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四大徽班进京,京剧艺术从此诞生

 史家之韵 2022-03-18

京剧,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我国的国粹,那么,京剧是何时诞生并发展壮大的呢?本文下面简要叙述一下。

在清朝中叶,我国剧坛上,除了昆曲之外,民间的地方戏曲也兴盛起来,如梆子腔、秦腔、徽调、楚调等,逐步形成花部(也称乱弹,指民间戏曲)与雅部(指昆曲)争胜的局面。

当时戏曲演出活动的中心有北南之说,北为北京,南为扬州。扬州位于长江和运河的交汇之处,商业发达,各地的戏曲艺人也就纷纷流向扬州。徽班班社兴起于安徽安庆一带,活跃在当时的戏剧中心扬州。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了庆祝乾隆帝80岁大寿,当时在扬州的三庆班在班主高郎亭的带领下,赶赴京城演出,开启了徽班进京的历程。

三庆班进京,原本只是进宫为乾隆祝寿演出而来。可是,由于徽戏曲调优美,剧本通俗易懂,整个舞台演出新颖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故而受到北京观众的热烈欢迎。这样,三庆班演完祝寿戏后又留在北京继续进行民间演出。

三庆班的班主高朗亭是安徽安庆人,入京时才三十岁,演旦角,擅长二黄腔,技艺精湛。徽班在进京演出的过程中又吸收了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表演技艺,使自己更加丰富,不久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剧种。

嘉庆年间,继三庆班在北京演出大获成功后,远在扬州的四喜、和春、春台三大徽班又陆续进京,与早先进京的三庆班逐渐称雄于京华的剧坛,这就是所谓的“四大徽班进京”。

四大徽班进京后,又不断吸收各地地方剧种从剧目到表演方法的各种优点,并对自己的戏曲艺术进行充实和改进,逐渐形成了四大徽班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为:三庆的轴子(指以连演整本大戏见长)、四喜的曲子(指以演唱昆曲戏著称)、和春的把子(指以善演武戏见长)、春台的孩子(指童伶出色)。

这四大徽班进京的结果就是击垮了多年来在京城盛行的秦腔和昆剧,使得这两剧种的演员纷纷失业或者转入徽班。

道光年间,湖北戏曲班子也有很多较为优秀的演员进京,他们把汉调和西皮调带入京城,由此形成了与徽班的二簧相融合的“皮簧戏”。“皮簧戏”具有“京音”特色,北京味浓郁,后来这种形式的戏曲传到了上海,被上海人叫做“京戏”或者“京剧”,京剧由此正式得名。

因此,“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的起源,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大徽班进京献艺,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


史家之韵——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