炽烈决然,投入生命的全部,坦诚身体的渴念与灵魂深处的爱欲,不受模棱两可的事物裹挟、退缩、开脱乃至逃避,是多么珍稀、澄澈、通透的品质。爱哪里是一种感觉!邱妙津用文字之力与美告诉我们,爱毋宁是一种品德,是意志,是对空洞浑噩生活的对抗,是捍卫。

图片

我的阴阳两界


37

王小波 / 新经典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2021-10

推荐指数 : ★★★

三十年过去,依然没有哪位作家,比王小波更自由,更无畏。

图片

野未来


38

王威廉 /春潮|中信出版集团 / 2021-7

推荐指数 : ★★★

处理的主题不算新鲜,行文缺少一点内在的力道。当叙事者是女性时,架空感尤其明显。科幻这个领域真的很难突破,作者很有勇气。

图片

流俗地


39

[马来西亚] 黎紫书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2021-4-1

推荐指数 : ★★★★★

黎紫书说:“以一幅充满市井气俚俗味的长卷描绘马华社会这几十年的风雨悲欢和人事流变,舍我其谁?”和这股冲撞的英雄之气比起来,《流俗地》在叙写盲女银霞和她身处的马华社会时,是多么细腻持重啊。每个微小命运的转角,都潜伏着一成不变的重复和突如其来的危机,这些细碎的命运故事一一铺展开,一眼就望尽了人生无常。你能明显感受到作者没有选择讨巧,也没有为了避开机巧而显出拙笨。她的语言,华文是她写作的根,是所有生命元素吐纳的必经之地。虽然不曾到访马来西亚,阅读时脑子里闪过的也竟是香港街头,但跟随黎紫书的点滴讲述,我似乎早已逛遍了那片湿热蕴结的天地。

图片

我们的庸常生活


40

张畅 / 新经典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21-10

推荐指数 : ★★★

25岁-27岁的旧作,写的时候横冲直撞,全无章法。等到真结集成书,才发觉自己走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路。时隔三年终于出版,兴奋劲儿已经过去了。当当预售的价格差不多相当于一杯奶茶,希望它不要太难喝。鞠躬。

图片

写作|文学理论



图片







图片

碎片


41

[意]埃莱娜·费兰特/陈英/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10 

推荐指数 : ★★★★★

费兰特始终对文学创作、作家身份有着通透的自觉——她清楚地知道,不应成为媒介和商业市场的附庸,写作一本书是为了摆脱它、而不是成为它的囚徒;身为作者,在写作时应竭尽全力讲述真相、无限靠近笔下的世界,而一旦完成就要决绝地抽身远离:“在写作时,我们永远都不能说谎。在文学的虚构之中,需要非常真实,要让真相在纸上浮现,甚至要达到一种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我们要把我们生活中真实的样子和写作时的样子分开,这会让我们避免自我审查。”——所以她保持对日常的不满,不停寻找适合的语言,突破庸常的表象,整合散落在生活和思维里的繁杂碎片,试图用文字承载那些难以愈合的伤口。而假如没有什么值得写的,那就别写了。只有这样,写作才能抵达自由。PS:再次证明,全世界的记者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只能提出高度相似的问题,费兰特救了他们。

图片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


42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编/肖海生 等/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2

推荐指数 : ★★★★

关于“女性写作”,最欣赏费兰特的回答:“一个写作的女性,她唯一应该考虑的事情是把自己所了解的、体会的东西讲述出来,无论美丑,无论有没有矛盾,不用去遵照任何准则,甚至不用遵从同一个阵线的女性。写作需要极大的野心,需要摆脱各种偏见,也需要一个有计划的反抗。”一直觉得“女性写作”是一个被制造出来的伪命题,单把“女性”拎出来审视本身就是可疑的。而这本书呈现的视角让人心安——没有一位作家被女性的身份困住,尽管这种身份曾在某个阶段让她步履维艰;写作需要强大的信念感,它艰难且常常收效甚小,一词一句地推进,就像独自攀登高山一样孤独,其动力来自“说出没有被说出的事实”(佩雷),来自“挖出通常情况下意识触及不到的东西”、“找回被荫蔽的自我”(温特森)。而她们无一例外选择了继续跋涉,选择了孤独和自由。

