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初年,李渊、李世民、武则天三帝对道教、佛教的尊贬各不同

 史家之韵 2022-03-18

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对于道教与佛教的关系,基本坚持的是尊道抑佛,先道后佛。因为隋文帝时期大兴佛教,出家人越来越多,至唐初,全国削发入寺的僧尼已达十数万之众。而且隋末天下大乱,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所以唐朝建立后,当务之急是掌握劳动力,尽快恢复生产。

武德七年(624年),太史令傅奕上书唐高祖,建议禁佛,强迫僧尼还俗,生男育女,为国家种地当兵,唐高祖同意这个建议。

李渊建唐后,太原人吉善曾对李渊说,他在羊角山见到一个骑白马的老翁,自称是唐朝天子的祖宗。李渊听了认为这个老翁就是道教教主——太上老君李耳,立即在羊角山建立了一所老君庙,确定了自己同李耳的亲属关系,从而也确立了道教在唐朝的特殊地位。

武德八年(625年),李渊在国子监正式宣布三教的地位: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再次明确宣传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裔,下令规定先道后佛,之后,佛徒法琳表示反对,被太宗流放而死。

但是,唐太宗也敏锐地意思到,佛教也可以作为统治的一个有利工具。到贞观十九年(645年),著名的高僧唐玄奘西天取经归来,唐太宗在长安接见玄奘,并亲自为玄奘的译经写序文,进而又公开提倡佛教了。

武则天时期,唐朝出现了第一个崇佛的高潮。在武则天正式称帝前的两个月,天授元年(690年)七月,有个叫法明和尚编撰了四卷《大云经》献给武则天。经文上说:“太后(指武则天)乃是西天弥勒佛下世,应取代唐朝做天下主。”这为武则天称帝提供了宗教依据。

于是,武则天当即下令将该经颁行天下,并在长安、洛阳以及诸州各建大云寺一所。武则天还耗费巨资在洛阳龙门雕造了高达17米的大佛像,用以崇佛。

天授二年(691年),武则天改变了唐太宗的规定,又公开宣告:佛教在道教之上,僧尼在道士之前,佛、道两派的地位来了一次颠倒。

武则天的崇佛抑道,使得道教势力一度衰落。尤其是在魏晋时期道教徒作的《老子化胡经》,说老子西出函谷入天竺变化为佛陀,教化胡人之事。这样,中国的太上老君便是天竺佛祖的先师,这个传说一直起着扬道贬佛的作用。武则天要扶持佛教,便下令全国搜集《老子化胡经》,全部烧掉,并规定不得列入道经之内。

武则天最后也并非是抛弃道教,《老子化胡经》后来也没有真的全部烧毁。武则天而是运用她的手腕,控制两教,以便为其统治所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