图片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43

[英]费伊·邦德·艾伯蒂 / 张畅 / 译林出版社 / 2021-5

推荐指数 : ★★★★★

疫情隔离期间翻译的,一部有点学术的“孤独之书”,作者在文学和社会之间开辟出一条艰难的路,想要以此探讨孤独究竟给个人带去了什么,社会又以孤独为名剥夺了什么。很喜欢其中论述“孤独的身体性”的部分,它让我们看到我们自己——那么渺小的人,与人、与事、与地点、与记忆之间的密切关联——它让我们生发出一种意愿:在这个孤岛社会里坚韧自如地生活。

图片

小说六讲


44

王安忆 /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1-8

推荐指数 : ★★★★★

平实易懂的写作之路的梳理,因为是课程讲稿的整理,所以非常容易进入,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参照。最喜欢王安忆所写:“我必须有一个强大、更合理、更有说服力的文字世界,才能抵抗当时所处的这个灰暗、让人打不起精神、平淡无意义的世界,这可能就是我们写小说的人的内心驱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因而小说永存。

图片

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


45

林毓生 / 穆善培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1988-1 

推荐指数 : ★★★★

切中肯綮,说振聋发聩也不为过。林毓生那一代的知识分子做学问,解决问题的意识非常强烈,这造就了他发现问题的敏锐、推论的扎实、语言准确浅直。这本书抛出的关键性问题就是:为什么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全盘否认传统的思想路径?当这种反传统、科学主义与民族主义冲突时,他们如何处理逻辑上的矛盾、达成自洽?无论是陈独秀,还是康有为、梁启超、胡适、鲁迅,都不能用概而化之的结论去做评判,而应循着他们所处的社会境况、接受的思想冲击、渴望解决的问题来理解。PS:博士论文能有这样的气度实在难得。反观今天繁复无聊的学术语言游戏,人文学科其实早已失去了它最蓬勃的土壤,变成了象牙塔顶的一纸空谈。

图片

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


46

汪晖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08-7

推荐指数 : ★★★★

第三编“鲁迅小说的叙事原则与叙事方法”值得重读,启发颇大。其他部分语言略繁琐。如果学者能够摒弃复杂化的学术语言,用更直接的语言表述观点,那应该就是我所理解的学术的春天吧。

图片

鲁迅批判


47

李长之 / 北京出版社 / 2003-1

推荐指数 : ★★★★

诚实中肯,有批评家的风范、青年人的血气、忠实读者的热切,唯少学者的谨慎严密。



图片

历史/社会

图片


图片

支配与抵抗艺术 : 潜隐剧本 


48

[美]詹姆斯·斯科特 / 王佳鹏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21-4 

推荐指数 : ★★★★★

每次读斯科特都能感受到一股莫名激越的力量。向权力说出真理在任何社会都是极其困难的,在“公开剧本”无法展示的晦暗角落,底层大众以什么样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权力的夹缝中求生存?这里展示了一种潜隐却不乏能动性的抵抗:拒绝理解,拿起“弱者的武器”,曲折隐晦、身体力行地表达对不公不义的批判,不断挤压和试探权力结构的边界,争取起码的尊严。权力的剧本从来不是精英们独自写就的,只不过剧本的走向往往倾向于这些支配者。在一个培养服从、崇尚秩序的社会,官方话语以外的民间潜隐剧本、恭顺之下的违抗语言是异常丰富的,发现它们,记录下来,私以为是为数不多可使历史整全的个人贡献了。

图片

人间烟火 : 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


49

赵冬梅 / 中信出版集团 / 2021-4-1 

推荐指数 : ★★★★★

真挚动人!一代代人就是这样过来的!最喜欢两个失败者的故事——赵至和王樵,一个在夹缝中窒息,一个在夹缝中求生。美中不足的是,图编实在是喧宾夺主(私以为译者也好、编者也好,都是为书的主要内容服务,没有必要太过彰显自己的存在感),这书的图片说明多到分不清哪些是作者自己写的、哪些是图编额外加的,不停打断阅读节奏(还不如做彩插或者单独一册算了)甚至还为古画里的人物“配了音”,可惜了作者扎实的内容。

图片

回归家庭? : 家庭、事业与难以实现的平等


50

[英]沙尼·奥加德/刘昱/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9  

推荐指数 : ★★★★

看到这本书出版,才想起来半年前已经读过试读本了,当时还差一点采访了作者本人,现在又成了豆瓣第一个标记这本书的。家庭主妇不算新颖的话题。作者采访了伦敦拥有高等学历的女性及其伴侣,探究这些原本事业前景大好的女性们是如何“阴差阳错”成为家庭主妇的。写得挺好看,虽然读之前对这个主题没有过多期待。

图片

口述、记忆与主体性 : 社会学的人文转向


51

刘亚秋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21-4  

推荐指数 : ★★★★

社会事件的亲历者如何记忆?他们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来记忆?在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中,历史情境、官方意识形态、主流话语、权力如何参与建构了记忆?社会学和历史学的口述研究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回溯真实?这本书从“人”出发,厘清了社会学研究中有关口述与记忆的若干重要命题,并以准确洗练的笔法,沿着知青口述史这条线索一路向前,清晰地展现了记忆被洗刷、涂抹、重塑的全过程,同时呈现给读者国人精神世界的一个剖面。引人深思。

图片

21世纪的日本家庭 : 何去何从(第4版)


52

[日]落合惠美子 / 郑杨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21-5

推荐指数 : ★★★★

该书初版于上世纪90年代,从“家庭的战后体制”这一概念出发,从日本家庭形态的变化、家庭内部女性主妇化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夫妻关系的时代之变、后代养育的选择与挑战、养育老人的困境等诸多层面,全面细致地梳理了日本战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及其背后的人口学原因。它不仅是一部扎实的日本家庭变革之书,还是一部珍贵翔实的社会学记录。它打破了“家庭危机论”的灰色调,以极具人文关怀的笔触向读者传达了这样一种声音:从家庭到个人的转变,从标准形式到多样化的转变,意味着家庭不是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或者说,家庭仅仅是人生的一个体验而已。这一点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依然具有参考价值。

图片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53

[日] 上野千鹤子、[日] 田房永子 / 吕灵芝 / 明室Lucida|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21-9

推荐指数 : ★★★★

整理自一天之内两位作者的对谈,的确是“从零开始”,简单易懂,道理明晰。上野老师就是一道光啊:“女性主义绝不是弱者试图变为强者的思想。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可惜肯花功夫读这书的,绝大部分应该还是女性。

图片

美国底层 : 一个真实又割裂的美国社会图景


54

[美]克里斯·阿纳德 / 许楠 /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 2021-4 

推荐指数 : ★★★★

「对他们而言,拒绝、挫折和屈辱已是家常便饭。长期以来,他们一直要被迫接受自己低人一等的残酷现实……如果他们失败了,没能命中极低的成功率,就会被告知这一切都是他们的错。他们错在懒惰、愚蠢,或者未能达到外界的要求。当他们因为处处碰壁而选择了最容易的那条路时,他们却被说成道德软弱、目无法律或者愚蠢。」

图片

天下英雄谁敌手 : 刘勃说书系列之二


55

刘勃 / 洋火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21-4

推荐指数 : ★★★★

从繁杂的历史里打捞因果,看见偶然,知晓宿命。

图片

中国妆容之美


56

李芽/陈诗宇 /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 2021-7

推荐指数 : ★★★★

古代妆容的复原太有魅力。那种美好像穿透了时间,一下子就把你给震住了。涨知识。



图片

诗歌/艺术

图片


图片

以白夜为坐标


57

翟永明 / 中信出版社 / 2018-5

推荐指数 : ★★★

白夜酒吧,于文艺而言,是盛筵,也是见证。难得的是,它并非诞生于逆境,正如诗之于诗人一样,没有成为痛苦、伤害、绝望、恐惧的容器,是一件既艰难又高贵的事。可惜的是,这本书中的感性记录,大概只对经历过它们的人有意义。

图片

在光与万物背后


58

[德]马蒂亚斯·波利蒂基/胡蔚 等/未读·贵州人民出版社/2021-2

推荐指数 : ★★★★

波利蒂基写自然和写人情是一流的,尤擅长写远距离的爱情,可一旦有了肌肤之亲、太过接近,他的诗歌就失效了,不再清爽。可贵的是,即便读转译的文字,依然能感受到语言的韵律——尤其喜欢《番红花的奇迹》,末尾的“何况,你本就不在那里”叫人想流眼泪;《博茨瓦纳蓝调》:“这一天并不有趣,这一天太美,以至于/我不想再经历,最好/马上把它忘记,因为我明白,我心里清清楚楚,我的余生也许将独自度过/与睡莲、苍鹭和鱼鹰一起”;还有富有禅宗意味的《勤饮茶,行小事,亲近万物》:“学会热爱表象。没有表象,深沉是空虚的。只当你不再追求幸福时,你感到满足。”——结尾的话也让人感动:“如对周遭世界的爱恋以某种方式陷入危机,那我就必须要借一首诗使之恢复正常。”

图片

竟然是真的


59

刘天昭 / 单读|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21-8

推荐指数 : ★★★★★

读这些小诗,会让人不自觉地想起Jim Holland的画,午后的阳光印在墙角,无人的房间摊开一本未读完的书,光影交错于小镇蜿蜒的小径,平静的海面停泊着桅船。它们会将你吸入时间的流动与静止,让你不自觉地忽略现代诗的技巧,语言的诡辩,难解的词义,干干净净地摘除缠绕在你身上的谜团。此刻,你和写下它们的人一样,安静,幸福,明亮,柔软。

图片

我身体里的人造星星


60

[爱尔兰] 希内德·格利森 / 卢一欣 / 一頁folio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1-11 

推荐指数 : ★★★

薄薄的一小本,一小时可以翻完。想通过文字探讨疼痛是艰难的,也是勇敢的,因为在人类诸多感受当中,似乎只有疼痛无法描述、未经历过就极难共情。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一些男性无法理解女性的痛经、分娩、剖腹、乳腺炎之痛,便认为她们的诸多表现有夸大之嫌。正如作者所写,“女人们很早就知道,消化疼痛是一种殉道方式”,因为“总是女人,在洗衣、搬运、喂食,她们的身体是生育的受害者”。

图片

古画新品录


61

黄小峰 / 理想国|湖南美术出版社 / 2021-7

推荐指数 : ★★★

潜藏在古画里的人文密码,透过时间之眼的细凝视。

图片

稍息 : 1981—1984年的中国


62

[意大利] 老安 / 单读|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21-11

推荐指数 : ★★★★

稍息的年代过去了,现在每个人看似都站得笔笔直,其实内心已经瘫倒。

图片

昨天堂


63

严明 / 新经典·琥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2021-9 

推荐指数 : ★★★

果然摄影到最后,拼的还是文化和感受力。



图片

教育/心理

图片


图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64

[英] 罗伯特·戴博德 / 陈赢 /果麦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8

推荐指数 : ★★★★★

正视自己的情绪,辨识他人的感受,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坚定内心的信念,不让童年的不安丧失对人的信心,打破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从心底远离那些对你进行情感压迫的人;真实地活着,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以及,不要再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了,适时地停止自我批判——看完这书的确清醒了一些,明白了没有一种觉醒是不痛苦的。正视痛苦,未见得会快乐,但至少是一种勇敢。

图片

郭初阳的语文课


65

郭初阳 / 乐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20-10-1

推荐指数 : ★★★★★

从“狼来了”的故事引申到对说话权利的反思,从《项链》讲到现代主义文学的原则,从讲美国总统林肯的《鞋匠的儿子》延伸到引入虚构/非虚构的概念、以“事实核查”批判性地看教材里的课文,从冯内古特的《哈里森·伯杰隆》讲到平等、权利和差异的社会观念。每一节课都没有把孩子当考试答题的工具、当成只知道死记硬背的傻子,而是将他们视作独立思考、拥有个性的人。孩童和少年们的思维如鲜花绽放,真好。

图片

给妈妈当妈妈


66

陆晓娅 /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1-1

推荐指数 : ★★★★

认知症太残忍了,把一个曾经这样要强、优雅的人变成一个完全不是她的人。作者有着多年的心理学经验,对母亲有充分的关怀和信任,依然免不了怀疑人生、沮丧难过。可想这世上绝大多数饱受认知症摧残的家庭,是如何备受煎熬的。

图片

我的个天


67

戴建业 / 果麦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21-4 

推荐指数 : ★★★

戴老师很诚恳,文字和说话一样可爱。内容还是更适合学生。

图片

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


68

郭初阳、蔡朝阳、吕栋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0-9

推荐指数 : ★★★★

十年前还可以出这样的书诶,也算是活过一段历史了。

图片

内在动机:自主掌握人生的力量


69

[美]爱德华·L. 德西、[美]理查德·弗拉斯特 / 王正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20-8

推荐指数 : ★★★★

一个人如果对外在目标,比如金钱、名声、美貌有着强烈的渴望,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心理状况较差;反之,对任何内在目标的渴望,比如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个人成长、利他,则有可能提升幸福感。外在的目标让人去关注自己拥有什么,而不是关注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共勉。



图片

绘本/图像

图片


图片

铸剑


70

原著:鲁迅、编绘:昔酒/一頁folio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7

推荐指数 : ★★★★

神奇的是,几乎每一幅都和当初读鲁迅文本时想象的画面暗暗相合,像是奔赴了一场奇诡的梦境。

图片

内城故事


71

[澳]陈志勇/曹芳、常立(审译)/蒲蒲兰绘本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20-12

推荐指数 : ★★★★

爱与包容,人类最终还是没能学会。陈志勇开辟出的动物世界,在人类社会的另一个时空,时而深沉悲伤,时而光明夺目。作者真是人性之光。

想呀想呀想不停:吉竹伸介的灵感笔记


72

[日]吉竹伸介/马文赫/未读|海峡文艺出版社/2020-12-1

推荐指数 : ★★★★

作者真的很像一个被抑郁情绪困扰的天秤座诶!纠结,神经质,喜欢和平,又忍不住胡思乱想。奇妙的是,他居然能把细微到让人发狂的困扰转化成治愈的小画和让人发笑的文字。不得不说是一种令人羡慕的本领了。

图片

奇怪的生物图鉴


73

[日] 沼笠航 /Ina/浦睿文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5

推荐指数 : ★★★★

可可爱爱。完全可以做一本奇怪生物大百科,比规规矩矩的百科全书有趣多了。

图片

别的国家都没有


74

[澳]陈志勇/栆泥/爱心树童书|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6

推荐指数 : ★★★★

天才般的想象力,纸页无法承载的人的孤独。

图片

我心里有个小小人


75

虫虫 / 乐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21-6-15

推荐指数 : ★★★★

轻巧治愈的一本小书,画下了作者接受心理咨询之后的内心。看着画风一点点变得明亮温暖,感到一个人从泥泞里爬起来,从痛苦中复活。对我来说,精神上的偏执和困顿多半源于过盛的自我,当你把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渐渐接纳不同的人、更广阔的世界,让肢体忙碌起来,那种足以吞噬灵魂的压迫感就77轻不少。尼采说得对噢:“谁也不能为你建造一座你必须踏着它渡过生命之河的桥,除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这么做。尽管有无数肯载你渡河的马、桥和半神,但必须以你自己为代价,你将抵押和丧失你自己。世上有一条唯一的路,除你之外无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问,走便是了。”不要问,不要想,走便是了。

图片

烟囱之城


76

[日] 西野亮广 / 王志庚 / 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 / 2021-7

推荐指数 : ★★★★

画面太好看了。热气球冲上星空的刹那,热血沸腾。

图片

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


77

[美] 马特·马登 / 黄远帆 /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 2021-11 

推荐指数 : ★★★

同一个简单的故事,用99种方式呈现,最喜欢在时间变化、调整叙事者距离上玩叙事;至于漫画风格的不同,也就看个热闹,这部分可能更适合寻找自风格的漫画初学者。

图片

美丽黑暗


78

[法]法比安·韦尔曼 编、[法]凯拉斯科多 绘/陈潇/后浪|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4

推荐指数 : ★★★

可能是怕自己理解,所以故意没有看懂。暗黑童话,只适合成年人的自嘲。

图片

字游上海


79

姜庆共、刘瑞樱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2021-4

推荐指数 : ★★★★

图像记录了上海街巷湮没的字迹,感慨于曾经那么美好、整洁、干净的字体,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字体,如今却变成了粗暴、直白、丑陋的标语、涂鸦、橫幅,浮于生活表面,不再具有审美的价值。太可惜了。

图片

我还记得


80

亦邻 / 乐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21-6-1

推荐指数 : ★★★

认知症(阿尔兹海默症)太残忍了,夺走记忆不说,还否定了这个人原来努力建设的一切。亦邻三姐妹的悉心照顾,多么可贵又多么奢侈。

图片

尽力而为:一部图像回忆录


81

[美]裴施 / 张畅 / 鹿书|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21-8

推荐指数 : ★★★★★

这是一位越南移民的内心剖白,一个关于代际、谅解、个体之痛的救赎故事,它事关一颗灰尘和一座山,异国和故土,历史留在个人记忆的阴霾。它那么真实,那么诚恳,让你觉得自己像一个鲁莽的闯入者,除了跟着不断心碎、再不断被治愈,竟然找不出一句话去抚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